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胡仁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胡仁宇
性别
出生 1931年7月
国籍 中国
籍贯 浙江江山
民族
母校 交通大学数学系
职业 物理学家

胡仁宇[1] [2] [3]


  • 物理学家。1931年7月生于上海,籍贯浙江江山。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曾任该院副院长、院长。
  • 一直从事于集体性很强的国防大科学研究任务,主要做核物理实验研究及核测试技术工作。根据不同时期任务需要,和同事们一起组织并领导了多个物理实验室。负责完成任务中遇到的中子物理、放射性核素测量、强脉冲辐射测量等方面的工作。1980年后,参与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
  •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上午7时,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身居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屋的毛泽东主席用少有激动的语气说:“有了这‘两弹’,我们的腰杆子就硬起来了!”
  • 在参与“两弹”研制的王淦昌、彭桓武和邓稼先等著名核科学家的行列中,有一位衢籍人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胡仁宇。


教育背景

  • 15岁时,在浙江的杭州高级中学读书。
  • 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 1956年8月赴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攻读研究生。

工作经历

  • 1956年7月,胡仁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1958年,以研制核武器为主要任务的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九局成立,胡仁宇奉时任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长钱三强之命调回国,到二机部九局工作。
  • 1959年6月,苏联拒绝向我国提供原子弹研制的技术资料,不久又撕毁合同、撤走专家。胡仁宇所在的国家二机部等相关单位集中大量人力物力,自力更生研制原子弹。
  • 1963年,迁往青海的金银滩核试验基地。研发第一颗原子弹核爆试验,被任命为实验部副主任。
  • 1981年,国防科工委组织了“核爆近区物理测试专业组”,他被任命为两召集人之一。
  • 1983年6月,胡仁宇被提拔为副院长,协助九院院长、“两弹元勋”邓稼先领导全院的科研工作。
  • 1985年7月,正式担任九院院。
  • 1986年当选为四川省核学会第三届理事长。
  •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后称院士)。改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高级科学顾问。

研究方向及领域

长期从事核物理实验、核试验诊断、惯性约束聚变和核安全研究,领导筹建了多个核物理实验室,在聚合爆轰热核反应研究、核试验近区物理测量等方面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承担有关中子物理、放射性核素测量和其他核测试工作;开展了强脉冲混合辐射场的各种特性的测量工作;70年代末以后,参加组建惯性约束聚变实验室,使其初具规模并取得了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在担任院长期间,组织领导核武器设计、试验、定型和生产,制定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高技术跟踪、人才培养、开发民用技术和科研新基地建设等重要规划。对发挥全院整体综合科技优势,打下了的基础。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研成果

  •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核爆试验成功后,胡仁宇和同事们又投入到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工作中。由于他的表现出色,组织上任命他为实验部副主任。在当时部主任一级的负责人中,胡仁宇是最年轻的一位。
  • 1967年6月17日上午7时,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 1981年,国防科工委组织了“核爆近区物理测试专业组”,他被任命为两召集人之一。他领导测试人员积极创新,运用新的测试方法和原理,使快速脉冲辐射场的测试技术和实际运用水平显著提高,为我国中子弹和核武器的小型化研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奖项及荣誉

  •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部委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 1999年,他又受到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 1984年,1988年两次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198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 1989年,获国家科技特等奖。

学术成就及著作

主要论文有《激光产生的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诊断技术》等。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1] “两弹”功臣胡仁宇 CNKI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