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老高(周传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老高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老高》中国当代作家周传奇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老高

听说张书记高升的消息,众属如飞蛾般向他扑来,看似汇报工作、串门叙旧,实则献殷勤,讨好巴结。张书记心知肚明,了然于胸,但心里依然惦记着老高,怎么不见他呢?

说起老高,真是一个干实事的憨厚人。这几年,他风雨无阻地深入乡下一线调研、扶贫、宣传,尤其加班加点撰写的十几篇关于家乡的通讯报道,在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引起了强烈反响,其轰动效应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山区老县的面貌焕然一新,所取得的显著成效走在全省前列,去年被省委评为先进县委,个人评为优秀县委书记,不久还将调任新的工作岗位。

平时各自忙于工作,他只知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的实诚人,从没麻烦过自己。每每想到这些,张书记内心有愧。本想闲下来找他聊聊,可见不上他,怎么好说呢!

张书记思虑多日,“主动出击” 的想法突然浮现。

“对!”就这样,他情不自禁地拿起电话。

“喂!高科长在吗?”

“书记好,他又下乡采访去了!”

“回来让他来我办公室一趟!”

“好的!”

下午快下班时,老高拖着疲惫的身体才从乡下返回。王干事热情地迎上去,主动靠近他的耳边低声说:“科长,上午张书记打电话找你呢,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说完似乎还意犹未尽,“据说最近找他的人或他找的人都有好事,他与人闲谈时还多次夸你呢,还不快去见他!”

“嗯,我知道了!”老高漫不经心地吱了一声,顺手取来当天的报纸仔细浏览,却没动身。

以前错过了,如今有这等好事,别人求之不得,可他怎么不上心呢?真是榆木疙瘩,难怪大家称他“老憨”。王干事挠挠头,匪夷所思。

说他老憨,一点也不为过,只知谋事,不知谋人,更不知谋己。每每提起老高,凡与他共过事的人都为之惋惜,也为之人品所敬佩。

据说20多年前,他下乡陪同考察干部时,有个预选对象是领导的亲戚。有人向他吹风说,那位领导掌握人事大权,你好好把握哟。可基层反映此人能力弱,官欲强,爱假公济私。考察后硬是没签“同意”二字,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自此以后,不是说他年龄大,就是学历低,更有“憨笨”无名头的借口,错过多次重用的机会。然而,那位乡干部异地重用,多年来一路高升。

对此,大家替他打抱不平:说他年龄偏大没错,但工作能力强尚可挽救重用;说他学历低并不代表能力弱,以成绩突出获奖无数为证;说他老实憨笨却并不木讷,反而聪明并不傻,只是对名利反应迟钝而已。    说起他的聪明才智,是有目共睹的,绝不是空穴来风,浪有虚名。你想呀!一个竟然连初中还没毕业,从基层土生土长,一级级向上爬,能够在人才济济的政府大院扎住根,立稳足,谈何容易,没有两刷子能行吗?

就是这么个“有才”的人,怎么不“开窍”呢?事后有人说,如果当年他灵活变通一下,凭他的实力早已在市局谋得一官半职,可他……有人叹息屈了才,有人摇头不可理喻,有人问他后不后悔?他却掷地有声:堂堂正正,谈何后悔

当然,在那个盛行“领导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的年代,深受其害的他仕途不顺,于是自惭形秽,无形之中养成了怕见人,尤其怕见熟人或领导的毛病。

“老憨,岗位动了没?该动一动了!”多年前,他去市里领奖。当年的同事老郑遇见他风趣幽默地开着玩笑。老高又是嘿嘿一笑,无奈地说:“还没呢!”说完似有急事紧步快走,一溜烟儿的功夫不见人。

说起熟人老郑,他不愿提起更不愿相见,不料偏偏遇见。其实,30多年前同时从乡镇起步,一人负责后勤, 一人负责宣传,“不才”的小郑会来事,“有才”的小高会做事,一路世事更迭,职场沉浮,如今两人的身份、待遇和级别相差甚远,真不是一下子能说清的。只知道老郑是市财务处长,位高权重,据传又要高升;而他呢,还是一般科级干部,一熬就是好多年,原地不动。

