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花蓮溪口重要濕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4年2月19日 (一) 16:39 由 U494637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花蓮溪口重要濕地''<br><img src=" https://wetland-tw.tcd.go…”)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花蓮溪口重要濕地
圖片來自濕地保育資訊網

花蓮溪口重要濕地位於台灣花蓮縣 吉安鄉。該濕地為花蓮溪出海口處之河口形式海岸自然濕地,具有陸域、河川與海域三類不同環境。其中,花蓮溪口為重要的野鳥棲息環境,是花蓮重要的賞鳥景點,出現過多種稀有少見鳥類,包含黑面琵鷺、捲羽鵜鶘、白額雁、大杓鷸等。且花蓮溪口僅允許符合生態永續觀念之生態旅遊,或是重要濕地畫設前之既有民生漁業行為,請民眾能共同維護生態永續發展。[1]

而花蓮溪口重要濕地內之沙洲、水陸交界區域、出海口等敏感環境,於颱風豪雨季時會發生許多變動,致使當地生態組成改變。因位處臺灣東海岸4 個河口形式海岸自然濕地的中間點位,本濕地成為東部候鳥與過境鳥重要中繼棲息、繁殖地,係臺灣地區第43 號重要野鳥棲地。本重要濕地具有完整的河口濕地生態系,最受注目的陸域動物資源為鳥類,共51 科204 種,包括35 種保育類,有7 種列名於聯合國保護遷移性物種公約(Convention on Migratory Species, CMS),並有8種臺灣特有種、23 種特有亞種。[2]

其中,鄰近花蓮溪口重要濕地的光華河岸線自行車步道北以「濱海線自行車步道」連結花蓮市,往西以「田園線自行車步道」抵達臺9 線花東公路,向南則銜接壽豐鄉193 線道路風光。鯉魚潭、七星潭之間的「兩潭自行車道」,也因「光華河岸線自行車步道」的完成而更加完整。沿途不僅可感受到鳥聲蟲鳴及海岸山脈北端岬角風光,且伴隨著著微風徐徐而來又可隱約感受到散發生物的氣息,中途更有休息站的休憩平臺座椅駐留,供旅人休憩及歇息用。因此也吸引許多旅人前往運動及賞景。[3]



景點介紹

花蓮溪口重要濕地周遭一景
圖片來自濕地保育資訊網

花蓮溪為花蓮第二大河川及台灣本島主要河川之一,花蓮溪口濕地則位處海岸山脈太平洋花蓮溪之交會口,即所謂生態交會帶,擁有豐富的動植物及地質資源。其中,花蓮溪口是國家級重要濕地,每年10月到隔年3月有許多雁鴨科、鷸鴴科的候鳥來這度冬,是鳥會舉辦賞鳥活動的重要據點。[4]

該濕地在花蓮溪左岸部分種植有水稻,其餘為臨時性旱田,種植玉米、蕃薯、花生、甘蔗等,河床沙洲與高灘地除甜根子草和茵蔯蒿等雜草外,不受潮汐影響的地點新闢為西瓜田,與木瓜溪匯流處則有採砂場。近年來蓄牧業和水產養殖亦甚發達。沿台11線過花蓮大橋後溪口右岸為海岸山脈,有東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設置之花蓮溪口自然保護區,惟臨溪側有砂石運輸便道,塵土飛揚,並有違建和棄土或垃圾堆置,行至海口岸邊則有消波塊形成的高牆。不過近年來一些開發進駐南邊的嶺頂沙丘,讓保育人士擔心生態棲地可能受到衝擊。 [5]期許大家在維護生態及建立永續環境下,能遵照國家溼地發展政策,未居住的環境留下珍貴的資源進而永續長存。


其中,鄰近的洄瀾灣廣場是吉安鄉公所在新建的濱海自行車道,接近花蓮溪出海口的左岸,所打造的廣場,目的是希望使自行車道能有多一些停留處,讓遊客能在此駐足,享受洄瀾之美;且該廣場作為吉安鄉原住民永久性祭典場所,廣場圖騰源自於阿美族的生活習性,以華麗的頭冠象徵著族群的榮耀,「心」的圖騰象徵著追思遠古的文化及尋根之意;廣場同時整合花蓮溪出海口的天然以及人文資源溼地生態,使該地區更多樣性豐沛觀光資源,未來可以進行生態教育休憩環境、賞鳥運動等活動。[6]而行駛洄瀾廣場周遭的自行車道不僅可讓旅人充分體驗在高山、白雲、綠綠青草環繞下,微風吹拂、遠眺海洋的吉安風情,並可和周邊多處景點如AMIS海祭廣場、光華河岸自行車道、阿美文化村、台開心農場等結合,讓旅人可規劃一系列行程來好好享受吉安鄉的山海在地美景。[7]


