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葛兆光 | |
---|---|
出生 | 1950年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 |
知名于 | 《禅宗与中国文化曾获第一届"中国图书奖"(1988)、第一届"长江读书奖"(2000)、第一届Princeton Global Scholar(2009)、第三届 Paju Book Award(韩国,2014) |
知名作品 |
《禅宗与中国文化》 《道教与中国文化》 《中国思想史》 |
葛兆光,是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教授,现为上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宗教、思想和文化史。
2017年7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的通知,葛兆光任国家教材委员会的专家委员。
人物经历
葛兆光,男,原籍福建,1950年生于上海。1984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1984年10月至1992年3月任江苏省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1992年至2006年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1968年上山下乡,1971年10月至1978年3月在贵州省凯里县砖瓦厂、农药厂、供销社当工人,1978年于当地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曾任扬州师范学院(今扬州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兼任国家古籍整理领导小组成员,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古文献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聘教授及日本京都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台湾大学等校客座教授。曾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 。
主要著作有《禅宗与中国文化》(1986)、《道教与中国文化》(1987)、《中国思想史》(两卷本,1998,2000)、《增订本中国禅思想史--从6世纪到10世纪》(1995,2006)、《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2011)、《想象异域--读李朝朝鲜汉文燕行文献札记》(2014)等。
任职履历
1968年,贵州省凯里第一中学毕业。
198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本科毕业。
1984年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
1984-1992年,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1992年-2007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1994年6-9月,日本京都大学访问学者
1997年9月-1998年1月,香港浸会大学客座教授。
1998年1月-7月,日本京都大学客座教授。
2000年2-9月,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
2000年10-11月,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
2007年3月至2013年6月担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
2017年7月3日,任国家教材委员会的专家委员。
北京大学、安徽大学、四川大学兼职教授。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为古代中国的宗教史和思想史。历史学,专门史及历史文献学。
社会职位
中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作品
已出版作品 1、《禅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台北东华书局.1988. 韩文本,韩国汉城东文选书店.1990.本
书获第一届"中国图书奖")
2、《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台北东华书局.1988. 日本东京东方书店.1993.韩文本,韩国汉城东文选书店.1993)
3、《古代诗文要籍详解》(与金开诚合作,北京出版社 1988)
4、《汉字的魔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学札记》(香港中华书局.1989,修订本,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5、《想像力的世界--道教与唐代文学》(北京现代出版社.1990)
6、《唐诗卷》(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4;修订本《唐诗选注》,1998)
7、《中国经典十种》(香港中华书局 1993;台北,风云时代出版社,1996;韩文本 韩国釜山,中文出版社,1996)
8、《中国禅思想史--从6世纪到9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9、《葛兆光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0、《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中国思想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11、《中国宗教与文学论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12、《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中华书局,2011年3月。
13、《想象异域--读李朝朝鲜汉文燕行文献札记》,中华书局,2014年3月。
14、《且借纸遁:读书日记选:1994~2011》,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
随笔集 1、《门外谈禅》(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1.)
2、《佛影道踪》(广东旅游出版社 1994)
3、《考盘在涧》(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
4、《作壁上观──葛兆光书话》(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5、《并不遥远的历史》(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6、《丰子恺护生画集选》(中华书局,2000)
译著 1、《通向禅学之道》(日本铃木大拙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获奖情况
《禅宗与中国文化曾获第一届"中国图书奖"(1988)、第一届"长江读书奖"(2000)、第一届Princeton Global Scholar(2009)、第三届 Paju Book Award(韩国,2014)、第26届"亚洲·太平洋"大奖(日本,2014)等。
人物评价
正派、认真、不媚不俗构成了他鲜明的个性。他查资料,一定要找尽可能完整和独特的资料;他写文章,就一定要写出自己的风格;课程已教了多年,讲义内容却在不断更新,哪怕是只加一个小小的典故,他也都"精雕细刻","认真得近于刻板"。也许正是这一鲜明个性,才使得他在出版了《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汉字的魔方》、《想象力的世界》、《晚唐风韵》、《中国经典十种》、《中国禅思想史》、《中国古典诗歌基本文库·唐诗卷》等一系列在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专著后,又花了近四年的时间,推出了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著作《中国思想史》权威人士评价读书"突破了以往描述观念的历史嬗变的思想史写法,试图从知识、思想与信仰三者的经纬交错中、从精英与世俗之间观念的互动中揭示中国文明构成及发展的复杂底蕴。"第一卷1998年5月出版,初版的一万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售罄,各地仍需求甚殷,而且引发了"怎样重写学术史"的讨论,从理论上对史学传统与历史诠释等一系列重要课题提出了挑战,开创了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新篇章。 认真、勤奋、严谨、创新,构成了"热爱"的全部内容。畅畅快快地读书,一部一部地"啃书",认认真真地教书,精益求精地编书,呕心沥血地写书,成了葛兆光的全部事业。在他那简朴的两室一厅的房子里,有一间半装满了书籍。让人感到"奢侈"的只有用于工作的一部台式计算机和一部笔记本式计算机及一排排精美的原版日文书籍。燕园和清华园在世人的眼里是一流学府的栖息地,葛兆光有幸在北大度过了7年的学习时光后,又沐浴在清华大学的"营养"舱内。如果说北大自由凝重的学术氛围为他铺设了厚厚的研究功底,那么清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则点燃了他的学术思想之薪火。热爱,成为他不懈拼搏的动力。据说坚持写日记,成为他治学的一剂"灵丹妙药"。说是写日记,其实就是把一天来的所读、所思、所感、所想如实地纪录下来,其中绝大部分是工作日记。"你把做学问是当成自己的乐趣,还是当成职业?这有本质的差别。"葛兆光是在很少有人问津的一摞又一摞的故纸堆中磨练出了自己的意志,为写一部书而读了上千本书,把研究当成了最大的乐趣,在与古人和哲人的对话中,使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一步步得到了升华。 1997年下半年至1998年上半年,葛兆光到香港又东渡日本,应邀分别在两地作了一年的客座教授。到国外,对普通人来说是度假,是消遣,然而对肩负着上百万字写作任务的葛兆光来说,却是难得的梳理思想、收集资料及写作的大好时机。日本京都大学的图书馆成了他的又一个"工作室";在香港浸会大学里上班最早的还是葛兆光。"要做成一件事,就要牺牲好多东西。要跟国际上学术界对话,就不能急功近利。"图书的真正灵魂是学术含量,书籍的永恒生命源于质量。善于吸纳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博览群书中及时掌握中外研究动态,是葛兆光思想活跃的关键所在。"爱吵架",是其思想活跃的又一个代名词。"思想自由是学术的灵魂,个性独立是繁荣学术创作的根本"。翻开葛兆光的任何一本书,都不能不令你在其独到的见解中有所感悟。
视频
复旦星空讲坛:重返学术史之陈寅恪的意义 葛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