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舒红兵”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added Category:醫學家 using HotCat
(removed Category:醫學事件 using HotCat
 
(未显示5个用户的8个中间版本)
第10行: 第10行:
 
| 研究领域 = <br>医学
 
| 研究领域 = <br>医学
 
}}
 
}}
 +
'''舒红兵 '''<ref>[http://www.casad.cas.cn/aca/374/smkxhyxxb-201112-t20111213_3412375.html 中国科学院]</ref><ref>[http://mri.whu.edu.cn/info/1004/2411.htm 舒红兵简介]</ref>细胞生物学家、免疫学家 男,1967年1月生,[[重庆]]荣昌人。198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1990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硕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Emory大学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武汉大学教授、副校长。舒红兵主要从事免疫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研究。
 +
==武漢爭議==
 +
武汉肺炎疫情持续扩散,国际聚焦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源头疑来自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而武汉病毒研究所所长王延轶年仅39岁,先生舒红兵是中共政协委员、国家科学院院士。王延轶年轻上位、背景不凡亦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北大前院长饶毅致舒红兵:您夫人不适合领导病毒所。2020年2月2日,一篇“扒一扒武汉病毒所所长的成功史”在[[微信]]朋友圈刷屏,舒红兵和王延轶夫妻的关系引发讨论。2020年2月4日,北大生命科学前院长饶毅致信舒红兵,称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王延轶提出辞职,以免耽误中国科学院。在信中,他称王延轶不适合领导武汉病毒所,有三点原因:专业不符、水平比较差、年资太低。饶毅现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北京脑科学中心主任,加拿大“盖尔德纳医学奖”医学委员会成员,《知识分子》主编。
 +
[[File:舒紅兵2.png|缩略图|center|[https://www.backchina.com/news/2020/02/04/669849.html 圖片來源]]]
 +
2005年,舒紅兵被一紙調令,到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做院長。“2005年武漢大學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舒紅兵參與競聘,成為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隨後不久,舒紅兵動員在美國讀博士的妻子提前回國,他則全身心投入學院建設和學科發展。在其帶動下,武大生命科學學院申請到一個“973項目”,在學校理科實現零的突破,學院還成功引進了十多位優秀的青年學者。”2006年,王所長留學歸來,去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讀取博士學位。[[File:舒紅兵.jpg|缩略图]]
  
<big>''' '''</big><ref>[http://www.casad.cas.cn/aca/374/smkxhyxxb-201112-t20111213_3412375.html ]中国科学院 </ref><ref>[http://mri.whu.edu.cn/info/1004/2411.htm] 舒红兵简介</ref><br><br>
+
2010年11月,剛剛拿到博士學位5個月的王所長,直接成為武漢大學生命醫學院副教授。這時,該院院長是她老公 。2012年,王所長任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分子免疫學學科組,研究員/ 學科組長,這時,舒紅兵是中科院院士。2014年11月,王所長被評為國家傑出青年(博士畢業四年被評傑青),這時舒紅兵是武漢大學副校長,全國政協委員。
* 细胞生物学家、免疫学家 男,1967年1月生,重庆荣昌人。198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1990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硕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Emory大学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武汉大学教授、副校长。<br>
+
 
 +
2018年12月,王所長在升遷為武漢病毒所所長後,又被錄用為武漢市第十三屆政協委員會委員。此時,舒紅兵為全國政協常委(副部級)。後來,就有了我們知道的事…….1月31日,武漢病毒所宣布,雙黃連可抑制冠狀病毒,全國人民在這個危機時刻出門去藥店搶購雙黃連口服液……..而武漢病毒研究所,但卻沒有證據,來證明該結論是可靠的,而改口說"抑制"病毒.....<ref>[http://www.gscaijing.com/archives/46215?variant=zh-hant 格時財經]</ref>
  
 
==教育经历==   
 
==教育经历==   
 
 
* 1983-1987 兰州大学生物学系动物学专业,学士
 
* 1983-1987 兰州大学生物学系动物学专业,学士
 
* 1987-1990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研究室,硕士
 
* 1987-1990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研究室,硕士
第49行: 第54行:
 
[[Category:医学人物]]
 
[[Category:医学人物]]
 
[[Category:中国人]]
 
[[Category:中国人]]
[[Category:醫學事件]]
 
 
[[Category:醫學家]]
 
[[Category:醫學家]]
 +
[[Category:2019新型冠狀病毒]]
 +
[[Category:中國大陸醫學事件]]
 
== 外部链接 ==
 
== 外部链接 ==
 
* [http://www.whu.edu.cn/info/1183/3173.htm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http://www.whu.edu.cn/info/1183/3173.htm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http://www.tijmu.edu.cn/s/2/t/250/85/a5/info34213.htm  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舒红兵教授做客大家讲坛 ]
 