当然,张书记也曾多次关心过他个人的成长进步,只是临近退休的他错过如今的好政策,只好无奈地放弃。这只是后话。

据说老高那次领奖要求本人必须到场,否则打死他也不愿来市里。你想呀!那么多年的职场生涯,无论省市,还是县乡,他的熟人能少吗?可他怕见熟人。熟人好事者不乏有“庸才”“奴才”那类人,他们因是“人才” 受到了重用,真是玷污了“人才”二字。那类人每每遇见他便问:“近来可好?”比不问还难受,令他郁闷、尴尬,羞先人呢。

“什么世道,啥人才哟!”他常常自言自语。是说自己,还是那类人,抑或两者兼之,不得而知。

久而久之,他怕见熟人或领导,每逢闲聊并不自在,也不自然,大多无语沉默状,极其难堪。他品尝过尴尬的滋味,每每开会或培训或出差,非必要他总会让人替代,或借口有事推辞。

为此,领导批评过他,说出名挂号的美事有啥丢人的,别人还争着上呢,但他硬是改变不了“低调”的本性。他有困难从不找领导汇报,领导了解后还主动找他呢,这在当年成为政府大院的奇闻怪事。尤其,那天张书记主动找他,他却没去的消息不胫而走,成为大院的头条新闻。面对大家的不理解,他私下对我说,自从张书记来了以后,虽然没求他帮忙,但他为人正直,私下也曾过问过老高的成长,只是政策不允许才罢休,如今临近退休不愿麻烦领导。

是啊!郁闷多年的他赢得了慧眼识才的好领导——张书记,在他正本清源的整顿下,官场政治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扭转,老高虽然提拔无望,但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和重用,激发了他工作的积极性,越干越有活力。

如今大家称他“老憨”,不再嘿嘿一笑露出一口黄牙,而是扬眉吐气,喜笑颜开。他坦然面对现状,无怨无悔,还大胆地识才用才荐才。前年,上级给他分配来两名大学生,在他的帮助指导下,他们白天各自下乡调研、帮乡亲干活;晚上汇报材料、交流切磋。经过一年多的传帮带,他发现高个小伙的理论文字功底好,是当领导秘书的料;矮个小伙对农副业生产情有独钟,所形成的文字有独到的见解。在他的大力推荐下,一人成为领导的秘书,一人是农科所的骨干。

提起两位青年才俊的进步,伯乐老高,自然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他识人用人荐人无数,上至省市,下到县乡,这仅是其中一二。

世事流转,一片清朗。他很庆幸自己“憨”的性格,想当年说是“人才”受到重用的“庸才”“奴才”,以及熟人好事者不乏极力讽刺挖苦并不看好他的人,因种种原因纷纷下台,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如上调副厅不久的老郑因贪污立案审查;当年走歪门邪道的,不是被调查处分,就是判刑收监,如那位违规提拔重用的领导亲戚因受贿锒铛入狱。

今年1月,张书记始终不见老高来找他,上任前便给他留下一副对联:一身正气敢碰硬,两袖清风不染尘。如今,对联高挂在老高的书房里,常有知心懂他的亲朋好友视频偶见那副对联,无不对他刮目相看,苍天不负有为人,世道自有公心;也有曾经调侃揶揄过他的人,羡慕他老了老了,大家敬重有加,更有年轻的后生们常常来看望他,感恩他。

这不!如今成为市领导的张书记专程派刘处长来拜访他,并请他去做报告,他推辞有病在身,转身私下对我说,他还是怕见领导,只是不愿麻烦领导,只想平平安安地工作、生活,心安释然。那天他与刘处长彻夜长谈,羡慕年轻人恰逢其时,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无悔人民无愧党。回首往事,他感慨颇多:才不配位,才德不称,终要下课。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官位高低,身前有多少美丽的光环,而在于自身的修行和操守,为国家社会人民做出多少贡献[1]

作者简介

周传奇,湖北大悟人,硕士研究生,武汉散文学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