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羹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羹藿》选自元末明初刘基创作的笔记--《郁离子》第九卷。

郁离子》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在写作《郁离子》的过程中,刘伯温的整个思想体系,尤其是对社会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张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统[1]

原文

郑子叔逃寇于野,野人羹藿以食之,甘。归而思焉。采而茹之,弗甘矣。郁离子曰:“是岂藿之味异乎?人情而已。故有富而弃其妻,贵而遗其族者,繇遇而殊之也。昔楚昭王出奔而亡其屦,使人求之以百金,曰:‘吾不忘其相从于患难之中也’。故论功而来及者皆不怨,非术也,诚之感也。”

译文

郑子叔躲避贼寇逃到郊野,乡下农夫拿豆叶汤给他吃,他觉得味道非常甜美,回来后就想吃到豆叶汤,便采了豆叶做汤吃,却并不觉得味道甜美了。郁离子对此评论说:“这难道是豆叶的味道变了吗?不是的,这只不过是人的情况不同了而已。所以有人因宝贵则遗弃族人妻子,这是由于境遇不同使他变了。从前楚昭王出逃而丢失了鞋子,后来便派人用百两金子去寻找它。他说:‘我不能忘了它在患难中相随过我。’所以论功时,有论不到的也都不怨恨,不是有什么法术,而是被他的真诚所感动。”

寓意

时过境迁。随着境遇的改变,人的思想感情往往会发生相应变化。所以官者抛其妻、贵者弃其友,这种现象可说是屡见不鲜。时光如水,可以冲刷一切往事,难道真情也要随之付诸东流吗?故做人必须要重情重义,成其事也。

作者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2]

视频

羹藿 相关视频

来听刘伯温《郁离子》中“道士救虎”的故事!涨知识
陈胜华转述<郁离子>新书发布

参考文献

  1. 刘基主要著作,文学360, 2020-04-20
  2. 揭秘大明王朝第一谋臣刘伯温 ,搜狐,2016-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