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翟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翟斌(?~384年),丁零族,十六国时期丁零部落首领。翟斌家族世代居住在康居,后来迁入中原。咸和五年(330年),翟斌向后赵朝见,被封为句町王。

  • 咸安元年(371年),前秦天王苻坚将翟斌的部族安置在新安(今河南省新安县)、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
  • 太元九年(384年),因辅佐慕容垂建立后燕,被任命为建义大将军,封河南王。
  • 翟斌自恃有功,傲慢无忌,邀官求赏,贪得无厌。又因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久攻不下,怀有背叛之心。
  • 翟斌暗示丁零人及其同党请求让他出任尚书令,慕容垂以官署尚未建立,此官无法迅速设置拒绝了翟斌,翟斌怒不可遏,暗地里与前秦长乐公苻丕谋划反叛,最终事情泄露,被慕容垂所杀。

基本信息

姓名    翟斌  
职业    丁零部落首领      
民族    丁零族      
官职    建义大将军  
爵位    句町王、河南王  
出生地   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
出生时间  不详   
去世时间   384年 
所处时代   十六国   

人物生平

首叛前秦

  • 翟斌家族世代居住在康居,后来迁入中原。咸和五年(330年),翟斌前来后赵朝见,被后赵天王石勒封为句町王。[1]
  • 咸安元年(371年),前秦天王苻坚初定华北,迁徙关东豪杰及杂夷部族十五万户到关中地区,其中将翟斌的部族安置在新安(今河南省新安县)、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 [2]
  • 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在肥水之战中失败后,翟斌首叛前秦,前秦派前燕旧臣慕容垂讨伐,慕容垂图谋复国,也反叛前秦。

助建后燕

  • 太元九年(384年)正月,翟斌在慕容凤、王腾、段延的劝说下,拥护慕容垂为反秦盟主。慕容垂想袭击洛阳,但暂且还不知道翟斌是否有诚意,就拒绝他说:“我是来救援豫州的,不是来投奔您。您既然要干大事,成功则享受其福,失败则承受其祸,我不参与此事。”[3]
  • 正月初二日,慕容垂抵达洛阳,前秦平原公苻晖听说慕容垂杀了苻飞龙,便把他拒之门外。翟斌又派长史郭通前去劝说慕容垂,慕容垂还是没有同意做盟主。郭通说:“将军之所以拒绝郭通的原因,难道不是认为翟斌的弟兄们是身居山野的异族,没有超人的才能和远大的谋略,肯定无所作为的缘故吗?为什么唯独不考虑将军今天凭借他们,就可以成就大业呢!”听了这话,慕容垂就同意了。于是翟斌率领他的兵众前来与慕容垂会合,劝慕容垂称帝。
  • 不久,慕容垂在荥阳称帝,建立后燕政权,任命翟斌为建义大将军,封为河南王。[4]

傲慢被杀

  • 翟斌自恃有功,傲慢放纵,邀官求赏,贪得无厌。又因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久攻不下,私下里怀有背叛之心。慕容垂的太子慕容宝请求除掉他,慕容垂说:“河南的盟誓,不能背弃。如果他要发难,罪过出于翟斌。如今事情尚未发生而杀掉他,人们一定会说我忌恨害怕他的功劳与才能。我正在收罗招揽英雄豪杰以使大业昌盛,不能向人们表现出狭隘,以丧失天下人的期望。假如他怀有阴谋,我以智谋防范他,他也无所作为。”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骠骑大将军慕容农都说:“翟斌兄弟居功自傲,一定会成为国家的祸患。”慕容垂说:“傲慢必然导致迅速失败,怎么能成为祸患呢!他立有大功,应当听凭他自取灭亡。”慕容垂对翟斌的礼遇越发优厚。
  • 翟斌暗示丁零人及自己的同党请求让他出任尚书令。慕容垂说:“以翟王的功劳,应该位居宰相,只是官署尚未建立,此官无法迅速设置。”翟斌非常愤怒,暗地里与前秦长乐公苻丕互通计谋,让丁零人开决输引漳水的堤防,把水放走,事情泄露,慕容垂杀掉了翟斌及他的弟弟翟檀、翟敏,其余的人全都赦免。 [5]

人物成就

  • 丁零人翟斌首叛前秦,开启了前秦帝国崩溃的序幕,并为翟魏的建立打下基础。

人物评价

史籍记载

  • 《资治通鉴·卷九十四》[7]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 [8]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 [6]

参考资料

  1. 《资治通鉴·卷九十四》:初,丁零翟斌,世居康居,后徙中国,至是入朝于赵;赵以斌为句町王。
  2.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秦王坚徙关东豪杰及杂夷十五万户于关中,处乌桓于冯翊、北地,丁零翟斌于新安、渑池。
  3.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慕容凤、王腾、段延皆劝翟斌秦慕容垂为盟主;斌从之。垂欲袭洛阳,且未知斌之诚伪,乃拒之曰:“吾来救豫州,不来赴君。君既建大事,成享其福,败受其祸,吾无预焉。”
  4.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垂至荥阳,群下固请上尊号………翟斌为建义大将军,封河南王………
  5.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斌讽丁零及其党请斌为尚书令。垂曰:“翟王之功,宜居上辅;但台既未建,此官不可遽置耳。”斌怒,密与前秦长乐公丕通谋,使丁零决堤溃水;事觉,垂杀斌及其弟檀、敏,余皆赦之。
  6. 6.0 6.1 6.2 6.3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国学导航.2014-01-02
  7. 《资治通鉴·卷九十四》.国学导航.2014-01-02
  8.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 .国学导航.201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