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翰林」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 次修訂)
行 1: 行 1:
'''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当时号称"内相"。首席翰林学士称承旨。北宋时,翰林学士开始设为专职。明代,[[翰林学士]]作为[[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主管文翰,并备皇帝咨询,实权已相当于丞相。
+
[[File:翰林.jpeg|有框|右|<big>翰林(官)</big>[http://i3.qulishi.com/static/2020/b/5e17df3785c4d.png 原图链接][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2001/387134.html 来自 趣历史爱分享 的图片]]]
 +
 
 +
'''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当时号称"内相"。首席翰林学士称承旨。北宋时,翰林学士开始设为专职。明代,[[翰林学士]]作为[[翰林院]]<ref>[https://www.sohu.com/a/436596138_189939 “翰林学士”为什么连宰相都害怕?看完它的历史由来后恍然大悟],搜狐,2020-12-06</ref> 的最高长官,主管文翰,并备皇帝咨询,实权已相当于丞相。
  
 
 清代沿用明代制度,设置翰林院,主管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其长官为掌院学士,以大臣充任,属官如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等,统称为翰林。
 
 清代沿用明代制度,设置翰林院,主管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其长官为掌院学士,以大臣充任,属官如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等,统称为翰林。
行 7: 行 9:
 
 也称翰林学士院,有时亦称翰林院。翰林学士实际上充当[[皇帝]]顾问,很多[[宰相]]都从翰林学士中选拔。[[北宋]]前期的翰林学士,亦无秩品。[[元丰改制]]后,翰林学士承旨和翰林学士成为正式[[官员]],正三品,并且不任其他官职,专司草拟内制之职,例带知制诰衔。由于唐代学士院自翰林院分出,故宋代有时亦称学士院为翰林院。
 
 也称翰林学士院,有时亦称翰林院。翰林学士实际上充当[[皇帝]]顾问,很多[[宰相]]都从翰林学士中选拔。[[北宋]]前期的翰林学士,亦无秩品。[[元丰改制]]后,翰林学士承旨和翰林学士成为正式[[官员]],正三品,并且不任其他官职,专司草拟内制之职,例带知制诰衔。由于唐代学士院自翰林院分出,故宋代有时亦称学士院为翰林院。
  
 宋代另有专掌艺学供奉之事的翰林院,但与学士院的翰林院无关。[[西夏]]设翰林学士院,官员有学士等。辽北面官中有翰林院,掌汉文文书及刑狱诸事,长官为翰林学士及翰林学士承旨等。金天德三年(1151) ,置翰林学士院,设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等,掌起草诏书等事。
+
 宋代另有专掌艺学供奉之事的翰林院,但与学士院的翰林院无关<ref>[https://www.52lishi.com/article/65096.html 古代翰林是什么官],我爱历史网
 +
,2020-12-16</ref> 。[[西夏]]设翰林学士院,官员有学士等。辽北面官中有翰林院,掌汉文文书及刑狱诸事,长官为翰林学士及翰林学士承旨等。金天德三年 (1151) ,置翰林学士院,设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等,掌起草诏书等事。
  
 
==清因明制==
 
==清因明制==
行 22: 行 2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546 社會階層及組織 ]]
+
[[Category:546 社會階層及組織]]

於 2021年5月6日 (四) 06:39 的最新修訂

翰林是我國古代官名。它的由來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唐玄宗時,從文學侍從中選拔優秀人才,充任翰林學士,專掌內命由皇帝直接發出的極端機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討伐令等。由於翰林學士參與機要,有較大實權,當時號稱"內相"。首席翰林學士稱承旨。北宋時,翰林學士開始設為專職。明代,翰林學士作為翰林院[1]的最高長官,主管文翰,並備皇帝諮詢,實權已相當於丞相。

清代沿用明代制度,設置翰林院,主管編修國史,記載皇帝言行的起居注,進講經史,以及草擬有關典禮的文件;其長官為掌院學士,以大臣充任,屬官如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侍讀、侍講、修撰、編修、檢討和庶吉士等,統稱為翰林。

宋沿唐制

也稱翰林學士院,有時亦稱翰林院。翰林學士實際上充當皇帝顧問,很多宰相都從翰林學士中選拔。北宋前期的翰林學士,亦無秩品。元豐改制後,翰林學士承旨和翰林學士成為正式官員,正三品,並且不任其他官職,專司草擬內製之職,例帶知制誥銜。由於唐代學士院自翰林院分出,故宋代有時亦稱學士院為翰林院。

宋代另有專掌藝學供奉之事的翰林院,但與學士院的翰林院無關[2]西夏設翰林學士院,官員有學士等。遼北面官中有翰林院,掌漢文文書及刑獄諸事,長官為翰林學士及翰林學士承旨等。金天德三年(1151),置翰林學士院,設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等,掌起草詔書等事。

清因明制

清朝設翰林院。置掌院學士兩人,滿、漢各一人,從二品。清掌院學士無文學撰述之責,是侍讀學士以下諸官的名義長官,與唐宋之翰林學士有所不同。但仕為翰林官者不僅升遷較他官為易,而且南書房行走及上書房行走例由翰林官為之,因皇帝皇子及近支王公,多蒙優待厚遇。

視頻

翰林 相關視頻

古代有個機構,叫翰林院,為什麼讀書人都爭搶着想要進去?
古代最高學術機構:翰林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