* [http://www.tijmu.edu.cn/s/2/t/250/85/a5/info34213.htm  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舒红兵教授做客大家讲坛 ]
 
* [https://www.sohu.com/a/251979008_650136 Immunity | 舒红兵组报道抗病毒天然免疫的最新研究成果 ]
 
* [https://www.sohu.com/a/251979008_650136 Immunity | 舒红兵组报道抗病毒天然免疫的最新研究成果 ]

2020年2月24日 (一) 12:55的最新版本

舒红兵
出生 1967年1月 重庆荣昌
国籍 中国
民族
母校 兰州大学
职业 细胞生物学家、免疫学家
研究领域
医学

舒红兵 [1][2]细胞生物学家、免疫学家 男,1967年1月生,重庆荣昌人。198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1990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硕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Emory大学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武汉大学教授、副校长。舒红兵主要从事免疫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研究。

武汉争议

武汉肺炎疫情持续扩散,国际聚焦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源头疑来自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而武汉病毒研究所所长王延轶年仅39岁,先生舒红兵是中共政协委员、国家科学院院士。王延轶年轻上位、背景不凡亦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北大前院长饶毅致舒红兵:您夫人不适合领导病毒所。2020年2月2日,一篇“扒一扒武汉病毒所所长的成功史”在微信朋友圈刷屏,舒红兵和王延轶夫妻的关系引发讨论。2020年2月4日,北大生命科学前院长饶毅致信舒红兵,称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王延轶提出辞职,以免耽误中国科学院。在信中,他称王延轶不适合领导武汉病毒所,有三点原因:专业不符、水平比较差、年资太低。饶毅现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北京脑科学中心主任,加拿大“盖尔德纳医学奖”医学委员会成员,《知识分子》主编。

2005年,舒红兵被一纸调令,到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做院长。“2005年武汉大学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舒红兵参与竞聘,成为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随后不久,舒红兵动员在美国读博士的妻子提前回国,他则全身心投入学院建设和学科发展。在其带动下,武大生命科学学院申请到一个“973项目”,在学校理科实现零的突破,学院还成功引进了十多位优秀的青年学者。”2006年,王所长留学归来,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读取博士学位。

舒红兵.jpg

2010年11月,刚刚拿到博士学位5个月的王所长,直接成为武汉大学生命医学院副教授。这时,该院院长是她老公舒红兵。2012年,王所长任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分子免疫学学科组,研究员/学科组长,这时,舒红兵是中科院院士。2014年11月,王所长被评为国家杰出青年(博士毕业四年被评杰青),这时舒红兵是武汉大学副校长,全国政协委员。

2018年12月,王所长在升迁为武汉病毒所所长后,又被录用为武汉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会委员。此时,舒红兵为全国政协常委(副部级)。后来,就有了我们知道的事…….1月31日,武汉病毒所宣布,双黄连可抑制冠状病毒,全国人民在这个危机时刻出门去药店抢购双黄连口服液……..而武汉病毒研究所,但却没有证据,来证明该结论是可靠的,而改口说"抑制"病毒.....[3]

教育经历

  • 1983-1987 兰州大学生物学系动物学专业,学士
  • 1987-1990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研究室,硕士
  • 1992-1995 美国Emory大学细胞及发育生物学专业,博士
  • 1995-1997 美国Tularik公司David Goeddel实验室,博士后

人物经历

  • 1990-1992 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中心,研究助理
  • 1997-1998 美国Magainin制药公司,资深科学家
  • 1998-2003 美国犹太医学研究中心及科罗拉多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免疫学系,助理教授
  • 2003-2005 美国犹太医学研究中心及科罗拉多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免疫学系,副教授
  • 2000-2004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 2005-2013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
  • 2013- 武汉大学教授、副校长
  • 2014- 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院长

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

  • 主要从事免疫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研究,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成果。发现了多个在病毒感染诱导细胞表达I型干扰素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信号蛋白,为了解细胞抗病毒反应的分子机制做出了重要贡献;发现了多个负调控I型干扰素过量表达的蛋白和作用机制,这种精细调控机制避免机体产生过激的免疫反应;发现了新的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阐述了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多个成员信号转导的早期分子事件,为了解相关免疫疾病的分子机制做出了贡献。

主要奖项

  • 2000年 美国Ellison医学基金会新学者奖
  • 2001年 美国犹太医学及研究中心首届“杰出青年教授奖”
  • 2001年 美国Harmon基金会Harmon关节炎研究奖
  • 2004年 美国白细胞生物学学会Dolph Adams——
  • 2005年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 2009年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杰出成就——
  • 2009年 谈家祯生命科学创新奖
  • 2010年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2015年 《自然》杰出导师奖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