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茱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茱萸
图片来源

茱萸

学名 : Cornus,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 & Zucc.

又名 : “樧”、“越椒”、“艾子”、“藙”

别名 : 分别为“吴茱萸”、“山茱萸”、“食茱萸”。

分布 : 朝鲜日本

中国 : 浙江广东广西云南湖南福建江西

科学分类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纲蔷薇亚纲

目: 山茱萸目

科: 山茱萸科 Cornaceae

属: 山茱萸属

种: 茱萸

植物特征

落叶乔木或灌木,雌雄异株,它在秋天开花而成为蝶类重要的蜜源植物。

高4-10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细圆柱形,无毛或稀被贴生短柔毛冬芽顶生及腋生,卵形至披针形,被黄褐色短柔毛。

叶对生,纸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 形,长5.5-10釐米,宽2.5-4.5釐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于圆形,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稀被白色贴生短柔毛,脉腋密生淡褐色丛毛,中脉在上面明显,下面凸起,近于无毛,侧脉6-7对,弓形内弯;叶柄细圆柱形,长0.6-1.2釐米,上面有浅沟,下面圆形,稍被贴生疏柔毛。

花柱圆柱形,长1.5毫米,柱头截形;花梗纤细,长0.5-1釐米,密被疏柔毛。

伞形花序生于枝侧,有总苞片4,卵形,厚纸质至革质,长约8毫米,带紫色,两侧略被短柔毛,开花后脱落;总花梗粗壮,长约2毫米,微被灰色短柔毛; 花小,两性,先叶开放;花萼裂片4,阔三角形,与花盘等长或稍长,长约0.6毫米,无毛;花瓣4,舌状披针形,长3.3毫米,黄色,向外反卷;雄蕊4,与花瓣互生,长1.8毫米,花丝钻形,花药椭圆形,2室;花盘垫状,无毛;子房下位,花托倒卵形,长约1毫米,密被贴生疏柔毛。

开花时常吸引许多蝴蝶蜂类甲虫等昆虫来前来吸食花蜜,形成“蝴蝶树”的奇特景观。[1]

果实

是鸟类喜爱吃的,亦可在附近设陷阱。

生活应用

辣味来源
图片来源

《礼记》中有记载,在九月九日这天,用一升茱萸同十升猪油一起煎成的辣油,名藙。这与现在煎辣椒油类似,这可说是古代的熟油辣子。

古代辣味来源

茱萸也是十分重要的辛辣调料,“三香”中的第三个是茱萸,很多人大概只在课本上看过茱萸,“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但在辣椒传入中国之前,茱萸是中国古代十分普遍的辛辣料,并且担当起了为四川人提供辣味的历史责任。

四川人如今常吃的油辣子,在古代也是由茱萸做的。 [2]

园林

茱萸科为乔灌木,树干挺拔,树形高大,冠幅宽阔,枝叶繁茂,分枝较高,生长迅速,寿命长且耐寒和耐旱能力也较强,对土壤和光照的要求较低,很适于作行道树,可植于庭园角隅、草坪、林缘。

药理

《名医别录》中记载吴茱萸“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

《药性论》中记载吴茱萸“主心腹疾,积冷,心下结气,疰心痛;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疗遍身顽痹,冷食不消,利大肠拥气。”

《本草纲目拾遗》还记载吴茱萸有“杀恶虫毒,牙齿虫匿”之功效。

《名医别录》中记载山茱萸能“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强力。”

《药性论》中记载山茱萸可以“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

《日华子本草》记载山茱萸可以“暖腰膝,助水脏。”这里的水脏就是指肾脏,因为五脏里面肾主水。

药用

树皮:袪风通络,活血散瘀。

叶:解毒,止血。

根:袪风除湿,活血散瘀,利水消肿。白的根切片煮排骨治脊膜炎。 [3]

食茱萸

为香料;而大多数芸香科植物也是蝴蝶的蜜源及食草植物。芸香科的共同特征是都具有香味,拔一片叶子,逆光观察,上面会有明显透光的腺点,那可是芸香科植物会散发香气的秘密喔!

[4]

文化知识

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曾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避邪传说

按照中国民间风俗,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除畅饮菊花酒外,还要身插茱萸或佩带茱萸香囊。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最早见于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中的一则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于是茱萸“辟邪”便流传下来。 [5]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