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茶道文化的源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茶道文化的源起

茶,位居世界三大饮料之首。茶起源于远古,发于神农,始于商周,产于西汉,传于三国,兴于唐宋,继于元朝,盛于明清,臻于现代。

茶道,即茶的道路、方向、理念及技艺等。[1]

“茶道”?

茶道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

中国的茶历史悠久,中国的茶文化更是博大精深。[2]

中国茶道

中国茶道带有东方农业民族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调,追求清雅,向往和谐。茶道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倚于佛家的淡泊节操,扬于道家的浪漫理想,借品茗倡导和、静、德、怡、真的清和、俭约、谦洁、求真、求美的高雅精神。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纲领,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涉及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唐代茶道以文人为主体。[3]

茶道这个词从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只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南浦绍明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普遍种茶叶。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日语:茶道/さどう、ちゃどう),镰仓时代的临济宗留学僧南浦绍明在宋朝时来到中国,将径山茶宴带回日本,成为日本茶道的起源。其后,吃茶之风俗不仅普及于僧侣群中,更在公侯武士上流社会中流行。[4]

18世纪江户时代中期国学大师山冈俊明编纂的《类聚名物考》第4卷中记载:“茶宴之起,正元年中(1259年),筑前国崇福寺开山南浦绍明,入唐时宋世也,到径山寺谒虚堂,而传其法而皈。”

日本茶道成为了日本传统艺道,是将生活消闲活动提升至精神意识层次,成为一种独特传统礼仪。

主要是为客人奉茶之事。是一种茶叙的仪式,日本人称之为“茶汤”(茶汤、茶の汤),而吃茶的叙会则称为“茶会”(CHAKAI)。和其他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一种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但内容和形式则有别。

韩国茶道

韩国的茶道最初是三国时期从中国引入,历史上曾盛行。

朝鲜王朝中后期叶道开始在朝鲜半岛衰退。目前在韩国喝茶叶茶的人很少。不过在北韩学者丁若镛金正喜草衣大师等的努力下,茶文化渐见恢复。丁若镛著有北韩第一部茶书《东茶记》。草衣禅师曾在丁若镛门下学习,著有《东茶颂》和《茶神传》,被尊为茶圣。

不过1980年代以来,叶道开始在南韩复兴。

茶道的承载方式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联络感情,静心怡神,冶性修德,学习礼法,是怡情雅致的一种和美仪式。

茶道最早源于华夏,中华儿女在唐代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很流行的一种社交活动是“茶宴”。

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

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位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唐人孺子可得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世界的陶冶、净化与享受。

茶道精髓

茶道的精髓是文化,茶文化是一种“中介”文化,以茶为载体,以文化为灵魂,以能体现中国传统思想道德、人文精神为宗旨。茶道文化的内涵包括有关茶的礼仪、风俗、茶法、茶规、茶技、茶艺、历史典故、民间传说以及文学艺术、辞曲歌赋等。

茶道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涉及到建筑、音乐、舞蹈、绘画、戏曲、服饰、饮食、医药等诸多个文化领域。茶道文化又是一种交际文化,是构建和保持人与人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手段。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具体的茶事实践过程,同时也是茶人自我完善、自我升华理性思维的过程。

茶人通过品饮而悟道,这种过程就称之为茶道。简言之,即品饮者对茶的感悟称为茶道。茶道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修正范畴,需要实修实证,不仅要在“理”上认识,还要在“事”上修正,茶道文化是东方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精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