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茶馆(电视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茶馆》改编自老舍先生的同名话剧,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投入拍摄,何群导演,陈宝国领衔主演。于2010年7月16日登陆央视八套黄金档全国首播。

该剧讲述了一个老北京城的茶馆老板王利发,在解放前数十年的大背景下的挣扎与妥协,并从中折射出了老北京几十年生活的盛衰变迁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茶馆

外文名: Teahouse

出品时间: 2007年12月

出品公司: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

制片地区: 中国大陆

首播时间: 2010年07月16日

集 数: 39集

类 型: 年代剧

上映时间: 2010年07月16日

剧情简介

戊戌变法刚刚失败,六君子菜市口血迹未干。裕泰茶馆少掌柜王利发从父亲手中接过茶馆。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他梦想在此基础上,再开一个分店,他要把茶馆开大。他坚信,他会比父亲经营得更好。老茶客常四爷和松二爷因为在茶馆里说了“大清国要完”的话,被抓进了监狱。王利发出面,组织一条街的铺面联保常四爷和松二爷。茶馆的房主,商人秦仲义不在联保的折子上签名,他说他救的是国家,不是一两个人。

年根底下,秦仲义来了,来要房租,提出第二年房租长两倍。秦要办工厂,要实业救国。八国联军进北京,庞太监随慈禧、光绪西逃。城内火光四起,洋兵滥杀无辜。劫难过后,茶馆后院烧成一片焦黑。庞太监到茶馆来,西行护驾有功,老佛爷赏蓝顶子。他让刘麻子、唐铁嘴为他在北京城寻找上好宅基地,他要在紫禁城外建宅安家。在茶馆,买卖穷人家姑娘康顺子的交易成交,她被一乘小轿抬走了。康顺子被抬进庞家,成了奶奶。洞房之夜,变态的庞太监将康顺子整得苦不堪言。

秦仲义的布销路很好,他在茶馆拍出钱票,要把宣武门里一条街买断,建立丹义火柴有限股份公司。进口料子充盈市场,秦仲义的产品开始滞销。秦仲义把希望寄托在儿子秦利民的身上。但是秦利民年纪不大,却在观念上与父亲格格不入。

门外有号外:宣统退位了。

北洋时期,群雄四起,政局混乱,街面上散兵、马队、巡警、特务、打手、乞丐、妓女,让人眼花缭乱。松二爷经常领着自己的儿子秀岑到茶馆来。秀岑跟他爹如同一个模子磕出来的,小小年纪提笼架鸟,摇头晃脑,对于靠典当过日子的生活从不操心。庞太监被溥仪遣散出宫以后在家总是气不顺,他的几个侄子背地偷着刮他的钱,刘麻子抱了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到庞府,大洋300块,给庞太监当儿子,起名庞继祖。直隶军队与奉军在高碑店、琉璃河一带打仗,城里人心慌慌。有军官找到秦仲义,要他将火柴厂改军火厂,说可以得大利,秦仲义一口回绝。秦仲义的火柴厂被炸上了天。秦仲义织布厂的工人和电车公司、造纸厂的工人一起罢了工,织布厂领导罢工的是秦仲义的儿子秦利民。没钱又没权的庞太监被他的侄子们活活饿死,康顺子和庞继祖被赶出庞府。庞继祖改名换姓,叫康大力。他们被王利发收留。为追赶新潮,王利发买了个留声机,为茶客们放唱片。刘麻子应约到茶馆来做生意,被当做逃兵在街上砍了脑袋。秦仲义和儿子到茶馆来,秦仲义当着王利发的面让儿子签下契约,断绝父子关系。松二爷日子艰难,一院房也卖得差不多了,儿子秀岑索性下海唱了戏,演青衣,竟然唱得很红。

北平沦陷。

秀岑醉生梦死,松二爷暴尸街头。当亡国奴的艰难日子,几乎没有谁再来喝茶,凄凉寂寞的茶馆里只有三两个老茶客蔫头蔫脑地坐着。秦仲义的工厂因为受到物资限制,开不了工了,他忍痛遣散工人,让他们暂时自寻出路。日本人投降,美国人进了城,北京又改叫了北平。秦仲义的工厂当了美国兵的兵营,没有生活来源,他又闹了场伤寒,围巾破了窟窿,吡叽长袍也磨毛了边。王利发深感自己老了,他的发财梦此时已经彻底破灭。他对茶馆的事情力不从心,很多事都得交给儿子大栓料理,茶馆已经凋零破败。

反饥饿,反内战的游行队伍在大街上喊着口号。小唐铁嘴、小二德子、小宋恩子、小刘麻子们集中在茶馆里大谈各自的经验,都有如鱼得水之感。小宋恩子知道王利发放康大力去了西山,扬言要将王利发抓进宪兵队。王利发知道自己的路已经走到尽头,让儿媳妇带着孙女去追康大力,让她们不要回来了。天色渐渐暗下来,有送殡车走过,撒下纸钱,落在常四爷身上,他下意识地一张张拾起,有一双干枯的手将他搀起,是秦仲义。两个人跌跌撞撞互相搀扶着向茶馆走去。茶馆里,王利发、常四爷和秦仲义老哥仨发了一通感慨……

