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腓特烈大帝號戰列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腓特烈大帝號戰列艦德語:SMS Friedrich der Grosse),是德意志帝國海軍建造的皇帝級戰艦2號艦。本艦服役後即加入了德國公海艦隊第三戰列艦中隊,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在北海的大部分主要海上行動。本艦長期擔任艦隊旗艦,直到1917年為巴登號所替換為止。

一戰結束後,英國將腓特烈大帝號在內的公海艦隊主力拘留於斯卡帕灣內。在商定凡爾賽條約期間,艦隊全部解除了武裝,也只保留了最低限度的人員。1919年6月21日,德國被拘留在斯卡帕灣的艦隊的指揮官路德維希·馮·羅伊特海軍少將下令鑿沉斯卡帕灣內所有艦艇,腓特烈大帝號也不例外。1936年,英國重新將腓特烈大帝號打撈上來,並進行拆解。1965年德國方面取回了艦上的一個船鐘,並放在格呂克斯堡的艦隊司令部里。

本艦名稱來源於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的外號「腓特烈大帝」[1]

設計和概述

皇帝級2號艦腓特烈大帝號全長172.40米,寬29米,吃水深9.10米;設計排水量2萬4724噸,滿載排水量則達到了2萬7000噸。全艦定員軍官41人,水兵1043人。本艦使用AEG柯蒂斯蒸汽渦輪機,由16座燃煤鍋爐驅動。全艦設計動力20,594千瓦特(27,617匹指示馬力),海試時達到過最大航速22.4節(41千米每小時;26英里每小時)的紀錄;全艦可攜帶燃煤3600噸,以12節(22千米每小時;14英里每小時)經濟航速運行時可以達到7,900海里(14,600千米;9,100英里)的續航距離。

本艦的主炮為10門50倍徑305毫米炮(30.5cm SK L/50,SK意為「速射炮[2](德語:Schnelladekanone)」,L/50表示50倍徑),安裝在5座雙聯裝炮塔內。本艦不像早前的德國戰列艦那樣把炮塔呈六角形布置,而是將其中3座布置在了艦體中軸線上:艦艏一座,艦艉兩座以背負式重疊布置;剩下兩座則在艦體中部兩側以交錯方式各布置一座。副炮為14門45倍徑150毫米炮(15cm SK L/45),安裝在中部炮廓內;以及8門45倍徑88毫米炮(8.8cm SK L/45),全部安裝在炮廓內,隨着戰爭進程的發展艦上的88毫米炮後來更換為4門45倍徑88毫米防空炮。此外艦上還安裝有5具魚雷發射管,全部安裝在艦體內。

防護方面,艦上各處採用了厚重的克虜伯滲碳裝甲。艦體中央部分的水線裝甲帶為350毫米,主炮炮塔側面厚300毫米,司令塔則由400毫米裝甲板作為防護。本艦在內的皇帝級各艦都加裝有防魚雷網,1916年日德蘭海戰後都拆除了。

視頻

腓特烈大帝號戰列艦 相關視頻

戰艦世界〖清風〗德國戰列艦腓特烈大帝對決大和
七年戰爭:普魯士攻占薩克森,腓特烈大帝展示了傑出軍事才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