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肋柱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肋柱花,中药名。为龙胆科植物辐状肋柱花Lomatogonium rotatum (L.) Fries ex Nym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具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黄疸型肝炎,外感头痛发热。 中文学名肋柱花别   称哈比日干一其其格一地格达(蒙古药名);蒂达、莪蒂(藏药名)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1]

形态特征

辐状肋柱花,又名辐花侧蕊。一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茎不分枝或自基部有少数分枝,近四棱形,直立,绿色或常带紫色。叶无柄,狭长披针形、披针形至线形,长至43毫米,宽1.5-4毫米,枝及上部叶较小,先端急尖,基部钝,半抱茎,中脉在两面明显。花5数,顶生和腋生,直径2-3厘米,花梗直立或斜伸,四棱形,不等长,长至8厘米;花萼较花冠稍短或等长,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稍不整齐,长8-22(27)毫米,先端急尖,花冠淡蓝色,具深色脉纹,裂片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一般长1.5-2.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两侧各具1个腺窝,腺窝管形,边缘具不整齐的裂片状流苏;花丝线形,长6-8毫米,花药蓝色,狭矩圆形,长3-4.5毫米;子房无柄,长12-14毫米,柱头小,三角形,下延至子房下部。蒴果狭椭圆形或倒披针状椭圆形,与花冠等长或稍长;种子淡褐色,圆球形,直径0.3-0.4毫米,光滑。染色体2n=10。花果期8-9月。

入药部位

全草。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400-4200m的山坡草地及水沟边。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至西南等地。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

归肝、胆经。

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

黄疸型肝炎,外感头痛发热

相关配伍

治血热症:肋柱花、胡黄连、栀子、瞿麦各等量。制成煮散剂。每次3-5g,每日2-3次,水煎冷服。(《后续医典》四味肋柱花汤)[2]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晒干。

性状鉴别

根呈细圆柱形,有多数须根,黄色,断面黄白色。茎具4纵棱,有分枝,节明显,节间长2-7cm,表面黄绿色或紫褐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多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先端尖,基部略抱茎,全缘,下面有一突起的脉纹,绿色。聚伞花序,花具花梗,长2-5cm,具4棱,萼片5,狭条形,先端尖,花冠淡蓝紫色,裂片5,长圆状椭圆形,具7条深色脉纹。蒴果条形,浅棕褐色,先端2裂。气微香,味苦。

药理作用

  1. 强心、利胆、利尿、保肝等作用。
  2. 促凝血、抗炎作用。

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苦、性寒,有清热利湿功能,用于黄疸型肝炎,头痛发热等症。”[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