小刘麻子领着沈处长到裕泰茶馆来实地考察,他们发现茶馆的老掌柜王利发已经在小屋上了吊。北平的各大城门一个个关上了,解放军包围了北平。老城里,飞起一群鸽子 。[1]

演职员表

演员表

演员 角色
陈宝国 王利发
谢钢 秦仲义
周里京 常四爷
石小满 松二爷
崔杰 刘麻子
张会中 庞太监
马恩然 李三
梁天 吴祥子
刘惠 宋恩子
钱波 唐铁嘴
李丹军 黄胖子
谢宁 二德子
朱德成 马五爷
冯谦 康六
王玥 康顺子
岳秀清 王淑芬
剧雪 张秀英
孙一明 张春和
李文玲 大舅妈
陈肖依 秦太太
林龙麒 秦利民
赵劲 钱管家
李勤勤 松二奶奶
孙梦泉 常四奶奶
于俭 常喜贵
邹德江 傻杨
祝士彬 宋德
杨蕊 二秀
徐阁 秀岑
周扬 小丁宝
马路 老丫头
白荻 庞四奶奶
王志诚 大狗
辛占民 二狗
张建忠 三狗
李鸣 老陈
孙鹏 老林
张燃 奎子
宋楚炎 大栓
戚九洲 二栓
石晨 康大力
赵贵祥 明师傅
罗二羊 小刘麻子
孙一理 小唐铁嘴
刘亭作 小宋恩子
王昭 小吴祥子
汪永贵 杨掌柜
方子春 掌柜媳妇
马文忠 李局长
马丽 二姨太
崔志刚 沈处长
谢紫彬 周绣花
崔婕 二姑娘
焦俊艳 大秀
陈曼媛 陈曼媛
蒋依依 王小花
格桑多吉 邢老板
吕中 慈禧
柳小海 王成
孔念西 张大宾
王存银 侯道长
李晓宾 琴师
吴建华 票友
沙金 崔久峰
李淼 小牛
王旭平 老牛
周晓斌 丁武来
张双利 卫福喜
邢军 马五奶奶
孙金城 棋友甲
赵家林 梁工程师
关晓彤 妞妞
汪彦 虎子
何群 福警官
赵小锐 土匪

职员表

出品人 李培森
制作人 李功达
监制 李治安、曹靖生、张大勤、周里欣、谭涛
原著 老舍
导演 何群
编剧 杨国强、叶广芩
摄影 才惠民、尚勇
剪辑 刘怀亮、侯琦
道具 赵少伟
美术设计 张鹏
造型设计 李玉祥
服装设计 朱小姗
视觉特效 张平、谭宇哲
灯光 李兴全
录音 孟建
剧务 任伟、李听雨
场记 徐韶鸽、孙兆一
布景师 刘桂生

角色介绍

王利发 演员 陈宝国

一个处在社会底层的小市民,一个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的老实本分的生意人,在那个动乱的时代里,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竭力地维护着祖宗留下来的老字号茶馆,竭力维护着自己的饭碗,他没有过多要求,只想有口饭吃,只想能把茶馆开下去。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愿望,又遭到了多少的阻力!他对每个人的不同的态度,虽然态度不同,但是,有相同的因素在里面,这些相同的因素便是他性格的写照。他安分守己,谨言慎行,勤劳本分,他对权贵也要卑躬屈膝,对自己的主顾不会得罪,他懂得陪笑脸,懂得和稀泥。处世圆滑,心思缜密,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对社会上每一种人的心理都揣测拿捏得相当准确。他还有一颗向善的心,他虽然不能帮助穷苦人,但却对难民有着同情,他是无奈的,是机灵的,也是悲哀的。在这样一个乱世,他这样一个人,想要力挽狂澜,也是办不到的。他具有他时代的局限性,他的眼光很短浅,看不到太远太高深的事物,他是平民,他是普通人,他是千万可怜的遭难的平民百姓中的一位。

常四爷 演员 周里京

他正义,有爱国心,实话实说。太过于直肠子,不够圆滑,反而会让自己惹上麻烦。就好像在剧中他说了一句:“大清国就要完了。”却遭到了清朝的特务的拘捕。

松二爷 演员 石小满

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唐铁嘴 演员 钱波

唐铁嘴是被“拯救”后最为出彩的角色之一,他能说会道,在对白上充分的体现了他的油嘴滑舌、见风使舵的本性。

李三 演员 马恩然

茶馆老伙计,在清朝灭亡了十几年之后,还是不肯剪掉他的小辫子,他有自个儿的“说道儿”:“改良!改良!越改越良,冰凉!……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就是社会最底层一无文化、二无政治觉悟的小人物嘴里道出来的“政治消息”,眼瞧着皇上是没了,可世道比前清还糟糕,当权的越是高喊“社会改良”,也就是平头百姓遭殃的时候又快到了,他以朴素的经验判断,没准儿哪一天就把个旧朝廷给改回来了呢,自己不如护着这点儿“先见之明”的好!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获奖人/作品
作品奖项
2011年 第2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长篇电视剧三等奖 《茶馆》
演员奖项
2009年 第2届北京影视盛典最具影响力电视剧演员奖 陈宝国
2010年 搜狐2010秋季电视剧互联网盛典最佳男演员奖 陈宝国
2011年 第2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 陈宝国

