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莱阳师范学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莱阳师范学校

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的前身是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1]

1930年,国民党山东省教育厅决定成立“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简称“二乡师”),

1950年12月,经省教育厅批准,胶东师范改名为“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

1950年3月,在莱阳城西关建立了附属小学。

到1957年学校规模发展到在校生22个班,923人,教职工103人,其中教师56人。附小规模发展到20多个班。[2]

学校简介

中文名:莱阳师范学校

创办时间: 1934年2月

所属地区: 山东莱阳

占地面积 :仅为18.5亩

山东省莱阳师范1934年2月,改校名为“山东省立莱阳简易乡村师范学校”。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学校停办。

1938年春,我党决定在黄县中学校址上建立“胶东公学”。

1940年冬开始,胶东公学举办过短期师范班,后来先后设有师范科、师范班及师范部。

1946年9月,胶东行署决定以胶东公学师范部为基础,迁到老根据地建立“胶东师范学校”。

1947年秋,因国民党发动内战,疯狂进攻胶东,学生被迫疏散,学校于1948年1月停办。

1948年11月,省教育厅在益都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后,决定胶东师范在莱阳复校,12月6日正式开学。学校占地面积仅为18.5亩,有校舍104间,另外租用民房20余间。

学校更名

1958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也有了进一步发展。1958年8月,地委将莱阳师范学校改为“山东省莱阳师范专科学校”。原莱阳县小学教师进修学校划归莱阳师专,成立函授部。

1960年8月,专科班迁到烟台,成立了烟台师范专科学校。中师部和函授部留驻莱阳,恢复“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名称。1966年,学校共13个班,学生550人,教职工72人,其中教师42人。

学校发展史

“文化大革命”期间,6年未招收中师班。附属小学于1968年下放大队,成为民办小学。

1972年,实行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2年,培养初中教师,党支部书记革委会主任于彬。

1975年,学校下放莱阳县教育局领导,学校将地面20亩、房屋110间移交给莱阳县教育局办招待所和教师进修学校。

1976年,在校学生343人,另有中学教师短训班3个,112人,教职工63人,其中教师27人。

“文革”结束后,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教育领域经过拨乱反正和初步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开始走上正规。

1977年恢复招生考试制度,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学校同全国其它各条战线一样,教育教学工作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1979年学校重归烟台地区教育局领导。

1980年开始,学校根据全国第四次师范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山东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办好中等师范教育的几点意见》的要求,就管理体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治理和规范,

1981年,根据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教师队伍、领导班子、学校历史等方面的情况,山东省教育厅把莱阳师范学校列为省重点师范学校,在山东省第一次中师结构布局调整中被保留下来。

1986年,学校成为正县级单位.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以后,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

20世纪90年代初,山东省教委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及基础教育发展的情况,在全省师范教育基本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山东省师范教育“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省级规范化——中师教师现代化”。在“三步走”战略思想指导下,学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办学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学校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1997年学校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

2000年4月,学校在全省中等师范学校由53所调减为29所规模较大的布局结构调整中保留下来。

从2000年开始,改为五年制师范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培养大专学历的小学师资。

视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