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美洲自由貿易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美洲自由貿易區是中國的一個專有名詞術語。

漢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方塊字[1],是世界上最典雅、最俊美的文字。四角方方,大氣承當。四平八穩,神州永昌。她講究字體的間架結構,平衡布局。也講求字形的沉穩厚重,大氣端莊。橫要平豎則直,切不可頭重腳輕根底輕飄[2]

名詞解釋

美洲自由貿易區(FTAA)建立的基本動因

美洲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 of Americas , FTAA)的設想是在1994年美國邁阿密西半球首腦會議上提出的,目的是於2005年初在西半球建立一個世界上面積最大、年GDP總值達14萬億美元、擁有8億人口的自由貿易區。FTAA成立後,將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與歐盟(European Union,EU)形成對峙之勢。

美洲自由貿易區從倡議到構想雖是在美國主導下進行的,但也得到了拉美國家的響應,在最終建成自由貿易區這個問題上,拉美國家和美國是基本一致的。因為組建FTAA具有多方面的動因,既有經濟上的緣由,同時也有政治上的考慮。

1、美國自身安全和國家利益的考慮

美國長期奉行霸權主義的全球戰略,雖然把拉美視為「後院」,但它干涉拉美國家內政、扶持軍事獨裁統治、侵犯別國主權的行徑遭到拉美國家的反對,美國同拉美的關係從來都不和諧,特別是同墨西哥的關係相當緊張。60年代到80年代,拉美國家的民族主義情緒十分高漲,進口替代戰略使美國的經濟勢力很難滲透進去。而拉美一些國家的武裝鬥爭、販毒和非法移民等活動也愈演愈烈,對美國國內的安全和利益造成很大的威脅。

墨西哥發生嚴重的債務危機後,經濟長期陷於停滯狀態,社會矛盾加深。如果墨西哥經濟崩潰,其後果對美國不堪設想。幫助墨西哥擺脫債務危機,使其經濟得到穩定和恢復,進而使整個拉美經濟獲得穩定和發展,這絕對有利於美國自身的安全和國家利益。

這是美國向墨西哥伸出慷慨之手的首要考慮,也是倡議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的主要動因之一。

2、美國阻止地區外大國插足其後院需要

80年代以來,由於歐洲共同體和日本羽毛日益豐滿,成為美國越來越不敢忽視的競爭對手。歐洲和日本不僅在各自所在的地區排擠美國的勢力,而且還把觸角伸到拉丁美洲,甚至進入美國本土市場。例如,歐盟在拉美市場上已滲透至銀行、電信、汽車和消費品等領域。

為了應對這種挑戰、鞏固自己的霸權地位,美國意識到必須首先鞏固自己在西半球的戰略基地。建立FTAA,有助於美國借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優勢,來抵消歐盟和日本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和挑戰。

3、美國遏制拉美國家的太平洋意識需要

冷戰結束後,拉美國家積極開展立足本地區、面向全世界的多元外交,與歐洲、亞洲國家的經貿往來日趨頻繁,尤其是歐盟與南方共同市場等地區組織簽署的經貿合作框架協議以及法國提出的關於舉行歐拉首腦會議的倡議得到了拉美國家的回應,這引起了美國的惴惴不安。因此,美國試圖通過這一區域性的經濟合作,加緊推行其價值觀,進一步加強它對拉美地區的影響力,並遏制拉美國家的太平洋意識。

同時,通過FTAA美國可以更容易地干預拉美國家的內部事務,滲透到各個領域,進一步改善相互之間的貿易關係,也有可能取得拉美國家對美國包括反恐、禁毒、民主和人權等方面對外政策的支持,有利於維護和加強美國一超獨霸的地位。

因此,美國提出建立FTAA不能看作是一種權宜之計,也不是單純的一種政治姿態,而是其對外經濟政策的重大選擇和轉變。

4、美國鞏固和擴大其經濟空間的需要

經濟的發展需要尋求外部市場,二次大戰後,對外貿易和跨國公司在美國經濟的發展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但近20年來,美國跨國公司的優勢地位受到歐盟和日本的挑戰,相對實力有所削弱,但美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國和跨國公司的主要基地之一。因此,鞏固和加強其原有的出口市場和投資場所是美國提出「美洲倡議」、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的動機之一。

5、符合拉美各國發展經濟的願望

20世紀80年代,拉美國家奉行了幾十年的進口替代經濟發展模式已走到盡頭,而拉美地區的經濟一體化經過幾十年的探索,似乎也看不見光明前途。80年代初,墨西哥、巴西等國紛紛陷入不能自拔的債務危機和長達10年的經濟衰退,它們迫切希望儘快結束「失去的十年」,恢復經濟的穩定和增長。事實上,墨西哥等國從80年代中期起,就開始進行自己的經濟改革,墨西哥參加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所獲得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拉美其它國家對簽訂FTAA的興趣。

為了提高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更有效地參與國際市場,加快經濟發展,拉美各國希望在貿易、投資、貸款、技術轉讓、生態環境等方面加強同美國的合作。在世界經濟區域日益集團化和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推動下,拉美國家也渴望通過開展西半球的經濟協作和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使本地區經濟跟上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和尋求未來的繁榮。利用區域規模經濟的效應和自由貿易的經濟牽引力,促進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民族經濟發展,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際競爭地位,從而更好地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6、拉美國家避免在世界經濟一體化過程中被「邊緣化」

