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 》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当作于大历元年(765)春末。当时杜甫与家人欲乘船前往夔州,将东西搬上船后,因天色已晚,便宿于云安郭外在船上过夜。当晚下了大雨,因雨湿路滑不能上岸与王十二判官作别,于是写下了这首美丽多情的小诗向这位资助他此行的友人致意。

这首诗从入夜写到天明开船,层次分明,景物描写亦精当生动,结尾用“觉汝贤”三字即写尽对王十二判官的无限留恋之情,寓意高远,含蓄隽永。

作品原文

《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1]

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

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

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

柔橹轻鸥外,含凄觉汝贤。

词句注释

①舸船:大船;此处指作者所乘之船。

②石濑:水为石激形成的急流。

③风起:风刮起来。

④春灯:春夜的灯。

⑤晨钟:清晨的钟声。

⑥云外:高山之上。亦指世外。

⑦胜地:名胜之地。

⑧柔橹:谓操橹轻摇。亦指船桨轻划之声。

白话译文

船儿傍着沙洲过夜,听到了水石相激的响声,看着美好的月色多情。

风起了,吹动灯火乱晃;雨落时,带着涛声齐鸣。

晨钟从云外传来了滋润的清音,胜景展现了在高山空旷处的烟云。

白鸥轻轻地飘浮在桨叶之外,多么可爱,我觉得它们十分柔驯。

名家点评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精章不刻(“风起”二句下)。

明代黄生《唐诗矩》:前后二截格。只羡轻鸥,不得别王意却在言外。用意精深,运笔松远。五、六如此点“雨”、“湿”字,七、八如此写不得上岸意,浑沦透脱,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明代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无一字着象,无一字不写景。

明代唐汝询《唐诗归》:妙!忽说月,才是宿雨(“石濑”句下)。妙在“悬”字是说雨后(“江鸣”句下)。言“湿”,又言“云外”,作何解(“晨钟”句下)?妙在言前(“柔橹”句下)。穷途实语(末句下)。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黄家鼎曰:每历一境,为搜出一境妙处,才人之笔,文士之胸,真乃天壤同不朽者。董益曰:五、六不用对,即如“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句,皆是一意出故也。

明代王嗣奭《杜臆》:“钟湿”字新。后《贻柳少府》云:“并坐石堂下、俯视大江奔。”知石堂为夔州胜地。

明代王夫之《唐诗评选》:深润细密,杜出峡诗方是至境。

诗词鉴赏

这首诗从入夜写到天明开船,层次分明,景物描写亦精当生动,结尾用“觉汝贤”三字即写尽对王十二判官的无限留恋之情,寓意高远,含蓄隽永。

首联写石濑,写月色,写得是那样明秀。用“娟娟”二字,便把映照在山石间湍急水流上的月色的明净的美,全点染出来了。这明净的美,全都安详在宁静的氛围里。这一联与其说是写云安月色,无宁说是写对于云安的一点美好记忆。

颔联写夜雨江景。登舟时月色明丽,入夜却风雨骤起。风摇船动,船多参差,随波起伏,灯火上下游移,有如春灯点点,用一“乱”字,写尽风中灯火游移闪烁的神态。风后继之以雨,江声夹雨声,彻夜不绝。用一“悬”,写雨景,也写心境。雨本为洒落,为敲打,当然不会“悬”,“悬”是一种感觉。没完没了的雨,如悬空际。下面是滔滔江水,上面是不停的雨,一切似乎全都浸泡在水里,“悬”字最足以表现这样一种感觉情思。

颈联写清晨之所闻见。江上一夜的雨,清晨起来,两岸山峦,云雾弥漫。穿过云雾,传来了钟声;远处夔州石堂胜景隐没在烟雾里。写钟声而言“湿”。又是写感觉情思。船泊江中,寺在山上,钟声从寺中传来。穿过山上岸边的迷漾云雾,仿佛连声音也沾湿了。声而闻湿,是彻夜听雨的感觉与眼前迷漾烟雾中的钟声叠合的一种联想,是听觉向感觉的转移。

尾联写别情,也是全诗主旨所在。本拟登舟之后,再上,岸与王十二话别,因夜雨而未能如愿,只好把一种凄然别情,深藏心里,用一“觉”字,把深藏心中的对王十=的眷恋惜别表现了出来。“觉汝贤”三字。蕴含极丰,可作各种理解,或者半年云安养病。曾受到王十二的多方照顾;或者寂寞旅愁之中,曾得到王十二的亲切慰安;或者艰难之际,曾得到王十二的帮助;或者钦慕其人品,或者赏识其行事,等等,无限深情,尽在三字之中。

古诗文鉴赏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3]“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人。[4]

视频

中国故事·爱国篇(2)杜甫

历史名人神圣杜甫

参考资料

  1. 《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 诗词文句网
  2.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
  3. 杜甫三吏三别原文 瑞文网;发布时间;2017-12-07
  4. 杜甫的十首抒怀诗,怅望千秋一洒泪,摇落深知宋玉悲 品诗赏词;发布时间;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