可連結帶狀觀光帶的國家級濕地

可連結帶狀觀光帶的國家級濕地
圖片來自橘世代

內政部於民國102年公告《濕地保育法》,將全國重要濕地列入管理,花蓮溪口亦於民國107年劃設為「國家級重要濕地」,並公告「花蓮溪口重要濕地保育利用計畫」,以永續經營管理花蓮溪口重要濕地。花蓮縣擁有二處國家級重要濕地,一處為花蓮溪出海口的「花蓮溪口重要濕地」,另一處為光復馬太鞍部落領域內的「馬太鞍重要濕地」,而花蓮溪出海口因自然生態豐富,是內政部核定的國家級濕地,更是野鳥重要棲地,近年在各界努力下,維持良好生態環境平衡,也吸引許多候鳥陸續進駐,成為「最佳庇護所」,黑面琵鷺、水鳥「卷羽鵜鶘」及各式留鳥、夏候鳥、冬候鳥、過境鳥及迷鳥等均曾現蹤被記錄。而上述兩處濕地各有不同風貌,肩負著在地重要的生態系服務功能。花蓮溪口小旅行共計二場次,溪口是洄游魚類連結陸地與海洋的重要臍帶,在講師的帶領下,參與民眾同時看到來自海岸山脈的火成岩與中央山脈的變質岩,演譯了歐亞與菲律賓海板塊相互角力的結果。在河海交會處黑尾鷗、小白鷺、岩鷺等盡情的享受來自海洋的魚苗。[8]其中,花蓮溪口除是洄游魚類連結陸地與海洋的重要臍帶,更是具有完整的河口濕地生態系,最受注目的陸域動物資源為鳥類,共51 科204 種,包括35 種保育類,有7 種列名於聯合國保護遷移性物種公約(Convention on Migratory Species, CMS),並有8種臺灣特有種、23 種特有亞種。[9]遊客還可同時看到來自海岸山脈的火成岩與中央山脈的變質岩,更是漁民捕撈有「海上白金」之稱鰻苗的地方,入夜後常見漁民拿著三角形手操網、身穿雨衣,順著海浪捕撈鰻苗,頭燈映照魚網,形成連串黃、綠色螢光的特殊捕捉景象。[10]

吉安鄉擁有的「環鄉自行車道」系統,是全國唯一兼具山、海景觀自行車道網絡的鄉鎮。沿濱海線自行車步道,經光華河岸自行車道,吉安鄉公所沿途建置「洄瀾灣廣場」、「海祭廣場」,並可結合「阿美文化村」、「臺開心農場」及馬場等週邊景點。鄉公所在南濱路及華中路口自製「AMIS海祭廣場」入口意象,方便遊客抵達。吉安鄉為花蓮縣人數最多的平地原住民鄉鎮,其中以阿美族人數居多,並有太魯閣族人定居。其中,各祭儀活動時間與地點,可查訪吉安鄉公所網站。

而值得留意的是鄰近自行車道的AMIS海祭廣場於100年建置完成後已成為吉安鄉民經常騎往的遊憩景點,公所在規劃之初,除考慮到海祭場位置,需配合傳統祭儀的文化需求,也透過花蓮溪出海口的人文印象、溼地生態等天然資源的整合,發揮更多元、多樣性的休憩功能。過去由於海祭場難尋,因此在南濱路與華中路口設置「AMIS海祭廣場」意象入口指標,以原住民元素進行包裝,藉此指引遊客經由華中路進入海祭廣場。近年來更多次於海岸遊憩景點舉辦元旦升旗、文化祭典、暢遊海岸自行車道啟用及淨灘清掃等多個活動,藉此除了打開知名度外,也期望吸引許多旅人前往造訪及參觀。[11]


視頻

【花蓮溪口 - 重要濕地】

【花蓮溪口國家級濕地吸引候鳥 環團憂業者進駐衝擊當地生態|20240209 公視晚間新聞】

【罕!白額雁花蓮首過冬 濕地保育區卻見飆沙|三立新聞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