萆薢分清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萆薢分清丸
目录
【药名】
萆薢分清丸 Bixie Fenqing Wan
【处方】
粉萆薢320克、石菖蒲60克、甘草160克、乌药80克、益智仁(炒)40克。
【组方分析】
方中粉萆薢利湿而分清化浊,为治白浊之要药,故为君药。石菖蒲辛香苦温,化湿浊,以助粉萆薢之力,兼可祛膀胱虚寒,为臣药。益智仁温暖脾肾,缩尿止遗;乌药温肾散寒,除膀胱冷气,治小便频数,均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共奏分清化浊,温肾利湿之功。
【功能主治】
分清化浊,温肾利湿。用于肾不化气,清浊不分,小便频数,时下白浊。
【制备方法】
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将滑石粉碎成极细粉包衣,打光,干燥,即得。
【剂型规格】
水丸,每20粒重1克。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克,一日2次。
【质量控制】
1.本品为白色光亮的水丸,除去包衣呈灰棕色;味甜,微苦。 2.应符合丸剂有关的各项规定。
【现代研究】
主要有抗菌、止血、解热与止痛的作用。HPLC法测定萆薢分清丸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本方法简单、准确,可用于萆薢分清丸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临床应用】
临床用于肾炎、肾结核血尿、乳糜尿和慢性前列腺炎、非淋菌性尿道炎、急性淋病、尿道综合征、带下病、小儿尿频等属肾不化气,清浊不分者。
【方歌】
萆薢分清石菖蒲,甘草益智乌药辅,分清化浊又温肾,尿频白浊用此神。 ==【源流发展]】== 本方出自南宋医家杨侦的《杨氏家藏方》卷9(刊于1178年),原名为“萆藓分清散”。主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小便白浊等症。其后严用和《济生方》亦收载本方,《济生方》成书于1253年,书中《赤白浊遗精论治》篇云:“白浊者,肾虚有寒也,过于嗜欲而得之,其状漩而如油,光彩不定,漩即澄下,凝如膏糊”;后载“分清散:治小便白浊漩面如油,或小便频数。川萆藓、益智仁、天台乌药、石菖蒲,右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人盐少许,煎至七分,午后及临睡温服。”严氏名之曰“分清散”。宋.杨士瀛在(4--斋直指方论》卷10中收录此方,并加茯苓、甘草二味。并云:“分清饮……益智仁一两(醋浸),川萆薢 石菖蒲(去毛)、天台乌药、白茯苓各一两,甘草四钱,右为末,每三钱,盐少许,同煎,食(前)煎服”。加入苓、草增强了本方理脾祛湿之功。明.朱楠《袖珍方》(刊于1391年),引用此方主治遗尿,及小便失禁证。《丹溪心法》(刊于1481年)亦引用此方,并改名为“萆薢分清饮”。原书方后云“一方加茯苓、甘草”,主治膏淋和白浊。《女科切要》卷2引用此方,并加入了飞滑石、茯苓、甘草、盐,主治阳虚白浊。清代医家程国彭著《医学心悟》,书中亦载“萆藓分清饮”,方名虽同,但其药物组成则有很大差异。程氏去掉了原方中辛温的乌药、益智仁,而加用黄柏、白术、茯苓、莲子心、丹参、车前子。如此加减,则变暖下元,利湿化浊之剂,而为清热利湿,分清化浊之方,适用于白浊而属于下焦湿热郁滞者。《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将本方改为丸剂,名“萆薢分清丸”,其使用则更为方便。 [1]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