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胎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胎教

来自 今日头条网 的图片

胎教是在妊娠期间给孕妇创造一个良好的心态孕育环境,促使胎儿正常发育和优生,以提高人口先天素质的方法。基本思想是:孕妇的心理状态可以影响到胎儿的健康,因此需要良好的环境,尤其是欢悦的心情、乐观的情绪、文化的熏陶,以利胎儿的生长、发育。夫妇关系融洽,生活内容丰富,文化氛围浓厚,胎儿在母腹中就会受到良好的陶冶,婴儿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先天素质就越好;如再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和家庭、社会等方面教育,就会使婴儿身心全面地、健康地发展,成为高素质的人口。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胎教 [1]

起源 汉朝

历史教材 《列女传》

方法 声音,饮食,心理,阅读经典

好处 使后代更聪明健康

注意 噪音,时间,方法

分类 歌唱 音乐 对话 自然

起源

胎教一词源于我国古代。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那时胎教的基本含义是孕妇必须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够容易被孕妇情绪、言行同化,所以孕妇必需谨守礼仪,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名为胎教。《大戴礼记·保傅》:"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又说"周后妃(即邑姜)任(孕)成王于身,立而不跂(不踮脚尖),坐而不差(身子歪斜),独处而不倨(傲慢),虽怒而不詈(骂),胎教之谓也。"《列女传》中记载太任怀周文王时讲究胎教事例,一直被奉为胎教典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孕期有关行为、摄养、起居各方面之注意事项。如除烦恼、禁房劳、戒生冷、慎寒温、服药饵、宜静养等节养方法,以达到保证孕妇身体健康,预防胎儿发育不良,以及防止堕胎、小产、难产等目的。

"而在一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也有关于胎教的论述,以后如《千金要方》、《颅囟经》等不少著作都有记载着孕妇孕期的保健和养胎、护胎的知识,并讲述胎儿正常发育和对孕妇身心健康保健的指导,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外象内感""因感而变"的独特中医理论。中医的"外象内感""因感而变"是历代医家认为孕妇的精神状况会直接影响胎儿的智力发育,所以胎教的实质是让孕妇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体魄以外感而内应。"

广义胎教指为了促进胎儿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健康发育成长,同时确保孕妇能够顺利地渡过孕期所采取的精神、饮食、环境、劳逸等各方面的保健措施。狭义胎教是根据胎儿各感觉器官发育成长的实际情况。

中国古代胎教始于西周。据刘向《列女传》记载,周文王之母太任在妊娠期间,"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意思是说,太任怀孕时,眼不看邪恶的东西,耳不听淫乱的声音,口不说狂傲的话,这就是行的胎教。"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君子谓太任为能胎教。"文王生下来非常聪明,"教之以一而识百",这是太任施行胎教的结果。贾谊《新书.胎教》篇中也记载:"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意思是说,周成王的母亲怀孕时,站有站的样子,站时不将重心倚在一边,坐有坐的样子,坐时也不歪斜,笑时不放声喧哗,独居一处时也不懈怠放任,发怒时也不骂人,如此等等,用礼教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一举一动,从而保持对胎儿的良好影响。

含义

胎教主要指准妈妈为了胎儿的健康发育.通过调控自我身心健康,为胎儿提供一个很好的内外生长环境,适当地刺激成长到一定时期的胎儿.从而促进胎儿的健康发育.改善胎儿素质的科学方法。

广义胎教指为了促进胎儿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健康发育成长,同时确保孕妇能够顺利地渡过孕产期所采取的精神、饮食、环境、劳逸等各方面的保健措施。因为没有健康的母亲,亦不会出生强壮的胎儿。有人也把广义胎教称为"间接胎教"。

狭义胎教是指根据胎儿各感觉器官发育成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给予适当合理的信息刺激,使胎儿建立起条件反射,进而促进其大脑机能、躯体运动机能、感觉机能及神经系统机能的成熟。换言之,狭义胎教就是在胎儿发育成长的各时间,科学地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教育,如音乐、对话、拍打、抚摸等,使胎儿大脑神经细胞不断增殖,神经系统和各个器官的功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和训练,以最大限度地发掘胎儿的智力潜能,达到提高人类素质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狭义胎教亦可称之为"直接胎教"。所以胎教是以临床优生学与环境优生学相结合的实际具体措施。

以前人们认为胎儿在出生前一直安静地躺在母体子宫里睡大觉,直到分娩时才醒来,这是错误的。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胎儿有奇异的潜在能力,为开发这一能力而施行胎儿教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胎儿从第5周开始即有较复杂的生理反射机能,10周时已形成感觉、触觉功能。胎儿在17周左右,开始对声音有反应,30周时有听觉、味觉、嗅觉和视觉功能,能听到妈妈的心跳和外界的声音。这时妈妈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胎儿,是对胎儿进行教育的重要时刻。美国著名的医学专家托马斯的研究结果表明,胎儿在6个月时,大脑细胞的数目已接近成人,各种感觉器官起趋于完善,对母体内外的刺激能做出一定的反应。这就给胎教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目的

"对于发育中的胎儿来说,影响发育的除了孕妇摄入的营养,其次就是孕妇自身的情绪,不同的的情绪下的母亲体内所产生的激素以及细胞新陈代谢都是不同的。"所以胎教无论是胎儿还是对孕妇来讲,十分重要。

胎教的真谛在于激发胎儿内部的潜力,所谓"胎儿都是天才",并不是说胎儿都可以成为天才,而是指胎儿内部都存在可以激发的潜力,胎儿已经能够接受教育。

不少人认为胎教的目的是为了培育小天才,创造奇迹。这种误解会导致胎教走入歧途。胎教虽然能够有效地改善胎儿的素质,提高人口的质量,但不能够使胎儿出生后都成为小天才,或成为智慧超常的儿童。儿童成为小天才的因素很多,除了胎教,还有遗传的因素、出生后继续教育和环境影响的因素,以及个人的兴趣、意志、品德等非智力因素。因此,经过胎教的孩子只是有可能成为小天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胎教有利于胎儿在智慧、个性、感情、能力等方面的发育,有利于其出生后在人生道路上的发展。

好处

(1) 受过胎教的宝宝对音乐敏感,有音乐天赋。受过胎教的宝宝一听见音乐就会非常高兴,并随韵律和节奏扭动身体。(2) 受过胎教的宝宝学发音较早。受过胎教的婴儿2 个月时会发几个元音,4个月时会发几个辅音,5~ 6 个月发出的声音就可以表达一定的意思。

(3) 受过胎教的宝宝心理行为健康。这些宝宝一般情绪比较稳定,总是乐呵呵的,非常活泼可爱,夜里很少哭闹。爸爸妈妈会觉得宝宝好带,与整天笑呵呵的宝宝在一起,家人也会发现有无限乐趣。

(4) 受过胎教的宝宝双手的精细运动能力发展良好。手的抓、握、拿、取、拍、打、摇、对击、捏、扣、穿、套等能力强。

(5) 受过胎教的宝宝运动能力发展很好。他们抬头、翻身、坐、爬、站、走都比较早,而且动作敏捷,协调。

(6)受过胎教的宝宝不爱哭。受过胎教的婴儿虽然在饥饿、尿湿和身体不适时也会啼哭,但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停止。另外,受过胎教的婴儿有较强的感应能力,所以,他们听到妈妈的脚步声、说话声便会停止啼哭。最后,受过胎教的宝宝容易养成正常的生活规律,例如在睡觉前播放胎教音乐或妈妈哼唱催眠曲,婴儿就能很快入睡,满月后就基本形成了白天醒、晚上睡的习惯。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