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芃芃鼠曲(郭志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芃芃鼠曲》中國當代作家郭志鋒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芃芃鼠曲

春天的激情,被一陣陣閃電點燃。隆隆的雷聲從天邊滾來,墜落在高高的山頂。雨水衝動,讓土地受孕,土地由此變得更加溫潤,更加豐盈。

大地陣痛,分娩萬物生靈。許多小精靈,悄悄地,不顧春寒料峭,爭先恐後地掙脫母親的懷抱,鑽出地面,跑向枝頭,跑向樹梢,跑向山川和 田野。

其中一個,相貌有些清奇。你瞧它,個子不高,灰棕色的腳根,細細的,緊緊地抓着泥土。布滿白綿毛的軀體,柔柔的,軟軟的,在明媚的春 光中舞蹈。葉片自然捲曲,正反兩面也長滿了雪白的絨毛,展平後呈條匙形或倒披針形。它性子謙和,即使開出美麗的黃花,也是星星點點, 拒絕引人注目。或許因為葉片曲得有點像老鼠的耳朵,或許因為她就要與眾不同,沒有生辰八字的顧忌,也沒有生肖星座的考慮,就取了一個 這麼奇怪的名字,偏偏叫什麼鼠曲,別名又叫鼠耳。

人類與鼠曲的結緣,歷史悠久。《日華子》寫了鼠曲的藥用:「調中益氣,止泄,除痰,壓時氣,去熱嗽。」梁代的《荊楚歲時記》記載說 「是日,取鼠曲菜汁作羹,以蜜和粉,謂之龍舌柈,以厭時氣」。皮日休詩云「深挑乍見牛唇液,細掐徐聞鼠耳香」。顧景星在《野菜贊》中 說「二月生,葉如鼠耳,和米搗作餅。北人寒食尚之」。

如此看來,鼠曲粿不僅是天然美食,而且能治病、可祭祀,妙用繁多。對清明節用鼠曲粿祭祖的傳統,清代吳其濬在《植物名實圖考》里寫得 最直白,他說:「鼠麴染糯做糍,色深綠……清明時必採制,以祀其先,名之曰青。其意為親沒後,又復見春草青青矣。嗚呼!」因此,鼠曲 又被人們稱作清明草。

這鼠曲,春風一吹,就是地上的雲,漫山遍野地撒歡,卻比雲彩更加惹人喜愛。雨還沒有停穩,便有眾多的婦女和兒童,三三兩兩,提着竹 籃、挎着手袋,到田裡、到水邊,去追逐鼠曲的身影,捕捉鼠曲的暗香。彎下腰,貼近地面,能看到鼠曲在春風中沉醉,也能聽到它們歡快的 吟唱。伸手一掐,握在手裡的是鼠曲綿軟的肌體。這一刻,仿佛握住了大地的精靈,也握住了春天的心跳,既有憐惜,更有驚喜。

回到家,用清水把鼠曲洗淨,然後汆水搗爛,再加入適量的粘米粉糯米粉。成團之後,反覆揉搓,接着放餡、做形,就像塑造一件藝術品,圓餅形、橢圓形、S形……各式各樣,隨你所喜。最後燃起旺火,將成形的米果入屜蒸煮。不消半小時,滿屋飄起誘人的清香。出鍋的鼠曲粿,色澤碧綠,晶瑩剔透,咬一口,活生生的鮮美。倘若邀上幾位家人或好友,共同品嘗這新鮮的春意,則相聚的時光該增添多少雅致、多少溫馨!

隨着科技的日新月異,醫家研究發現,野生動物與病毒存在某種關聯,人們心有餘悸,紛紛遠野味近野草,赫然成為一種時尚,改變着人類的 生活方式。只是沒承想,這幾年,鼠曲粿竟慢慢地演變成一款助農增收的緊俏貨。不少鄉村敏銳地抓住了這一商機,組織旅遊景區的貧困農戶 專門從事鼠曲粿、艾葉粿、苧麻葉粿等各式野草粿的手工製作,註冊商標,統一品牌,流水線生產,美其名曰「藥膳小吃」,投放市場後,頗 受歡迎,許多農戶因此甩脫貧困,奔上了小康。芃芃鼠曲,善莫大焉!

難怪,又有人稱鼠曲是天上的草,功效神奇,卻比野草又多了幾分謙卑。

文學家馮至對鼠曲情有獨鍾,認為此草一生清淨無染、精神頑強。他把鼠曲的所有美好高度概括為「謙虛而潔白」,並寫下名為《鼠麴草》的 十四行詩。詩曰:「我常常想到人的一生,便不由得要向你祈禱/你一叢白茸茸的小草,不曾辜負了一個名稱/但你躲避着一切名稱,過一個渺小 的生活/不辜負高貴和潔白,默默地成就你的死生/一切的形容、一切喧囂,到你身邊,有的就凋落;有的化成了你的靜默/這是你偉大的驕傲/卻 在你的否定里完成,我向你祈禱,為了人生」。

如今吟誦該詩,令人情不自禁地聯想起今春這場特殊的「戰疫」,以及那些可敬可愛的白衣天使。為了戰勝新冠肺炎,阻斷疫情漫延,挽救一 條條生命,他們不辭辛苦,不顧艱險,前赴後繼,英勇向前,真可謂「不辜負高貴和潔白」, 著就一篇篇最燦爛的人生華章。春分過去,隨着 清明節的臨近,將有無數的人為那些在「戰疫」中殉職的白衣天使,真誠地獻上一盆盆鼠曲粿,以表達內心的懷念和崇敬,並在心裡默默地稱 頌「這是你偉大的驕傲」!

芃芃鼠曲,款款深情。它是春風奔跑的足跡,也是陽光抒情的小曲。它的形象,遍及天涯海;它的神性,讓你充滿想象……[1]

作者簡介

郭志鋒,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江西省雜文學會會員萬安縣作協主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