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薩爾布呂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薩爾布呂肯

來自 攜程旅行 的圖片

本名 薩爾布呂肯

外文名 Saarbrücken

所屬地區 德國薩爾州

地理位置 德國西南部

下轄地區 薩爾布呂肯縣

人口數量 180,515(2006年)

火車站 薩爾布呂肯火車總站

薩爾布呂肯 (德語Saarbrücken)是德國西南部邊境城市,薩爾州首府,人口約為17萬9千人。在薩爾河畔。 [1]

簡介

建於古羅馬時代。全州工業、文化、商業中心。鐵路要站;河港。以鋼鐵工業為主,並有釀酒、製鞋、印刷、機械、光學儀器、服裝、水泥等部門。附近採煤業重要。

自然資源

薩爾布呂肯曾經是一個巨大煤層的工業和運輸中心。這裡的工廠生產鐵和鋼、糖、啤酒、陶器、光學儀器、機器和建築材料。但是,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薩爾州的工業重要地位逐漸下降,因為越來越多的德國公司開始從工資低下的國家直接進口廉價的煤。

薩爾布呂肯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包括:橫跨薩爾河的石橋(1546年)、哥特式教堂St Arnual和建於18世紀的薩爾布呂肯城堡等。1815年,薩爾布呂肯被納入普魯士的控制。在二十世紀的兩個時期(1919年至1935年、1945年至1957年),它成為法國管理下的薩爾州的一部分。再加上靠近法德邊境,因此,薩爾布呂肯受法國影響較為明顯。

歷史沿革

羅馬帝國

薩爾州地區是成形於1世紀羅馬帝國時期,隨後被法蘭克人控制。925年,它又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中世紀至18世紀

從1381年至1793年,當地主要管理者為拿騷-薩爾布呂肯委員會。作為其強大鄰國的戰利品,16世紀該地區被法國人控制,1680年代正式納入法國。1697年,法國被迫放棄薩爾州,但在1793年至1815年間,法國又重新控制了該地區。

19世紀

1815年以後,該地區的大部分成為普魯士的一部分。19世紀,當地的煤和鐵資源被開發。

20世紀

根據《凡爾賽條約》,薩爾礦區由法國獨占15年,以作為法國在戰爭期間被毀壞礦井的補償。條約還提出,在15年期滿之後,由全民投票決定薩爾的未來。1935年,超過90%的選民投票決定重歸德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在遭受了沉重的轟炸並成為法國占領區的一部分後,1946年,該地區獨立。從1940年末到1950年代初,法國人一直試圖讓薩爾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1955年,該地區被要求早日回歸德國。1957年1月1日,薩爾成為了聯邦德國的一個州。

友好城市

南特(法國) 1965年 第比利斯格魯吉亞) 1975年 科特布斯(德國) 1987年 匹茲堡(美國)

參考來源

  1. 薩爾布呂肯, 馬蜂窩,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