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艾米果
|
艾米果,江西赣北赣南都有的特色小吃。做法不一,取材都为艾叶草。清明时节,艾草茂盛,也是吃艾米果的旺季。
每年的阳春三月,客家人都兴做艾叶米果,用来敬谢观音菩萨和招待客人。
此品表皮光滑,色泽翠绿,清香扑鼻,甘中带苦,质柔有韧性,食而不腻。不仅风味独特,且能温肺暖脾,散寒除湿,有防病保健之功效。
中文名
艾米果
目录
草本植物
做法
节日习俗
草本植物
艾为当年生草本植物,春季与地菜一样遍地丛生,其叶清香翠绿,旧时为贫民充饥度荒之物。传说晚清时期,有个姓艾的女人,人称艾嫂,在修水县城清云门外搭了个小茶棚摆设茶摊。为招徕顾客,就试用这种艾叶和糯米粉做成包有糖馅、形似饺子的点心应市,哪知这玩艺竟清香可口,色似翡翠,一时门庭若市,供不应求。
一日,一儒者慕名而来,品尝后称赞名不虚传,遂问此品何名,艾嫂笑对来者无言可答。儒者见艾嫂热情和蔼又胖乎乎矮蹬蹬的,便风趣地说:"我替你取个名吧。"艾嫂点头应允,儒者戏说:"这玩意既是艾叶和米粉做的,又形似你艾嫂,就叫它'艾米果'吧"!在座顾客听后一齐拍手叫好。从此,"艾米果"这道点心就传遍全县,成为春季应时佳点。其制作方法:以鲜艾加碱煮至烂熟,滤干水,捣成艾泥,再对半配上干糯米粉揉匀,然后分成小坯,包馅上蒸笼,旺火蒸熟即成。
馅料为糖、猪油、芝麻粉,亦可用猪肉为馅(与上述(饣肖 )子馅料相似)。
做法
以鲜艾加碱煮至烂熟,滤干水,捣成艾泥,再对半配上干糯米粉揉匀,然后分成小坯,包馅上蒸笼,蒸笼底下要铺上大白菜叶子,然后旺火蒸熟即成或用油炸。 馅料为糖、猪油、芝麻粉,亦可用猪肉为馅(与上述(饣肖 )子馅料相似),一般当地人喜欢用冬笋、白萝卜、腊肉炒熟然后加上佐料,用这个作为馅更好吃,也更受当地人青睐。形状一般为饺子状,但也有一些地方做成圆形,由于它很有韧性可以把它做成各种不同好看又有创造性的东西,像可以把它捏成蘑菇、兔子、冰糖葫芦等等的新奇玩意,只要你不嫌麻烦以及自己喜欢就好。
此品表皮光滑,色泽翠绿,清香扑鼻,甘中带苦,质柔有韧性,食而不腻。不仅风味独特,且能温肺暖脾,散寒除湿,有防病保健之功效。
节日习俗
做艾米果,得用糯米,把糯米浸了,磨成浆,“再用细白布袋子吊起去水分,这样磨的糯米粉就细白,做米果都得这么细白的米粉。再将采摘到的艾叶,洗净,在热水中稍煮一下,揉搓去苦味后,按一比一的比例,配上用臼碾得糯米粉,掺进糯米粉中揉,揉得艾叶与糯米粉完全融合了,就拿去蒸,然后用手使劲充分揉和,做成一个个圆饼状。还可以在里面包上些用鲜肉或腊肉、笋、大蒜等配料制作的馅,做成艾米包包,放在锅里蒸熟后,味道甚佳。吃起来,一股浓浓的清香扑鼻而来,口感滑嫩而不腻,软中兼韧,是赣南人很喜欢的一种吃法。当然,也可以用油炸。
据说,这种小吃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一直长盛不衰。
每年的阳春三月,客家人都兴做艾叶米果,用来敬谢观音菩萨和招待客人。至时,家家户户邀请亲朋汇集一起吃艾米果,有的亲朋不请自来,尤其是城里人更是乐此不疲,浩浩荡荡,车水马龙,一为踏青赏景,二为品尝乡下特有的艾叶米果。这一风俗起源于何朝何代,已无法考证。但这一带都流传着这样一个美好的传说——
很久以前的一个春初,东海一孽龙以到南海为龙王爷扫祭挂纸为名,瞒过龙王,骗过虾兵蟹将的把守,逃出水晶宫。其作恶多端,时而腾云驾雾于山区,时而兴风作浪在平原,所到之处,狂风吹倒房屋、拔起树木,暴雨淋坏庄稼、流失土地,恶浪打翻船只、冲塌河岸,有时孽龙还吞食人畜,给黎民百姓带来深重灾害,造成十苦九难。百姓们真是苦不堪言,怨声载道,怒气冲天,但又无计可施,只得眼睁睁的欲哭无泪。
二月十九这天,观音菩萨云游出行到江南一带,眼见孽龙无法无天,可孽龙又不在观音的管辖之内,对它无可奈何,降服不了。但是菩萨也深知龙的致命弱点,惧怕人多势众和声响烟熏,尤其忌惮艾叶的气味,龙一闻到艾叶味便逃之夭夭,像蛇见雄黄。 于是,观音便化作一慈眉善眼的老妇人下凡,告诉百姓们如此这般,用以制服孽龙。勤劳聪明的百姓,说干就干,赶紧用艾叶做成米果,让亲朋好友都来吃。
吃过艾米果的人,散发出一股治龙的气味。为使气味更浓,各家还装上一盘盘艾叶米果放在屏风前的案上,或者挂在高处,让艾气味徐徐散发,蒸蒸向上。
另外还点上香烛,燃放爆竹,加上路上人来车往,整个人间热闹非凡,简直沸腾起来了。孽龙哪见过这场面,早吓得魂飞魄散,又被艾叶味熏得昏头转向,半死不活,孽龙只得乖乖缩回海里。从此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即使出海也是和风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