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胡之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胡之璧
出生 1934年11月3日
江苏南京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 教学科研工作者

胡之璧 女,1934年11月3日出生于江苏南京中药生物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名誉所长 。

1956年胡之璧毕业于华东药学院;1959年华东药学院研究生毕业;1984年获德国图平根大学植物细胞工程专业理学博士学位;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之璧主要从事中药生物工程研究 。

人物履历

1956年,毕业于华东药学院(现中国药科大学)。

1959年,华东药学院研究生毕业。

1984年,获德国图平根大学植物细胞工程专业理学博士学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生物工程重点研究室主任。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中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先后在德国图平根大学、美国伊利诺大学奥地利国家植物技术研究中心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丹麦奥胡氏大学作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主要从事中药生物技术研究,应用现代细胞生物工程技术,在国际上首先培育出转化得率最高的洋地黄细胞株,即著名的"胡氏细胞株"。先后承担国家级和上海市级重大研究课题2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200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等奖等8个奖项。发表论文80余篇。


将现代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应用于中药领域。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攀登计划等重大课题。《黄芪毛状根培养体系与转基因技术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获2006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相关的论文120多篇。

主要从事中药生物工程研究。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为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及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中药生物工程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主要研究成果有:应用现代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高新技术,培育出国际上转化得率最高的洋地黄细胞株,即著名的"胡氏细胞株"将现代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应用于中药领域,在药用植物细胞培养、组织培养、转基因器官培养、次生代谢途径及其分子调控、活性成分相关功能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等多个领域开展的深入研究。 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九五、十一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攀登计划等重大课题。培育出国际上转化得率最高的洋地黄细胞株,即著名的"胡氏细胞株";率先将发根农杆菌Ri质粒成功引入40多种中草药基因组中,使其生长速度和有效成分含量大大超过天然药材。领衔研究的《药用植物洋地黄细胞培养与强心苷的生物转化研究》获得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6种常用中药材质量标准及其对照品的研究》获得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黄芪毛状根培养体系与转基因技术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获2006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建了中药生物活性产物代谢相关内源基因扩增技术,成功地构建了偶联基因载体,同时首创克隆了黄芪中两个与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相关的糖苷转移酶基因,从而突破性地解决了黄芪毛状根30升规模培养体系,为工业规模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创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平台。发表相关的论文120多篇。

1978;抗菌药博落回的研究;受奖名称:全国科学大会奖;授奖部门:国家科委。

1993;洋地黄细胞培养与强心甙生物转化;受奖名称: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授奖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中药丹参细胞培养技术及其活性产物的研究;受奖名称: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授奖部门:上海市科委。

成果:

1978;抗结核药石吊竺的研究;参与的程度:主持。

1993;药用植物洋地黄细胞培养与强心甙的生物转化;参与的程度:主持。

1993;二萜醌类化合物在丹参转基因毛状根中生成研究;参与的程度:主持。

1984;毛花洋地黄特殊细胞强心甙生物转化研究;出版机构或刊物:SprintGembri;国别:德国。

1993;二萜醌类化合物在丹参毛状根中生成研究;出版机构或刊物:Phytochemistry;国别:英国。

1995;三尖杉培养细胞中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出版机构或刊物:植物学报;国别:中国。

荣誉表彰

1989年获得全国侨界优秀教师和标兵称号

1996年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199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1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中医药现代化杰出科技成就奖"等。

人物评价

胡之璧在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及中药的现代化研究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中药生物工程研究的创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