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苍溪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麻榨镇位于龙门县南部,东经114°,北纬23°27′,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5℃,年降雨量1900-2100毫米,平均无霜期290天-306天。全镇总面积240.15平方千米(2017年),林业资源和水力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29万亩,森林覆盖率80.78%,耕地面积22021亩。全镇辖18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3495人(2017年)。[1]

历史沿革

麻榨镇位于广东省惠州龙门县南部,建镇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因当地芝麻榨油工厂多而得名。1949年分置上麻、下麻两乡。1958年合建麻榨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建镇。2002年12月全镇总人口26342人。

盖率75%,耕地面积22798亩 。

麻榨山清水秀,生态良好,以创家和"十里水湾"旅游项目4A级景区为目标,大力整合我镇旅游资源,促进麻榨河沿岸及其他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寨头水库市级自然保护区、神牛石、鳌溪邓氏古墓及东埔、凤岗廖氏宗祠等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借旅游发展的契机,我镇大力推动镇内休闲民宿、原生态农家乐发展,打造麻榨旅游特色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促进全镇旅游业、商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交通

麻榨镇西与增城市正果镇接壤,东南与博罗县横河镇、罗浮山风景区毗邻,北与永汉镇、龙华镇(沙迳)相连。是龙门县距离珠三角发达地区最近的乡镇。麻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从北部贯穿而过,年平均气温21.5℃,年降雨量1900-2100毫米,平均无霜期290-306天。全镇总面积240.15平方千米(2017年),有林地面积29万亩,森林覆麻榨镇西与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接壤,东南与博罗县横河镇、长宁镇毗邻,北与龙门县永汉镇、龙华镇相连。圩镇距龙门县城53公里、惠州市79公里、东莞市60公里、广州市80公里、深圳市140公里,距广河高速永汉站出口仅13公里,正果站出口14公里,珠三角城市1小时生活圈俨然已形成。此外,连通罗浮山、南昆山两大名山途经麻榨镇的龙恺高速已纳入规划建设,永汉至麻榨"十里水湾"景区路段绿化亮化工程已完成,总投资1.33亿元的县道X261线(凤岗-南滩)工程及4500万元新建麻榨大桥工程已启动,总投资800多万的圩镇龙凤路已完善前期手续,将极大地改善和提高全镇交通条件,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方言

龙门县内主要聚居汉、瑶两个民族,流行四种不同系属的汉语方言,形成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格局。方言的分布除县治所在地龙城镇及其毗邻的王坪镇统一 流行一种比较接近于广州话的粤方言"龙门话",县境东南路溪镇流行"路溪话",西部县境南昆山、北部县境密溪流行清一色的"客家话"外,其余乡、镇均同时流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方言的"双语区"。北部县境的蓝田瑶族乡,由于历史的原­因,已逐渐"汉化"。乡内流行"龙门话"和"客家话"。龙门县方言主要有:龙门话;客家话;本地话;路溪话。

龙门话

"龙门话"是龙门县分布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分布在龙城、王坪、地派、铁岗、左潭、蓝田、天堂山、龙华、沙迳、永汉、麻榨、油田等十余个乡、镇、场,使用人口16万多人。"龙门话"是粤方言系统中的一种次方言。与包括珠江­三角洲各地方言及肇庆话、花县话、东莞话、增城话在内的粤方言同属粤海系次方言,它与广州话相近。广州话,又称之为"省话"或"白话"。民国25年(1936年)《龙门县志·卷五》载:"县属语言用省话或用客家话,各区、乡尚未一致,惟第一区纯用省话耳"。由于龙城镇自龙门置县以来均为县治所在地,以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影响,龙门话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自然而然起着龙门县中心方言(即代表方言)的作用。

语音方面,龙门话以阴平为高平(如:诗、哥、花、鹅等字的调)和低降两调(如:梯、鸡、魔、科、天等字的调),上声不分阴阳,下声阴入读低升(如:尺、拍的调)和阳入读高降(如:白、人的调),而显得在声调上和广州话有些差异,这是龙门话在语音上和广州话不同的一个主要因素。另一个主要因素是:龙门话有广州话所没有的声母(nt-如:而、耳、儿的声母)以及韵母。

