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花生条纹病毒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花生条纹病毒病

花生条纹病毒病
原圖鏈接

花生条纹病毒病又叫花生轻斑驳病毒病,是由花生条纹病毒引起的、发生在花生的一种病害。该病主要为害叶片。该病害症状一般较其他花生病毒病轻,早期感染病害,花生植株减产20%左右。

花生条纹病毒病在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花生上发生为害。在中国广泛流行于山东、河北、辽宁、陕西、河南、江苏、安徽和北京等北方花生产区,发病率一般在50%以上,不少地块达到100%。在中国南方和多数长江流域花生产区,该病害仅在少数地块零星发生。但由于病害在田间发生早、发病率高,流行范围广,因此是影响中国花生生产的重要病毒病。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花生条纹病毒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为防止带毒种子从病区调出,植检部门应实行严格的植物检疫政策;采取有效的防蚜措施能减轻病害危害;无毒种子的应用能有效地减轻或避免病害为害。

基本信息

中文名:花生条纹病毒病

别 名:花生轻斑驳病毒病、花生条纹病

病 原:花生条纹病毒

花生条纹病毒病
原圖鏈接

为害作物:花生

为害部位:叶片

为害症状

发病初期顶端嫩叶上出现清晰的褪绿斑和环斑,后发展成浅绿与绿色相间的轻斑驳状,沿侧脉出现断续的绿色条纹以及橡树叶状花叶等症状。叶片上症状通常一直保留到植株生长后期。品种类型间症状表现有些差异。除种传和早期感发病株症状较重出现植株稍矮化外,病株不矮化,叶片不明显变小。有时2种或3种病毒复合侵染,产生以花叶为主的复合症状。[1]

发生因素

(1)菌源:种子带病率越高,发病越重。早期发病的花生,种传率高;小粒种子带毒率较大粒种子高;品种间传毒率差异也较明显,珍珠型花生种子传毒率明显高于龙生型和多粒型及普通型花生。

(2)环境:花生出苗后20天内的雨量是影响传毒蚜虫发生量和该病流行的主要因素。凡花生苗期降雨多的年份,蚜虫少,病害也轻;反之,病害则重。(3)栽培:花生田间蚜虫发生早晚、数量及活动程度与病害流行程度密切相关。蚜虫发生严重的地块发病重。[2]

病原与发生规律

Peanutstripvirus,简称PSTV,称花生条纹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组。病毒在带毒花生种子内越冬,成为第2年病害主要初侵染源,芝麻鸭跖草也是初侵染源。生产上由于种子传毒形成病苗,田间发病早,花生出苗后10天即见发病,到花期出现发病高峰。在田间通过豆蚜、桃蚜等蚜虫以非持久性传毒方式传播蔓延。种子带病率越高,发病越重。早期发病的花生,种传率高;小粒种子带毒率较大粒种子高;品种间传毒率差异也较明显。花生出苗后20天内的雨量是影响传毒蚜虫发生量和该病流行的主要因子。凡花生苗期降雨多的年份,蚜虫少,病害也轻;反之,病害则重。蚜虫发生严重的地块,发病重。[3]

病原形态特征

PeanutStripvirus.简称PStV,称花生条纹病毒,属+ssRNA目、马铃薯Y病毒科、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病毒粒体线状,长75~770nm,宽12nm,病组织细胞质内具卷筒形风轮状内含体。病毒蛋白 质亚基分子量为33500道尔顿,克里夫兰烟可做为繁殖寄主。钝化温度55~60℃,体外保毒期4~5天,稀释限点1000~10000倍。该病毒寄主范围窄,除侵染花生外,还可侵染望江南、决明、绛三叶草, 引致斑驳或花叶。此外还可侵染芝麻和鸭跖草。[4]

传播途径

该病毒种传率高达21.3%,一般1%-10%,带毒花生种子是主要初侵染源,芝麻、鸭跖草也是初侵染源之一。通过豆蚜(Aphiscraccivora)、桃蚜(Myzuspercicae)、大豆蚜(A.glycines)、洋槐蚜(A.robiniae)、棉蚜(A.gossypii)等传毒,且传毒效率较高。此外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禾谷缢管蚜(Rhopo10siphumpadi)、萝卜蚜(Lipaphisergsimi)也能传毒,但传毒率较低。生产上由于种子传毒形成病苗,田间发病早,花生出苗后10天即见发病,到花期出现发病高峰。小粒种子带毒率较大粒种子高。品种间传毒率差异也较明显,珍珠型花生种子传毒率明显高于龙生型和多粒型及普通型花生。该病发生程度与气候及蚜虫发生量正相关。花生出苗后20天内的雨量是影响传毒蚜虫发生量和该病流行的主要因子。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毒病品种。如道花28、花37、鲁花9号、14号、豫花1号、海花1号、山花2000、徐系1号、徐花3号、徐州68-4、冀油2号、 89-6花生、大花生H花-3等。

(2)选用无病毒花生种子。从无病区调种,也可建立无病留种田或距病田100-400m建立隔离地带,繁殖后用于大面积生产,基本上可以控制花生条纹毒病和黄花叶病。用轻病田留的种子也可减少发病。

(3)使用脱毒剂1号或2号处理种子,或用种子重0.5%的35%种衣剂4 号拌种。

(4)花生与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间作,可减少蚜传。

(5)提倡覆盖地膜或手艺种后行间铺银灰膜,也可在花生出苗后平铺长80cm、宽10cm 银灰膜条,高出地面30cm驱蚜效果好。

(6)及早秋蚜防病 田间有蚜虫墩率20%-30%,每墩蚜20-30头时,应马上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3.2%氯·苦参乳油,每667m2用50-70ml.

(7)喷洒抗毒丰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原名抗毒剂1号)300倍液或10%病毒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


相关视频

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病毒病农事病毒病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