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草原沙蜥

草原沙蜥
圖片來自wangchao

草原沙蜥学名Phrynocephalus frontalis)为鬣蜥科沙蜥属爬行动物[1]

中国大陆,分布于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山西青海等地,多见于草原、荒漠草原、黄土高原等地带以及栖息于植被稀疏、植株低矮、土壤疏松的草地、灌丛及农田附近。是中亚荒漠戈壁生境的代表物种。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内蒙古鄂尔多斯。

目录

形态特征

蜥体平扁,形较短宽,尾基往后渐呈鞭状,头休长41-55mm,尾长54-68mm。头部宽而前倾,略呈三角形,吻部圆钝,眼间微凹,吻鳞较上唇鳞大;鼻鳞3枚,鼻孔椭圆形,朝向前侧方,鼻间鳞(2)3-4枚;鼻鳞与眼前鳞之间有颊鳞2-3枚。

头部背面以额鳞和顶鳞最大,眼间鳞次之,眶上鳞最小。上睫鳞7-9枚,扁平形而长,覆瓦状排列。上、下眼睑被细鳞,上睫缘鳞的游离缘平齐,下睫缘鳞的游离缘锯齿形;下睑鳞与上唇鳞之间有纵列鳞3-4(5)枚。上唇鳞(13)15-18(19)枚,鳞列下缘间有缺刻;下唇鳞(12)13-16枚,长方形,上缘平齐。鼓膜部略为低陷,被细鳞。须鳞大,约为两侧下唇鳞的2倍,颏鳞至喉褶的一纵列鳞38-54枚。

体躯肥厚,腰部有一清蜥的浅色体侧褶。背鳞大而尖出,杂有弱棱鳞,棱尖上翘;胸麟和上腹鳞被有强校麟〔托克托县的标本棱鳞较少)。四肢的背、腹面均被梭鳞,尤以上臂背面和胫部的棱鳞最为发达;前肢贴体前伸时第Ⅲ、第IV指爪到达吻端,外侧栉缘较发达,指长顺序4-3-2-5-1,爪长白色;后肢贴体前伸至颞部,第Ⅲ、第IV趾的外侧有发达的栉缘,长顺序4-3-2-1-5,爪长而弯曲,第V趾爪最长。

背面沙黄色而有大致对称的纵列斑纹,有时则为细碎杂乱的不规则斑纹。眼间部有2对横行窄纹。四肢及尾的背面有黑褐色横纹及斑块。有腋斑。腹面黄白色,尾下有3-4个深色半环,尾梢腹面黑色。幼蜥背部的色斑与成体大致相同,肛后部橘红色,与尾下的黑环形成明显的红黑交错,至第二年始消退渐成黄白色。

參考文獻

  1. 草原沙蜥,wangc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