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南景福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南景福祠

中华民国台湾)文化资产

图片来自文化部iCulture

基本资料

等级    直辖市定古迹

别称    佛头港土地公庙

公告日期  74年11月27日

登录类别  寺庙

地理位置  台南市中西区普济街44号

建成年代  大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

台南景福祠该庙主祀福德正神,为台南市唯一被列为古迹的土地公庙[1]。位于台南市中西区,又称佛头港景福祠,于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11月27日公告为三级古迹[2][3]

资产简介

  • 该地过去是台湾府城西定坊的五条港之一的佛头港[4],而佛头港港道会在这里分成“王宫港”、“妈祖港”与“关帝港”三条港道延伸进府城中的大天后宫开基武庙一带[5],亦即是景福祠为佛头港上游的汇合处[1]
  • 现在港道虽已不存,但该庙所在地形成的永乐市场依然十分热闹。

历史沿革

  • 景福祠是在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时兴建,当时只有拜亭与正殿,格局显得狭窄[4]。到了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时,该庙信徒购置店屋出租,将租金作为该庙的香火[4]
  • 当时该庙颇受重视,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所立的“佛头港福德祠碑记”便明文规定庙前的店屋不可以高过此庙[5]。然而到了嘉庆十二年(1807年),该庙发生火灾,于三年后集资大修[4],留下了嘉庆十六年(1811年)的“重建景福祠碑记”和庙中“万物资生”匾作为此事见证[5]
  • 之后该庙有150年未曾大修,只有小规模的修补[4]
  • 二次大战后,该庙在民国五十三年(1964年)整建,而七十年(1981年)时再修,而成今貌[1]

建筑特色

  • 该庙的建筑只由正殿与拜亭组成,而在正殿两侧的山墙有人物泥塑,里头空间不大[1]
  • 庙前左侧立有清朝石碑两座与民国七十年重修时的石碑一座,外面有玻璃保护著。
  • 庙中挂著的嘉庆古匾“万物资生”则为该庙最重要的古匾[1]

君子之争

  • 佛头港昔日运送的货物以从福州来的杉木为大宗,有很多杉行在此[1],因此景福祠前的普济街古名为“杉行街”[注 1][5]
  • 而当时在码头有“大仑蔡”与“前埔蔡”两个苦力集团,时常因抢著搬运货物而发生冲突,再加上两边刚好同姓,而有了“蔡堵蔡,神主扛扛破”的俗谚[5]
  • 除此之外由于佛头港的水道较为宽长,昔日船夫与码头苦力会在这里赛龙舟,为台湾府城的一大盛事[5]

注释

  1. 杉行街在二次大战后是先改名为“人和街”,再改名为今天的“普济街”[1]

相关条目

外部连结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1.4 1.5 1.6 傅朝卿. 台南市古迹与历史建筑总览. 台南市: 台湾建筑与文化资产出版社. 2001年11月: 95页. ISBN 957-30880-4-5. 
  2. 台南景福祠.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3. 台南景福祠,94i旅游,2016-02-28
  4. 4.0 4.1 4.2 4.3 4.4 石万寿. 乐君甲子集.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04年3月: 239页. ISBN 957-01-6745-9. 
  5. 5.0 5.1 5.2 5.3 5.4 5.5 远流台湾馆. 台南历史深度旅游. 台北市: 远流出版社. 2003-02-01: 238页. ISBN 957-3088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