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毛阴行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腺毛阴行 |
中文名称:腺毛阴行 拉丁学名:Siphonostegia laeta S. Moore 界属:植物界、阴行草属 门纲: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亚科:合瓣花亚纲、鼻花亚科 目科:管状花目、玄参科 族种:鼻花族、腺毛阴行草种 |
腺毛阴行草,Siphonostegia laeta S. Moore,玄参科阴行草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湖南、安徽、广东。
别名:腺毛阴行茸;土茵陈;腺毛茵陈;光叶阴行草;刘寄奴;光亮阴行草;腺脉阴行草;[1]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直立,高约30-60厘米,可达70厘米,干时稍变为黑色,全体密被腺毛。根系浅,主根常短缩或不发达,由根颈部及主根上发出多数侧根,纤细,木质,长约5厘米,直径约1-1.5毫米,有的偶达3毫米,散生多数须根。茎常单条,基部木质化,不分枝,常在中部以上分枝,枝对生,3 5对,较细长柔弱,约以45°角叉分,端常向一侧偏弯,均为圆筒形,中空,上部具明显的棱角,密被褐色细腺毛,节间短,长约1.5-2厘米。
叶对生,基出者与下部者多早枯,中下部以上稠密,膜质,具短柄,长约6-10毫米,扁平,密被腺毛,叶片下延成翅;叶片三角状长卵形,长约15-25毫米,宽约8-15毫米,两面密被细腺毛,中肋在背面微凸,不十分明显,缘亚掌状3深裂,裂片不等,中裂片较大,菱状长卵形,羽状半裂至羽状浅裂,裂片向前渐浅,每边3-6枚,小裂片卵形,顶端微钝,无锯齿。侧裂斜三角状卵形,仅外侧羽状半裂,裂片2-3枚,卵形,无锯齿。
花序总状,生于茎枝顶端,但有时伸展到植物的中部以下,较稀疏;花成对,苞片叶状,与萼等长或较短,菱状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端渐尖,稍稍羽裂或近于全缘,密被细腺毛;花无梗或具仅长2-3毫米的梗;小苞一对。长卵形,长约3-5毫米;萼管状钟形,管长约10-15毫米,10条主脉细,仅微微凸起,远较处于其间的萼管不褶迭的膜质部分为狭,沿脉密被腺毛,萼齿5枚,绿色草质,长约6-10毫米,约为萼管长的1/2-2/3,披针形,全缘;花冠黄色,有时盔背部微带紫色,长约23-27毫米,外面密被混杂的长腺及长毛,内面被短毛。花管长约15-17毫米,伸直,细长,上部略膨大,稍伸出于萼管外,盔略作镰状弯曲,前缘下部稍膨撇,额部回形,前方斜下成一截形之端,其下角有一对小齿微微伸出,背部无长毛,下唇约与盔等长,顶端3裂,裂片近于相等,宽三角状卵形,端急尖,具多细胞长缘毛,中裂稍凸出,褶襞稍隆起,但绝不成囊状。密被多细胞长柔毛;雄蕊2 强,着生于花管的中上部,前方的一对较短,着生的部位也较高,两对花丝皆密被短柔毛,花药2室,长椭圆形,背着,药室纵裂,开裂后常弯成新月形;子房长卵圆形,长约2-3毫米,柱头头状,顶端微凹,稍伸出于盔外。
蒴果黑褐色,包于宿萼内,卵状长椭圆形,长约12-13毫米,直径约3.5毫米,端稍有一短突尖;种子多数,长约1-1.5毫米,黄褐色,长卵圆形,种皮疏松透明,其一侧有龙骨状狭翅一条,顶端向外卷曲,此外尚有较短而细的5条,其上均有细密的网纹,在各翅之间更有横纹约10-20条构成网眼。花期7-9月;果期9-10月。[2]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220-500米的草丛或灌木林中较阴湿的地方。[3]
产地分布
产自我国江西九江,分布于湖南、安徽、广东(阴那山),福建(崇安)[4]
主要价值
药物利用。具破血通经、敛疮、消肿、利湿等功效。用于闭经症瘕、产后瘀血、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烧烫伤、痈肿。民间用于黄疸。[5]
参考资料
- ↑ 腺毛阴行草Siphonostegia laeta S. Moore,植物通
- ↑ 腺毛阴行草,植物智
- ↑ 腺毛阴行草,园林网
- ↑ 腺毛阴行草,园林网
- ↑ 腺毛阴行草(玄参科),帮种帮种植网,2018-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