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口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董家口港 |
董家口港位于青岛市南翼的黄岛区琅琊台湾,隶属泊里镇,近海自然水深平均-15米,距岸1000米水深可达-20米,是不可多得的天然优良深水港。
董家口港是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实施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基本内容
中文名:董家口港
长约:35.7公里
距离:距岸1000米水深可达-20米
泊位数:112个
港区简介
董家口港区规划了“三纵三横”的集疏运系统,并有连接港区与广阔经济腹地的多条铁路线,2009年开建的围绕董家口港区形成网格放射型的集疏运格局。
地理位置
青岛港集团董家口港区
规划定位
董家口港区总体规划
2009年3月1日,国家交通运输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了《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总体规划》,对董家口港区做了明确定位:董家口港区为国家枢纽港青岛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岛港优化港口布局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以大宗散货、液体化工品及杂货运输为主,逐步发展成为服务腹地物资运输和临港产业开发的大型综合性港区。
董家口港区定位
(1)战略定位
董家口港区是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实施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依托。
(2)功能定位
董家口港区是国家枢纽港青岛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和重要的能源储运中心(简称“一枢纽两中心”)。
功能
规划开发建设6个大型开散式码头,董家口港区内的重要工程之一——世界上最大的4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45万吨级油码头正在建设之中。同时,其后方是约8.7平方公里散货作业区,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散货作业区。优先启动的大宗散货区与液体化工品区共分配了13个泊位,均有足够的运量保障;尚余33个泊位,包括4个40万吨以上的大型泊位,为未来可持续发展预留了充足的空间。
港区内的山东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LNG项目分三期建设:
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300万吨/年,按总体统筹控制计划确定,工程达到首船接气条件,2016年可达产。
二期建设规模为500万吨/年,供气能力67亿方,2016年建成投产。
三期规模1000万吨/年,供气能力135亿方,2018年建成投产。项目计划在2013年9月20日接收来自中东卡塔尔的气源,11月30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整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华北最大的天然气站。届时,青岛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天然气供应将实现海陆双气源,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将得到有效缓解。
长期发展规划
根据港区战略发展研究,港区建设将分三个阶段进行,至2030年港区总吞吐量将达到19200万吨。
第一阶段(2010—2015)
以“为胶州湾干散货迁移与临港产业发展提供运输保障”为导向,初步建成铁矿石、原油、煤炭等大宗散货的海运直达、中转联运运输体系。
第二阶段(2016—2020)
以“建设国家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和重要的能源储运中心”为导向,初步确立董家口港区散货中转枢纽港的地位。
第三阶段(2021—2030)
以“建设融综合物流、商贸流通、现代服务业、临港工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国际化港口”为导向,发展临港工业,完善现代港口产业体系。以铁矿石、原油、煤炭等大宗货物的集散与中转为抓手,以稳定的航线为基础,形成国家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和重要的能源储运中心,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环渤海湾乃至全国的港口布局与功能。
相关
创新“董家口模式”,高效开发建设
董家口港区作为国家枢纽港--青岛港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何种开发模式至关重要。青岛市委市政府,借鉴参考了世界地主港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不足,结合国情和青岛实际,在强化政府管理和公司制管理两种形式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将其有机融合起来,探索出了一套适合青岛港口全面发展的新思路,即“政府主导、公司市场化运作”的地主港模式。
“政府主导”:建立一个权威、高效的运作体制。青岛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一级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将规划、发改、国土、口岸、海洋、港航、海事、“一关三检”等20多个涉及港口发展的职能部门纳入指挥部成员单位,由分管市领导牵头,统一协调相关行政资源,为港口发展提供软、硬环境支撑;另一方面与入港企业签订《管理公约》,在项目入驻、防止恶性竞争、服从港区管理、遵守有关法律规定等方面加以规范;主导编制各种专项规划,主导港区内道路管网、防波堤、航道、雷达导航等重要公共系统的开发建设,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支持港区开发建设,减轻了企业投资压力,提高了基础设施配套的统一性和全局性。真正实现统一领导管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开发建设、统一招商宣传,实现港区可持续性发展。
“公司市场化运作”:成立真正不以营利为目的,政府主导的港口公共服务企业——青岛港口投资建设(集团)公司,通过开展土地、资本和项目运作搭建起港口市场化运作平台,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双赢。
董家口港区通过初期实践验证该模式具有较强的推动力和可操作性,已得到了交通运输部的充分肯定,并被列为全国首个“地主港”的创新试点。
在这种模式下,港区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开创了全国乃至世界同类港口快速发展的先河。仅用80天,长约10公里的港区南北中心路即全线贯通;施工引堤开工仅210天即突破千米,创全国同类建设新纪录;疏港铁路、道路管网、防波堤、航道、填海造地、雷达导航等重要基础设施均全面启动并完成前期工作;港区第一个40万吨级矿石码头已开工建设,预计2010年底进行试靠泊;鲁能码头5万吨和3.5万吨两个
通用泊位将于2010年年底正式投入运营;中石化LNG、新加坡万邦集团、香港现代货箱公司、南方矿业公司、大唐电力集团、青岛港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入驻;港区开发建设得到多家金融机构认可,并形成“银团”支持,已签订贷款总额达300亿元。
3-5年内,港区20平方公里启动区域将率先投入运营,初期完成的6个泊位将全部按照“董家口地主港模式”运营,实现“一枢两中心”的战略定位,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引擎!
到2014年9月25日,董家口完成投资330亿元,疏港铁路获批!
开港情况
昔日荒芜的海边,如今变身大港口,这个当年平静的小渔村,已经被勾画出国内第一深水大港的雏形——董家口港。截至8日,港区陆域回填及场地平整3000亩以上,土石方挖运超过1000万立方,陆海域征迁补偿约59050亩。基础设施方面投入超过100亿元,入驻港区企业方面投入已超过160亿元,两个泊位已经投产,提前2-3年实现开港。 记者8日在青岛董家口港区看到,港区建设如火如荼,海上最大基础设施东西防波堤工程主体已完成,西防波堤施工引堤全线贯通。疏港铁路路基一期工程已全面开工。青岛港口 “一湾两翼”整体布局的南翼——董家口港区,是国家目前批准建设的最大深水港,拥有广阔的后方陆域、自然水深,规划有世界最大的散货泊位和油品泊位,其后发优势十分明显。 青岛董家口港区以建设保税物流园区为基础,建立大宗物资能源交易中心为依托,通过建设矿石、原油及液体化工、天然气三个交易平台,实现由传统意义上的码头装卸向建设物流交易为主导的新型港区的转变。开工和确定入驻项目总投资额超过400亿元,拟入驻的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青岛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和港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充分发挥港区资源和后发优势,谋划和推动港区各项工作。在未来2到3年内,董家口港区将努力建设大宗散货交易中心和能源储运中心,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努力打造生态低碳港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推动临港产业发展,构筑港城一体化新格局。[1]
参考文献
- ↑ 董家口港口岸启用 西海岸新区迈入“双港口口岸”时代搜狐网,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