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老叶、你慢慢地走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老叶、你慢慢地走啊!》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陆文夫的散文。

作品欣赏

叶至诚走了,再也听不到他那爽朗的笑声了,写文章来悼念他,他也不知道,或者说我想写什么他也早已知道,他会劝我:“别写吧,你多多保重自己。”他写了一世的文章,当然会知道我写这样的文章时心里是什么滋味。他一身一世不肯麻烦别人,从不伤害别人,不想使别人扫兴,更不愿使别人伤心。他的为人甚至使我产生了一种预感:他的病已经无法挽回了,他很可能在江苏省五次文代会和作协四次代表会开会的期间去世,因为这时候他的老朋友都要到南京来开会,免得大家再跑一个来回,老朋友都不那么健壮了,舟车劳累。果然,我下午一时到南京,他在上午十一时便离开了人世……如果一个人最后可以用一句话为自己总结的话,叶至诚可以自豪地说一句:“我不负天下人!”当然,叶至诚决不会说这样的话,他不会自豪,他总觉得自己除掉文学之外,对一切都是无能为力。

我有负于叶至诚,如果三十五年前我不闯入他家,不去呼朋引类,那《探求者》的一场恶梦也许可以幸免。历史可以宣告我们无罪,痛苦和屈辱也可略而不计,可那金色的年华却因此而付诸东流,弄得叶至诚直到离休之后才抓紧时间坐下来,想好好地看点书,写点东西。今年夏天酷热,他的居所断水,我在电话中邀请他来苏州住几天,他说不行,有一篇文章正在结尾。结果是文章还没有写完,人却进了医院。等我得知他的病情恶化赶到南京看他时,他已经昏迷,偶尔睁开眼来时也不能讲话了,只是喃喃地重复着我的电话号码,他老是惦记着要给我打电话,有人说他可能有什么话要对我说,我想,他要对我说的话只有一句:“你当心身体。”其余的事情不会有的,他不肯麻烦别人。

这个世界也有负于叶至诚,一个从十多岁就开始写文章,出书,当编辑,当作家,后来当《雨花》主编的人,最后的职称只是副编审。我看,在当今文学期刊的编审中很少有人能超过叶至诚,他读得那么多,中国的,外国的,从前的,最近发表的,只要是较有名的作品,他几乎是无所不晓。十多年前他就想编写一本世界名著的内容摘要,可惜的是当时有人认为是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现在这样的书已经有了,而且还不止一本。他读得多,因而对作品的见解也就比较准,比较深,对各种流派都不会大惊小怪。看不准的当然也有,可那抄袭和摸仿却很难逃过他的眼睛。当他十多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叶圣陶先生常常要叫子女同读一个作品,读完后各自发表见解,总是三官(叶至诚的乳名)的见解最高明,这在叶圣陶的日记里都是有记载的。那一年文艺界和出版界评职称的时候简直是一场混战,当我听说叶至诚只能评副编审的时候也只能深深地叹了口气,真是官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叶至诚对此当然不很高兴,但也未痛不欲生,他能作语自嘲,说他一生一世都只能是副,有一种付属性。年青时,人家介绍他时总是说:这是叶圣陶的儿子叶至诚。中年时人家介绍他时又说:这是姚澄(著名的锡剧演员)的丈夫叶至诚。老来人家介绍他时还要说:这是叶兆言(著名的青年作家)的爸爸叶至诚。叶至诚说完后哈哈大笑,那笑声远近皆闻。我听了也忍不住要笑,笑完了不免要问,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有一种境况是天成,谁叫他的父亲和妻、儿都那么有名。另一方面,叶至诚自身也有缺点,他太不懂得斗争哲学,他文史都读,唯独对理论的学习很不认真。他藏书极丰,爱书如命,在同辈人之中,没有一个人的藏书能超过他的。五十年代,有一位朋友在叶至诚家作客,对叶至诚的藏书之丰大为惊奇,他把所有的书橱都流览过以后便提出一个问题:“怎么看不见马列主义?”

叶至诚脱口而出:“马列主义在外面。”他说的是实话,在他的书房门外确实有一口书橱,里面装着马列主义。言者无心,闻者有意,到了1957年批判叶至诚的时候,那位朋友写了一篇批判叶至诚的文章,题目就是《马列主义在外面》。文章不长,却易懂易记,像匕首一样的锋利。在那年头,一个搞文艺的人居然把马列主义放在外面,这本来就是大逆不道,更何况那时的叶至诚已经掉进了《探求者》反党集团的深渊里,说明他走向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道路决不是偶然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位写《马列主义在外面》的朋友,却也因为自己另有不合马列主义的文章而成了右派。

叶至诚不懂得斗争哲学,他自己也知道是个大缺点,可也没有办法,与天斗他不懂天文,与地斗他不懂地理,与人斗他更是害怕,一看见要斗起来了,他立即鞠躬如也,哈哈而退。

有人说老叶的脾气好,不与人斗,可以长寿。现在看起来,这话也是错的,老叶的寿命并不长,终年六十六岁,与人斗的人其乐无穷,寿命也不一定就短到那里。

江苏省的四次文代会和五次文代会之间相距十一年,开四次文代会时我送走了方之,开五次文代会时我又送走了老叶,一想到我的这两位挚友都已经不在人世的时候就要掉眼泪,可是想想我们相交的始末,却真正地体验到世间确有真情在,人生并非是虚空的,这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要不然的话,一个作家在拼命地追求真诚,追求真诚的友谊与爱情,到后来却发现爱情原来只是性欲,友谊只不过是利害关系,那才是一个作家最大的悲哀,而且是欲哭无泪。[1]

作者简介

陆文夫(1928年3月23日-2005年7月9日)当代作家。江苏泰兴人。从小喜爱文学。1948年毕业于苏州中学,赴苏北解放区。翌年随军渡江到苏州,任新华社苏州支社采访员、《新苏州报》记者。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小巷深处》。1957年调江苏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因参加筹办《探索者》同人刊物,被打成“反党集团”成员,长期下放到工厂、农村劳动。粉碎“四人帮”后平反。1978年返苏州从事专业创作。后任苏州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饮誉文坛的《献身》《小贩世家》《围墙》分获第1、3、6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美食家》获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已出版小说集《荣誉》《二遇周泰》《小巷深处》《特别法庭》《小巷人物志》、《围墙》、《陆文夫中篇小说选》,长篇小说《人之窝》,文论集《小说门外谈》等。陆文夫的小说常写闾巷中的凡人小事,深蕴着时代和历史的内涵,清隽秀逸,含蓄幽深,淳朴自然,展现了浓郁的姑苏地方色彩。 [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