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茅石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茅石乡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域东南部。南与遵义县板桥镇交界,东与绥阳县宽阔镇枧坝镇接壤,北与本县马鬃乡楚米镇毗连,西与娄山关镇相邻,是民国时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军长、贵州省省长周西成、毛光翔的故乡。[1]

简介

全乡国土总面积138.81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4744户16919人。平均海拔1100米,平均气温15℃左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森林覆盖率为42.61%。全乡以种植烤烟、水稻、玉米,养殖生猪、牛、羊、家禽等为农业主要产业,年产烤烟300万斤,产值2200万元,人均来源于烤烟的收入1300元。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藏有煤、铁、硫铁矿、汞矿、石灰石、大理石等。煤炭探明储量达1.5亿吨,可开采储量0.9亿吨,年产煤约25万吨,是全县重点产煤乡镇之一。

乡境属高中山岩溶丘陵地貌。山峦耸立,沟壑纵横,槽谷、洼地相间分布。气候温凉,一般适宜于农作物一年二熟。荒山资源丰富,宜林面积较大,发展用材林、经济林有很大潜力。

特色

粮食主产玉米、水稻、大豆;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烤烟、青麻、辣椒;林副特产有木材、棕片、生漆、油桐、桊籽、水果、五倍子、木材、杂竹等;矿产资源有煤、铁、硫铁矿、石灰石、白云石等。15个村通电,2500户用电照明;6个村通公路,里程21公里。乡镇企业有10万元产值以上的煤厂2间。1992年末,工农业总产值1105.42万元,粮食总产量4621吨,烤烟1082吨,油菜277吨,水果28吨,茶叶6.9吨,生漆1.2吨,财政收入124.2万元。

文物胜迹有周西成、毛光翔故居、浑水河景观。[2]

经济发展

"十一五"以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五乡"发展定位和"五业"发展思路,按照"追求卓越、勇创一流、重点突破、全面夺标"的总体要求,着力把茅石打造成纵横通达的交通茅石、百万吨级的煤炭工业强乡、环境优美的生态茅石、全市闻名的清香型优质烟叶基地、桐梓知名的盛夏避暑中心、县城周边文明优美的休闲卫生集镇。到"十一五"期末,地方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4429.91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2亿元,年均递增34.2℅;财政总收入从2005年的750.35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978.7万元,年均递增32.7℅;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2295元增加到2010年的4480元,年均递增9%,呈现出农业强劲、工业崛起、商贸活跃、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十二五"期间,乡党委政府将按照"工业强乡、农业稳乡、三产活乡、生态绿乡、科技兴乡"的发展定位,用好"西成故里"这张名片,高扬加快发展主旋律,大招商、高速度、快发展,着力打造"两大支柱"、做强"四大产业"、突出"四大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八大民生问题",努力把茅石建设成"桐梓次工业园区、黔北清香型烟叶基地、重庆休闲避暑山庄",奋力推动茅石新一轮跨越发展。

茅石乡乡村旅游

茅石乡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一是有夏季凉爽的气候和美丽的高原自然风光,极宜夏季休闲避暑;二是有红军长征经此地到板桥的足迹,茅坝街边有群众自发建造的长征亭;三是有民国初年主政贵州的军政名人周西成、毛光翔的故居;四是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垂柳山庄、龙凤山庄,漂亮的黔北民居、悠闲的草坪漫步、逸人的塘中垂钓、独特的农家生活体验、诱人的爬山运动,是盛夏休闲避暑的理想境地;五是有龙会村天门河水库蓄水而成的库区风光、底水经果林风景区及顺势而产生的乡村旅馆;六是有奇特的新桥村浑水河风光,四季浑黄的溪水及沿岸的青山绿地、小桥流水,展示着大自然的妩媚和神秘;七是神奇的龙会、中关、高垭溶洞风光,吸引着众多的探秘寻奇者前往寻幽解梦。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四在农家"创建为基础,大力发展外向型乡村旅游,目前已开发朝门、茅龙两个景点,共建黔北民居72幢,发展乡村旅馆50余家,累计接待重庆客人204000人次,创收510万元。2009年成功承办全县第三届乡村旅游节暨茅石野钓赛事,举办西南地区场地摩托车邀请赛,遵义电视台在我乡成功录制《科学发展观论坛》节目,进一步提升了茅石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朝门乡村旅游点位于茅石乡茅坝村朝门组,距乡政府1公里,景区内有鸳鸯湖、清风亭、茅坝河峡谷、百亩草坪、摩托车竞技场、健身场、水榭舞台……是重庆游客纳凉避暑的圣地。该点目前已有36家乡村旅馆挂牌营业,日接待能力800余人,2010年创收100万元。今年4月,朝门乡村旅游点作为中国·贵州(桐梓)乡村旅游节暨乡村旅游与"四在农家"研讨会的分会场,喜庆地迎接"一节一会"的召开。

茅龙乡村旅游点位于乡政府西南面100米的茅龙组,背靠凤凰山,有奇特的茅坝河风光和长征亭。目前该点已有乡村旅馆20余家,日接待能力400余人。

"十二五"期间,乡党委政府将在两个乡村旅游点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增收工程,种植向日葵、观赏型蔬菜等经济作物,着力在创特色、提品位上下功夫,努力实现乡村旅游升级换代、转型跨越。[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