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老家的集市(本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老家的集市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老家的集市》中国当代作家本思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老家的集市

“走,赶集去!”“今天去买啥?”“割点肉,改改生活。”

赶集的路上,人们热情地相互打着招呼。在曾经的老家,赶集是多么隆重的一件事。特别是在春季,除了薅薅草、喂喂猪、放放羊之外,乡下也没啥可干的。天气不冷不热,小风儿吹着,日头照着,出去溜达溜达赶赶集,倒是挺有意思的。

春季的集市上还时常有庙会,今天这个集逢会,明天又是那个逢会。具体哪个集什么时候逢会,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现在依然还记得的是大集逢单,小集逢双。大集就是乡镇中心的集市,小集就是几个村的集贸中心。我家周围的大集有老集、土陂,老集虽远,却去得多,土坡虽近,却不怎么去;小集有彭店、李湖,彭店听起来像个小店,生意却很热闹,走过去也就十来分钟,所以去得最多,李湖也不远,没怎么去过。除了这几个集市外,初中所在的地方也是一个集市,名叫滑集,这是个很大很大的集,横竖好几条街,逛来逛去,走不到尽头,堪比当年的县城。

上个世纪90年代的集市是相当热闹的,人挨着人,挤得密不透风。我经常跟老奶奶一起去赶集。老奶奶那时候身体硬朗,生怕把我在大街上弄丢了,会紧紧地抓住我的手,在人潮中挤着。街道两边是一间间门面房,主要是理发店、饭店、衣服店、种子化肥供销社之类的。地摊上则摆的镰刀、锄头之类的农具和竹篮、藤筐、扫把、小板凳之类的物件,还有红薯秧、茄子秧、辣椒秧之类的秧苗,以及苹果瓜、香瓜、西瓜之类的瓜果。卖这些东西的也都是熟人,会杰大卖农具,老大爹卖小板凳,后老庄的二爷爷跟前放着几十个扫把,这些都是提前在家里做好,带到集市上互通有无,这就是老家乡下的集市。

除了这些没有嘴巴不会叫唤的东西,集市上卖的还有会叫唤的猪娃子、牛犊子、老牤牛、老瘦牛。这些牲口随意地拉撒,弄得遍地污秽,臭气熏天,只好放在集市一个偏僻的角落买卖。它们不是直接买卖,而是交给一个中间人来打理。这个中间人有个特殊的称谓,叫“行户”。卖牛的就叫牛行户,卖猪的就叫猪行户。行户们多是五六十岁的大伯伯,穿着一身中山装,戴着鸭舌帽,一手夹着烟,一手噼里啪啦拨拉着算盘,拿着笔记着账,总是面色凝重,若有所思的样子。不知道从哪一天起,集市上就再也看不到猪娃子、牛犊子和这些老行户们的身影了。

春天,集市上多有庙会,庙会上唱大戏是必不可少的。就连彭店这个小集,竟然也有两台大戏,一台南北街南头,一台在东西街东头。老辈人爱听戏,老奶奶也是个戏迷。一听说有大戏开场,就拎着个小板凳,拉着我过去了。走到戏场,老奶奶使劲朝前挤,在乌泱泱的人群中找个空地儿,放下板凳坐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戏台看。咚咚锵咚咚锵的锣鼓声响起,浓妆艳抹的戏子们登场开嗓,旦角用的是尖细的嗓门咿咿呀呀地唱,生角、净角则吼吼哈哈嘿嘿,唱得粗犷,唱得豪放。

大人们听得津津有味,有的还随着哼两声。我们这些小孩不知道唱的是啥,也不喜欢听,向大人们要几个零钱,撒丫子就跑了,跑到戏台底下。戏台下面是另外一方天地,这里有噔噔噔踩着脚板,做棉花糖的;有挂着幕布,扎上气球,让大家用气枪打的;有卖水果糖、果冻的,还有卖酵子茶、粽子的;有卖摔炮、擦炮的,还有卖溜珠(玻璃球)、陀螺的。小孩儿们喜欢的,这里应有尽有。买个棉花糖,慢慢吃着。再买几个溜珠,找几个小伙伴,选个宽敞的地方,一起弹起来。上面有演员咿咿呀呀、吼吼哈哈地唱着,下面有我们吃着玩着。

后来,大人们很多都出外打工做生意去了,戏场一下子冷清了很多,只剩下老爷爷老奶奶这些人听戏了。这时候,大街上出现了录像厅。彭店街上的那个录像厅实际上是棚子,用塑料布裹得严严实实的,里面有一台大彩电和一台录像机,摆放着几十个凳子。进一次要五毛钱。五毛钱当时也不算少,没看过,心里痒痒的,还是掏了,坐在凳子上呆呆地看,主要放的是香港的武打片、鬼片之类的。一盘录像带能放一两个钟头。我总是担心被大人逮着了,提心吊胆、不好意思地看了十来分钟,过一下瘾,就悄悄走了。很多来录像厅的,也都是像我这样,坐一会儿就走了。录像厅没有时兴多久,就悄悄地消失了。

不知道怎么的,街上的人越来越少。零几年上中学时,一次去赶彭店,大大的戏台场,只有三五个老爷爷在那里坐着听戏,而戏台上唱戏的却有七八个。听众虽然少得可怜,唱戏的还在卖力地唱着,咿咿呀呀的声响传得很远很远。不知道他们是唱给台下的老人,还是唱给老天,还是唱给自己那颗放不下的情怀?台上要是我,会不会这样坚守下去呢?这一刻,我不由得对他们心生敬意。

多年后的今天,老家的集市完全变了模样,变得越来越大,一座座楼群林立,有了专卖店,也有了大型超市,看不出跟城里有什么区别了。赶集也不再讲逢单逢双了,集上每天都会有人,形影匆匆的,买点东西就走,你不在乎我,我不在乎你,也跟城里一样了。老家今天的集市,对我来说,已经陌生了。我在今天的集市大街上,感觉也成了陌生人。

陌生了,溜走的岁月。陌生了,老家的集市。

2024年6月20日[1]

作者简介

李应登,笔名本思,出生于1986年,安徽临泉人,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现居北京,从事英语翻译工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