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脱色

龙城悠悠讨论 | 贡献2023年10月26日 (四) 21:01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脱色是中国科技名词。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1]》(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目录

名词解释

环境学方面,脱色是指除去天然水和废水中的色度的水处理过程。天然水中出现的色度是由于水中存在着带色的腐殖酸或较高的锰、铁含量所致。废水中则因含有各种带色的发光体而有色,常采用氧化剂将其氧化脱色,如投加氯、臭氧等进行水的脱色处理,有时投加混凝剂也可进行水的脱色处理。

词语解释

(1) [turn pale]∶由于受惊或害怕而失色。

面白脱色。

《医宗金鉴·张仲景》:“脉形如循丝累累然,其面白脱色也。”集注引 方有执 曰:“脱色犹言失色也。”

(2) [decolorize]∶用化学药品去掉物质原来的色素。

(3) [fade]∶物品褪色。

科技名词

科技名词,是指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术语,属于科技术语。是科学技术形成、记录、积累、交流、传播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思维的基础和工具

统一、规范科技名词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技创新和构建新时代中国科技话语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中国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性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

1990年6月23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2019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和语言生活状况,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近6万条科技名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