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洺关牌驴肉香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临洺关牌驴肉香肠又称驴灌肠、临洺关香肠、永年驴肉香肠,是河北邯郸地区汉族的风味传统驴肉小吃,邯郸十大名小吃之一,属于冀菜系。
起源
临洺关牌驴肉香肠源于清末,由杜竹山创立,到如今已有近百年历史。该驴灌肠的驴肉靠着极高的味美被尊为上乘美食。
字号源起
驴肉以其质高味美而被尊为上乘佳品。永年“驴肉香肠”正是选用精驴肉,剁成肉沫,加绿豆粉芡,小磨香油、多味名贵作科用老汤调制成的糊状,灌入驴肠衣内,扎成小捆,经高温蒸煮灭菌,最后用果木熏制而成。因此永年“驴肉香肠”又称驴灌肠。
驴肉香肠营养丰富,鲜美可口,回味悠长,深受消费者青睐,已成为消费者馈赠亲友、日常消费之佳品,尤其在节日期间,出现消费者抢购的场面, 临洺关牌驴肉香肠由永年县商务局饮食服务公司下属新世纪饭店大楼生产,由新世纪商务工作室负责产品外部营销。
发展经历
清朝末年,冀南一带蝗旱为灾,赤地千里,民不聊生,百姓逃荒,十室九空。在逃荒人流中,有一家饭店掌灶师傅叫杜山竹,素有卤肉、灌肠好手艺,来到了临洺关。
那时,临洺关还是个人口较少的小镇子,南大街有一家经营多年的驴肉铺,掌柜的叫郭大然,从幼年接受了祖上传流下来的熏肉技术,经他在配料、火候上的加工,煮出来的驴肉在冀南一带享有盛名,煮多少当天卖多少,生意兴隆,畅销各地。特别是驴板肠,又香又烂,肥而不腻,因而在乡亲中流传著“能舍孩子娘,不舍驴板肠”的说法。北东街口,也有一家驴肉铺,掌柜的叫韩留柱,他煮出肉来,十天半月卖不出去,尽管在香料、加工、火候上打主意,想办法,仍然很少有人问津。他眼看著郭家生意兴旺景象,心上憋著一口闷气,也无可奈何,只好埋怨自己命穷。
杜竹山师傅流浪到临洺关,从郭大然铺前经过,闻到一股扑鼻肉香,案前围著一伙顾客争相购买,杜师傅虽然没有品尝肉味,但却知道掌柜的是卤肉高手,等顾客走后,便走进肉铺,与郭大然闲唠,问煮肉下料之事。郭大然说:“这是祖传百年老汤,不需加啥香料。” 山竹知道这是打发外行的话,也不便多问,话不投机,便起身走出了肉铺。当走到北东街口韩留柱的铺子前时,又有肉味扑鼻而来,可一个顾客也没有,二人便慢慢攀谈起来,韩留柱吐露了财运不佳,营业一直追不上郭大然的愤懑之情。
山竹说:“我可以叫你在肉食业上夺个状元。”留柱大喜,问明山竹来历,原来是同行,便留山竹在家中寓居,由山竹教授灌驴肠的技术。山竹先把驴肉洗净,吹起晾干,把煮熟的肋肉剁成肉末,再用肉汤调和粉芡,加花椒、茴香、沙仁、陈皮、肉桂、丁香、姜末等香料,用白油和肉末、粉糊一起调拌,然后灌入肠皮中,下锅煮了两个小时。出锅后,果然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湾如新月,粗似儿臂,入口生津,香飘十里,这便是民国初年的“ 临洺关香肠 ”。韩留柱是个有心人,经品尝感到香味不浓,肠皮惨白不脆,又把灌油改成芝麻香油,煮熟之后再用松烟熏蒸,终于成了远近驰名的“熏肠”,即所谓的临洺关香肠。
作法
永年临洺关牌驴肉香肠选用精驴肉,剁成肉沫,再加上绿豆粉芡合小磨香油、多味名贵作科用老汤调制成的糊状,灌入驴肠衣内,扎成一小捆,再用高温蒸煮灭菌,最后用果木熏制而成。因此永年“驴肉香肠”又被称为“驴灌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