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鸟瞰图)原图链接来自 华夏经纬网 的图片

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建于1992年,1994年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10年9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10年10月全域被列为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更多的是着眼于产业发展规律。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对于“高新区”的介入甚至都细化到了产业的指导目录,也就是说,哪个地方的高新区应重点发展何种产业,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园区介绍

自建区以来,营口高新区始终坚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首要目标和根本任务,特别是近年来坚持“以升促建”的思路,通过创建国家高新区,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培育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明显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了园区综合实力的提升,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53.38亿元,工业总产值337.95亿元,工业增加值103.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108.14亿元,财政收入2.98亿元,出口创汇0.445亿美元。营口市委、市政府为快速推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好地发挥高新区科技支撑和产业引领作用,决定举全市之力建设辽宁渤海科技城。辽宁渤海科技城以科技研发集聚区、样板区和新兴产业先行区为功能定位,依托营口高新区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人才队伍,重点围绕营口六大主导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以工程中心为主的科技研发总部基地,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重点培育新材料和新能源(节能环保)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以科技研发为主体、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研发和对接平台。

辽宁渤海科技城在功能分区上,形成了“一心、一带、九片区”的整体布局,各功能片区通过自然绿化景观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自成一体。在产业布局上,在核心区3平方公里,重点引进国内外具有核心技术的科研院所、工程中心、研发中心及科研企业,打造研发总部基地;在科技城南部重点引进硅藻土、碳化硅、氮化硅、镁质材料深加工、镁合金表面处理应用等项目,打造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在科技城北部重点引进建筑一体化太阳能、节能灯具和环保设备制造等新能源(节能环保)项目,打造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力争到“十二五”末,集聚科技研发及总部基地项目200户,基本形成千亿规模的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两大新兴产业集群,将辽宁渤海科技城打造成营口乃至环渤海沿海经济带的创新引擎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作为环渤海沿海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一颗镶嵌在环渤海经济圈上的璀璨明珠,营口高新区诚邀有识之士、各界精英来营口高新区投资兴业,营口高新区会为您提供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共创宏图伟业,共迎美好未来!

高新区发展历程

高新区发端于1988年国务院启动的“火炬计划”,所以有的高新区起名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间,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基本国策,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资金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于是1988年6月,总设计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该计划的两项核心内容就是“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创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北京诞生[2],当时名称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简称北京试验区。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关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国已有156家高新区。

视频

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相关视频

营口高新区举行营口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揭牌仪式
营口高新区国税局全面推广实名办税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