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旧宜兰街公设质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旧宜兰街公设质铺

图片来自culture

旧宜兰街公设质铺位于宜兰县宜兰市,为日治时期中期台北州宜兰郡宜兰街的公营当铺。2016年1月21日公告为县定古迹。目前作为宜兰市新民里社区活动中心使用。

历史

台湾总督府在1919年12月公布《公设质铺敕令》,各城市便陆续设置了公营当铺。公设当铺属于当时的社会事业的一环,对于中下阶级的民众有救济功能,并且也能对地方财政产生收益。日治时期的台北市大和町新富町御成町三所)、基隆市宜兰市新竹市彰化市台南市嘉义市高雄市屏东市也都设有公设质铺,由市役所经营[1]

昭和五年(1930年)台北州简易保险局补助2万资金兴建而成,建筑费7,080馀圆。建筑包含为两层楼砖造新式仓库及木造平屋事务所宿舍[2]战后为当铺继续营业,其后宜兰市公所将其停止营运。

2005年拆除木造平房内典当柜台,改建成新民社区活动中心,当铺的仓库则成为新民社区的教室和办公室。[3]

自日治时期起,作为公营当铺,以“质借方便、利息又低”为其特色。每逢宜兰市农历二月初八兰邑都城隍庙及三月廿八宜兰东岳庙大拜拜时,为了准备祭祀和请客,手头不宽裕的民众会带著棉被、西装来典当,甚至有冬质夏衣、夏质棉被的说法。

建筑特色

旧宜兰街公设质铺现存当品仓库。因作为仓库使用,在门窗作法上亦别于一般商业建筑。其中,一楼大门为寛190公分、高200公分之厚重双开铆钉铁门。每扇窗户均设有4层构件,由内而外分别为:桧木框玻璃窗、桧木框纱窗、铁条及外推双开铁门。当门窗关闭时,仅见厚墙及厚重鐡板,整体外观坚固封闭,表现出作为当品仓库重视安全及防盗之特性。

一、二楼均为开放式空间,无隔间。屋顶屋瓦保存尚佳,整体建筑保存尚佳,虽然典当柜台已拆除无存,但现有建筑本体仍具原来当铺建筑特色。

指定理由

  1. 为宜兰最早之公营当铺,供庶民质借,约建于1930年,尚存当品仓库,保留完整,且曾紧邻旧孔庙及护城河,如今为历史街区之仅存见证,具历史文化价值。
  2. 为二层砖木建筑,屋架及楼梯见特色,且考量当品安全,采用厚墙及铁装门窗,厚重坚固,充分表现出当铺建筑之特色。
  3. 为本县仅存之公有当铺建筑且为日治时期留存至今,具稀少性,且以其营造之建材及构筑方式皆不易再现。
  4. 本建物除木屋架表现日治时期特色外,其临近中央市场、停车场及社区活动中心,极具再利用之潜力与价值。

参考文献

  1. 台湾总督府职员录系统. 中央研究所台湾史研究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2. 宜兰街公设质铺开业式. 台湾日日新报. 昭和5年12月10日. 
  3. 简惠茹. 日治时期公设当铺建筑 提报古迹或历史建筑.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