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耕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耕种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耕种 指的是耕耘 种植。按照耕种方式,又可分为水田耕种文化和旱田耕种文化南方地区是水田农业,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北方地区是旱地农业粮食 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耕种 [1]

拼音 gēng zhòng

注音 ㄍㄥ ㄓㄨㄙˋ [2]

英文 cultivate

词语概念

基本信息

词目:耕种

拼音:gēng zhòng

注音:ㄍㄥ ㄓㄨㄙˋ

英文:cultivate

基本解释

1、[till;cultivate] 耕耘种植。

2、[tillage] 泛指种田的事。

引证解释

耕种,指耕耘种植。我国古代农耕作物水分补充依托于天上降水与地上河流,农耕主要集中在降水充沛与江河水网发达的地区。直到现在,这些地区的农民仍按照节气配合温度、降水来从事农业生产。

晋 陶潜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之二:"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水浒传》第一○三回:"又有二十馀亩田地是前年买下的,如今发几个庄客在那里耕种。" 韩北屏 《非洲夜话·沿着尼日尔河的旅行》:"干季的时候让土地闲着,雨季的时候才去耕种。"

耕种文化

释义

一种古老的民族生产文化现象,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就为了自己生产而奋斗或者寻找更多能够使用的实物而忙碌。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时代的进步的需要,人们都在创造着这个时代的进步,很多很多的耕种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淘汰,或者消失。

按照耕种方式,又可分为旱田耕种文化和水田耕种文化。还可以按照其它需要进行分类。而不同的耕种方式都充分体现强烈的地域性和气候性特点。所以,在世界各地,人类的耕种起源,历史演变等情况是有很大差异的,导致人们种植的作物类型,规模组建等性质也不尽相同。而些,正好组成丰富多彩的耕种文化。

农事耕种以"芒种"这一时节为界,过此之后播种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了。所以到了"芒种"时节前,应该抓紧栽插水稻。如果再推迟,由于"芒种"节气气温显著升高会使得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最终到了秋天收割的时候,产量必然不高。

历史

农作物栽培历史各有不同,近东和欧洲开始于公元前6500-3500年;东南亚,开始于公元前6800-4000年;在中美洲和秘鲁,大约开始于在公元前2500年。大多数最先进行作物栽培的地区是半干旱气候的江河流域。在欧亚大陆,作物栽培的方法是,先耙地,然后犁地播种;而在中美洲,因为没有牛马等,他们的主要作物---玉米在播种时是用木棍在地上捅个小洞再点种子。

欧亚大陆

在古代,人们先是到处打猎和采集果实,后来发展到可以栽培植物,有了可靠的食物供应后,人们就建立村庄和城镇,更多的人可以去发展新技术、提供服务,进一步促使了这种转变,最后,一个农业文明就形成了。中国古代,各个江河流域的人们就种植大豆、柑橘、桃、梨、大麻和茶树等,还饲养动物,精通园艺,特别是花卉。 现在的伊拉克一带地区很早就开始种植作物,他们发明了轮子,用滑轮来从人工渠里汲水,他们还建设了相当复杂的灌溉系统,他们驯化了骆驼、猴子和马等动物。在古代埃及,人们利用尼罗河的水和肥沃的土壤,种植小麦、大麦和蓖麻等,埃及人还栽培棕榈,除了公牛和马外,他们还饲养家禽、绵羊、山羊和猪。在印度北部的印度文明(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750年)时期,他们种植小麦、大麦和水稻,还栽培棉花、芝麻、茶树和甘蔗。 还驯化了鸡,水牛等用来耕种田地。农民使用犁,修建了很好的灌溉系统和很大的谷仓。

古代美洲

在古代中美洲---现在的墨西哥等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玉米驯化前,中美洲的人还是到处打猎,耕种只是随便种种而已。公元250年到1600年,墨西哥和中美洲等地产生了玛雅-托尔铁克-阿芝特克文明,人们用玉米做杂交来提高产量,还种植豆类、南瓜、胡椒、鳄梨、烟草和棉花。他们建有水渠和水上花园。还发展了干旱农业,发明了保持水分的耕作技术。

公元1200年左右,印加人在安第斯山脉的恶劣环境中建立了一个国家,他们使用石器,修建了梯田、灌溉和排水系统。给土地施用肥料,还建造了石仓来贮藏粮食。印加人种植玉米、白甜马铃薯和南瓜等,还驯化了美洲驼做工,羊驼取毛。

古希腊和罗马

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希腊人就栽培粮食作物,主要是大麦,还种植橄榄树、无花果和葡萄,饲养牲畜。希腊人发明了水车用来从低处向高处提水。

古罗马人发明了一些铁制工具,如犁、镰、锄等,提高了地中海地区的农业技术水平。他们种植小麦、大麦、谷子、葡萄,饲养动物。公元前200年前,每个罗马农民都有1.8-6.1公顷土地。在随后的200年中,富有的人从国家那里得到了更多的土地,于是他们就叫奴隶干活了。

中世纪欧洲

拥有土地的农民把他们的土地又分给他们的儿子。这样,只有很少土地的农民们就很贫穷。特别是在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灭亡后,小户农民不得不把土地献给贵族来寻求保护。公元1000年到1300年期间,欧洲进入庄园时代,这种情况变得非常普遍,在英国、法国和德国更是如此。

在庄园时代,农奴们生活在地主庄园附近的村子里,为地主干活。每个农奴耕种5-12公顷土地,重要种植小麦、大麦、豆类、燕麦和黑麦,还安排有休闲土地。这种制度在中国、日本和印度也有。

分类

执照不同的目的,可以对耕种文化进行详细的分类,从各个侧面全面认识耕种文化:

按照生产价值分 可以分为粮食作物耕种文化和经济作物耕种文化。

粮食作物耕种文化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关系温饱问题的大事。在农业耕种区,人们非常重视选种,土地处理技术等。

粮食作物是谷类作物(包括稻谷、小麦、大麦、燕麦、玉米、谷子、高粱等)、薯类作物(包括甘薯、马铃薯、木薯等)、豆类作物(包括大豆、蚕豆、豌豆、绿豆、小豆等)的统称。亦可称食用作物。其产品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等。栽培粮食作物不仅为人类提供食粮和某些副食品,以维持生命的需要,并为食品工业提供原料,为畜牧业提供精饲料和大部分粗饲料,故粮食生产是多数国家农业的基础。通常,粮食作物也是农作物中的主导作物,世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5%,其中小麦、稻谷和玉米约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80%。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粮国,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6.8%(1987年),粮食总产量及稻谷、小麦、谷子、甘薯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小麦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等国家,其地位仅次于水稻,可分冬小麦(秋天播种)和春小麦(春天播种)。中国冬小麦面积约占小麦总面积的84%,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春小麦约占16%,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种植面积最大的为河南、山东两省。 小麦籽粒含有丰富的淀粉、20%以上的蛋白质、少量的脂肪,还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B。

水稻

栽培稻是从野生稻演化发展来的,在中国有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三种。现在科学家仍然利用野生稻来培育新品种。中国是栽培水稻的起源地,700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水稻。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大国。近15年来的发现中,学界关于稻作文明起源于我国华南地区的说法逐渐得到越来越多实证的支撑。

稻米是亚洲人的主要食物,食用方式因地区习惯、季节而不同,有做粥的,也有做米饭的。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