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耶拿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耶拿桥

图片来自马蜂窝

耶拿桥(法语:Pont d'Iéna)是法国巴黎塞纳河上的一座桥梁,连接左岸的埃菲尔铁塔和右岸的夏乐宫

特色

从埃菲尔铁塔下面穿过,前面就是塞纳河,河上的桥是“耶拿桥”这也是有200年历史的老桥了。 1805年,拿破仑在耶拿大败普鲁士。次年,拿破仑下旨建造这座桥,以纪念耶拿战役的胜利。可是这桥从1807年到1814年搞了七年才完工。 这时候局势已经变了, 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惨败,反法联军占领巴黎。联军统帅之一普鲁士将军布鲁乔曾经是耶拿战役的亲历者,看著这桥有气,下令炸毁刚建成的桥。 巴黎人想保住这桥呀。想了一个把这桥改名为“军校桥”的主意,同时又邀请当时在巴黎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主持这座桥的通车典礼。 结果普鲁士的布鲁乔将军没辙了。对俄国还是有顾及,这改的名字又没问题。结果桥保存下来。等普鲁士人走了以后,巴黎人又把名字改了回来。[1]

历史

1807年,拿破仑一世华沙颁布帝国法令,修筑通往军事学院(École Militaire)的桥梁,以1806年获胜的耶拿战役命名,而不是先前考虑的名称“战神桥”(pont du Champ-de-Mars)或“军事学院桥”(pont de l'École militaire)。


该桥设计为5拱,每个长28米,其建设费用在当时极为巨大,经费完全由国家支付,费时六年(1808年至1814年)。

桥梁两旁原来装饰有帝国鹰,1815年第一帝国倒台后帝国鹰改为皇家字母“ L ”,1852年,拿破仑三世成为第二帝国皇帝后,又改为新的帝国鹰。

1853年,在桥梁两端四个塔的顶端安置四个雕塑:右岸是一个高卢战士和一名古罗马战士;左岸是一个阿拉伯战士和一名古希腊战士。

19世纪下半叶,桥梁的承载能力不足开始成为突出问题。夏乐宫区、欧特伊和帕西的扩大使得交通日益繁忙,这个包括人行道宽度不超过14米的桥梁有必要加以扩建。

1937年,世界博览会举行前夕,法国政府决定决定实施该项目,因为结构已开始表现出一定的恶化迹象。

1975年,此桥被列入历史遗址名单。

地理位置

耶拿桥,此桥是法国巴黎塞纳河上的一座桥梁,连接左岸的艾菲尔铁塔和右岸的夏乐宫。此桥是1807年,拿破仑颁布帝国法令,修筑通的桥梁,以1806年获胜的耶拿战役命名,而不是先前考虑的名称“战神桥”。该桥设计为5拱,每个长28米,其建设费用在当时极为巨大,经费完全由国家支付。费时六年(1808年至1814年)。

1853年,在桥梁两端四个塔的顶端安置四个雕塑:右岸是一个高卢战士和一名古罗马战士;左岸是一个阿拉伯战士和一名古希腊战士。为了1937年的世界博览会,进行了桥的扩建工程:宽度从19米增加到了35米。在桥的四个角上,仍然醒目地装饰着于1848年至1853年雕刻的战士雕像。

走过耶拿桥,就是夏乐宫,它也位于塞纳河边,艾菲尔铁塔的北面。夏洛宫建筑象是张开双臂准备拥抱铁娘子(艾菲尔铁塔)的弧形宫殿,是1937年举办第六届巴黎世博会兴建的新展馆。[2]

参考文献

  1. 耶拿桥,马蜂窝,2020-08-09
  2. [http://slq651.blog.sohu.com/300209493.html 欧洲掠影(58)巴黎. 耶拿桥. 夏乐宫 ],搜狐,201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