社会事业

2008年,麻榨镇在社会保障方面,具体做了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零就业家庭以及贫困户等的个人基本台帐,新增劳动力237人、转移富余劳动力484人。6月份前完成了本镇40家企业的劳动年审工作,证照齐全34家、劳动备案6家,全年无发生劳资案件、无发生治安和刑事案件。劳动合同鉴证305份,参加养老保险28人。继续加强农村独生子女纯二女结扎夫妇基本养老保险的宣传、动员,落实参保83人,完成95%。

教育事业

麻榨镇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10所、幼儿园1所,教职员工259人,其中中学教职工95人。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2002年,在校学生4764人,其中初中生138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5%。2002年麻榨中学考上重点高中38人。

2008年,麻榨镇文化站制定了2007年至2010年行政村级文化建设发展方案。到2008年底,全镇已实现硬底化篮球场14个,占全镇总数的70%;文化室11个,占全镇总数60%;村级文化信息广场1个(坳头村),农家书屋1个(东安村)。

麻榨镇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10所、幼儿园1所,全镇小学教职员工143人,在校学生2562人。中学教职员工有82人,在校学生1185人。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2008年,麻榨中学考上重点高中105人,其中惠州实验中学1人。

医疗卫生

麻榨镇有卫生院1所,卫生站22个。2002年,全镇医务人员98人,大专以上学历5人,中专学历93人。镇卫生院有医务楼2幢共2100平方米。设置科室10 个,病床20张,并购置了200毫安X光机、心电图、B超、尿液分析仪、半自动生化仪等设备。2002年,参加计划免疫的儿童2102人。

计划生育

贯彻《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落实"三为主"方针,把计划生育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健全和完善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机制。增加计生工作的投入,计划生育工作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轨道。2001年,全镇落实"四术"任务223例,计划生育率为88.52%,人口出生率为7.6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63‰。2002年,落实"四术"任务194例,计划生育率为88.5%,人口出生率为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6‰。

深化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完善计划生育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计划生育队伍建设,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加大计划生育宣传力度,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落实计划生育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加大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投入,顺利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2008年我镇出生率为11.23%,计划生育率94.3%,自然增长率5.9%。

生态环境

麻榨山清水秀,生态良好,以创家和"十里水湾"旅游项目4A级景区为目标,大力整合我镇旅游资源,促进麻榨河沿岸及其他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寨头水库市级自然保护区、神牛石、鳌溪邓氏古墓及东埔、凤岗廖氏宗祠等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借旅游发展的契机,我镇大力推动镇内休闲民宿、原生态农家乐发展,打造麻榨旅游特色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促进全镇旅游业、商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历史文物

古建筑群--南滩碉楼、东埔廖氏宗祠

南滩碉楼、东埔廖氏宗祠分别位于南滩村和东埔村内,分布在大派洲两边,距"十里水湾"河面仅数百米,建于清代,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是龙门县文物保护单位。当前保护完整。

古驿站--风雨亭

风雨亭位于麻榨河"十里水湾"最上游,西牛尾电站坝下。该亭建于清光绪壬寅年冬,建筑面积约60平方米。时任署理龙门县事史九端在亭内提有四个大字"便利行人"仍清晰在目,亭的立柱有一副对联,上联为"逸人洗盏说茶经",下联因文革时期遭破坏已无法看清。亭内仍保留有供行人竭息饮茶的石台。

麻榨河"十里水湾"旅游项目内仍有大批古榕树、古榄等百年古树及一批历史文化产物。

北隅宋代古墓

北隅宋代墓位于北隅村罗屋左方800米的山上,距麻榨河"十里水湾"约7公里,距罗浮山25公里。本墓为邓仲奇夫妇之墓,建于宋代辛卯年(1111年)、墓地直径为15米,占地面积400平方米。主墓均为花岗岩精砌而成,刻有龙凤、鳌鱼、花草等图案,浮雕形象,栩栩如生。主墓两边雄立一对石狮子,雕刻精致,气宇轩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