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蒋钦绪(生卒年月不详,约660---730),名绾,唐代莱州府胶水县人。他的祖上来自青州博昌县(今滨州博兴县)。父亲蒋元佑曾任徐州彭城县令,他是平度历史上第一位进士。在《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

目录

生平简介

刚直忠正

唐高宗时,考中进士科,历任大理寺卿,吏部侍郎,赠礼部尚书。705年,武则天之子唐中宗李显复位。李显昏庸无能,皇后韦氏独揽朝政。景龙三年(709年)冬,唐中宗举行祭天大礼。国子监祭酒祝钦明为了献媚武后,竟违背传统礼仪,主张由皇后“陪祭”。礼部尚书等大臣也都趋炎附势,随声附和。但时任太常博士的蒋钦绪却据“礼”力争,写了《驳祝钦明皇后助祭天地议》等文章,坚持以为不可。其刚直忠正的气节赢得了朝野的一致赞佩。[1]

爱才荐贤,执法公正

直到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执政前期以“知贤能任”著称,蒋钦绪被调到掌管考核选拔官吏的吏部,先任吏部员外郎,后升任侍郎。蒋钦绪在吏部以爱才荐贤、处事公平无私而著称。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蒋钦绪以御史中丞(朝廷中负责监察的副长官)身份赴河南道审核案件,因执法公正受到朝野的一致赞许。晚年时,蒋钦绪出任中原富庶地区的汴州(今河南开封)和魏州(今河北大名)刺史,都留下了很好的政绩。

晚年隐居在今广西兴安县高尚镇江东村大龙山梓潼观,葬高尚镇小水。

子女

蒋钦绪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蒋演蒋溶蒋沇蒋清,都是当时有才干的官员,在唐朝天宝年间很有名望。其中,三儿子蒋沇最出名。

据《新唐书·蒋钦绪传》记载,蒋沇“少有名,以孝廉授洛阳尉,迁监察御史,与兄演、溶、弟清俱为才吏,有名天宝间”。蒋沇以“孝廉”出仕洛阳县尉,“处事平允、剖断精当”,被公认为“郡僚”的楷模,许多著名的地方大员都爱委派他去审理重大疑难案件。郭泮溪在《自古平度出忠臣唐代蒋氏留美名》一文中,记载了一件蒋沇受同僚敬重之事,颇为有趣。“安史之乱”后的唐肃宗乾元初年(758年),蒋沇在危局中受命出任京城长安周围四个县的县令。当时的长安一带饱受“安史之乱”兵祸,百姓们穷苦不堪,还要承受支援平叛战争的重负。蒋沇尽力安抚百姓,劝说他们报效朝廷,并且在力所能及的权力范围内减轻百姓负担,为支援平叛做出了很大贡献。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率领平叛大军经过蒋沇管的县境时,总是告诫部下:“蒋沇是清正爱民的县令,他对大军士马的供应只能是简约的,我们能得到蔬食饱饭,就应当满足,绝对不准生事干扰他的清名!”由此可见,蒋沇享有多高的盛名! [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