剧集评价

正方观点

电视剧《茶馆》对于纯正的京味原汁原味的还原,以及对老舍原著的忠实呈现,可以算是一部没有糟蹋经典的名著改编之作。与以往多数名著改编剧都面临“板砖”相比,《茶馆》赢得了观众良好的口碑,其中很大原因就是,《茶馆》保留住了老舍原著的魂。无论剧中人物一口地道的京片子,还是北京人幽默、好面子、喜欢正话反说的性格特征,都令人印象深刻。

名著翻拍泛滥又难免争议的当下,能看到一部从改编到演员个个靠谱集集精致的好剧,足以令人从心里往外长吐一口气的舒服和熨帖。更为难得的是,珠玉在先重拍必然挨砸的“翻拍怪现状”,在《茶馆》这里并没重现,绝大多数观众仍然认可了电视剧版的诚意与功夫。三幕话剧改成三十余集电视剧,加大信息量自然全靠生造,老舍原著的外形有些模糊,但是内在的魂,却依旧忠实。电视剧版《茶馆》没“忠于”老舍,但是“忠于”了京味,话虽在理,但那京味的把握,又岂不正是老舍招牌的烫金闪光之处?京味是老舍作品的魂魄,批判现实是老舍作品的精神,电视剧版《茶馆》在这两点上把握住了原作精髓,得到好评情理之中。电视剧《茶馆》还原了老北京往事的浓郁风情,京味细节随手体现细腻安排,仿佛直接把观众带回到王世襄的锦灰堆,邓云乡的民俗谈,白描出一副逼真生动的老北京市井风情画。

这个王利发更丰富

电视剧中,陈宝国的每次亮相都新意十足,他的身上多了几分老北京特有的幽默睿智。话剧中王利发留给观众的印象是一个苦字,而陈宝国对王利发的诠释却极富层次感:在他与寡妇张秀英的诀别中,观众看到王利发重情重义的一面;在他与房东讨价还价时,他作为生意人的精明又可见一斑。陈宝国在表演中并未刻意突出京腔京韵取胜,但他对老北京买卖人性格特质的再现却令很多北京观众叫好。王利发身上的敦厚、政治敏感和隐藏在与世无争之下的正直正义,都是老北京人真实的性格写照。

这个剧本繁而不乱

把话剧《茶馆》改编成电视剧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因台词句句都是“沙里淘金”。但电视剧《茶馆》开演前,陈宝国曾说,该剧一定会和别的改编剧不一样。果然,电视剧《茶馆》虽将话剧中的乱世背景放大,但扩充的剧情和新增人物却繁而不乱,新增剧情与茶馆中各色人等融为一体,让人物的思想和行动都有章可循。比如,张秀英这个新增人物就被塑造得比较出色,剧雪恰如其分地演出了旧社会妇女的贤良与不可避免的悲惨命运。

这个版本有戏剧味

话剧《茶馆》不仅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戏剧场景也是舞台上的经典。电视剧巧妙地保留了话剧中的精华戏剧场景。比如第一集便和话剧《茶馆》的开篇异常相像:各色人等聚在王利发的裕泰茶馆中,寒暄之声不绝于耳。电视剧用镜头语言翔实表现了王利发的待客之道,精致的盖碗、精美的茶叶罐、王利发熟练的续水和上茶都使得裕泰茶馆的形象呼之欲出。这个开篇虽比话剧增添了更多戏节,却不啰嗦,基本保持了话剧的风格。可以说,整部剧透出的浓浓“戏剧味”,是赢得观众“芳心”的聪明之举。

反方观点

王掌柜出场岁数偏大

随着剧中大傻杨敲着牛骨唱着数来宝,“茶馆”开张迎客,陈宝国饰演的王利发也出现在大家眼前。然而眼尖的观众还是看出了这个掌柜有点儿老。已知天命之年的陈宝国这回有些‘扮嫩’了,原著中开场时的王利发是一位20多岁的少掌柜,剧中明显与原著不符。

剧情加长有“注水”嫌疑

从一部两个小时的话剧扩充到39集的电视剧,有些观众提出了“注水”质疑。两个多小时的话剧,兑成三十多小时的电视剧,像现在这样,故事合情合理,演技入木三分,确实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只是,这么好的编剧和演员,如果能再多照顾一下原著的精神内核该多好,咱能不拍这么长吗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