戰後以來,在民族解放運動高潮時期,拉美國家試圖在世界兩極格局中尋找第三條道路,它們大多是「不結盟運動」的積極參加者。但80年代中期以來,隨着蘇聯的解體、冷戰的結束、地區經濟集團化的加速發展並形成了歐洲聯盟、北美和亞太三大地區集團,拉美許多國家對這種趨勢極為關注,擔心被置於「大貿易圈」之外,「被發達國家所忽略」,「被排除在政治和經濟的考慮的優先目標之外」。亞洲「四小」與日本結盟而獲益,南歐和地中海國家同歐共體結成夥伴關係而取得了繁榮,波蘭、捷克和匈牙利等東歐國家積極靠攏歐共體和北約組織,墨西哥接近美國市場而獲得巨大的好處等激起了它們在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中重新定位的強烈願望,因而走上了與美國結盟的道路,支持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

二、美洲自由貿易區進程及前景展望 FTAA從1994年12月邁阿密第一次美洲國家首腦會議啟動以來,其間經過聖地亞哥和魁北克兩次首腦會議和多次貿易部長級會議,到2003 年底,已歷經九年,但進展甚微,在消除商品和服務貿易壁壘這個主要目標方面幾乎沒有達成任何有意義的協議。雖然歷次首腦會議一再重申2005年建成美洲自由貿易區,但談判一直停留在議程和框架層面上,無從深入。

2003年11月19日-21日,FTAA第8次部長級會議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舉行。此次會議上各成員國均採取了較為靈活、務實的態度。經過四天討論,會議達成以下幾點共識:

1、美洲自由貿易區談判將尊重成員國間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各自的敏感商品和服務,允許就開放本國市場做出不同程度的承諾;

2、參與談判的區域組織將就自由貿易區的基本權利和義務達成協議,但成員可通過雙邊或區域協定取得某些領域內更大程度的開放;

3、本國農產品補貼和反傾銷問題以及投資、知識產權保護、政府採購等問題將在世貿組織或雙邊、多邊框架下商談;重申最遲於2005年1月啟動美洲自由貿易區。

但FTAA能否如期啟動尚面臨一系列挑戰:儘管美國急於求成,但拉美存在眾多不穩定因素,經濟發展落後,人民生活貧困,各國有各種各樣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存在一股反對FTAA的力量,如果美國不能正視拉美國家的困難,提供援助,以換取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也很難達到目的。一些主要成員的利益尚難以協調。

同時,美國內反全球化情緒的高漲,導致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對鋼材進口提高關稅,對加勒比和中美洲國家取消服裝進口優惠,對加拿大木材進口設置反傾銷稅,特別是國會通過的新農業法案,大大增加對農業的補貼,這些保護主義措施引起了其貿易夥伴的強烈反對或反擊,使拉美國家對美國是否真的有開放市場的意願,以及拉美國家能否從FTAA中真正獲益的疑慮加深。

從美洲發展中國家方面看,FTAA談判歷程中,美洲主要發展中國家歷經磨難,政治動亂和經濟震盪接連不斷,自1994年FTAA談判啟動以來,拉美主要國家發生了多起嚴重的金融和貨幣危機。1995年墨西哥比索崩潰,使許多拉美國家受到牽連;1998-1999年巴西發生金融危機;進入21 世紀,阿根廷又發生嚴重貨幣危機。這些動盪使拉美經濟增長波動不定,如2000年拉美和加勒比經濟增長曾達到4%,而隨後二年又陷於停滯,經濟蕭條,失業上升。危機使拉美國家的國內改革和實行貿易自由化受到牽制。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國家在加強經濟改革的同時,不得不提高了貿易壁壘。

在經濟危機的同時,更多的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政治形勢嚴峻,政局不穩、社會動盪、工人罷工、販毒活動猖獗、暴力衝突不斷等等,都使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政府疲於應付。政府不能採取斷然措施穩定局勢,談判FTAA也就缺乏公眾支持的基礎。

美洲自由貿易談判的進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經濟體對談判的態度。美國為了促進西半球的經濟增長和政治穩定,確保美國獲得更加開放與透明的規則,使貿易與投資更多地進入拉美這一快速增長的市場,因此對建立FTAA積極推動。但拉美國家的態度卻有差別。

巴西:從一開始就認為FTAA成功與否決定於美國與其自身能否達成妥協,作為拉美地區的貿易大國,巴西抱怨過去幾年來,美國對其櫻桃產品實施嚴格的市場准入限制,同時對農產品執行大量補貼,在貿易規則如反傾銷和反補貼方面的歧視性規定使巴西遭受了很大的打擊。巴西與墨西哥不同,墨西哥出口中 70%是外資企業的產品,而巴西出口中70%是本國企業產品,因而巴西國內對保護的要求更強烈。巴西認為FTAA面對的最重要課題是市場准入問題。在以往的FTAA談判中,巴西已一再對美國提出挑戰,在今後的談判中,巴西是否繼續從本身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出發,與美國抗衡,將對FTAA的談判進程產生很大影響。美國和巴西現在是FTAA談判的聯合主席,極力拉攏巴西是美國當前工作的重點。

墨西哥:自談判初期起就對談判不積極,對談判做了極少的推動作用,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墨西哥作為拉美唯一的低勞動成本製造業中心,有着進入美國市場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一旦將NAFTA延伸至整個拉美勢必會影響到其現已獲得的比較優勢。 加勒比國家:總體上對FTAA前景不看好。這些小經濟體長期以來國家財政稅收高度依靠徵收關稅,對外貿易主要以旅遊和銀行服務業為主,對於FTAA究竟能帶來多大的經濟利益深表疑慮,主張關稅削減以WTO基準稅率為準談判。

委內瑞拉:委內瑞拉是對FTAA進程和結果做出承諾最少的國家,基本上持審慎態度,但也未明確表示政府反對簽訂FTAA。委內瑞拉一直批評FTAA談判進程,而且對2005年簽署協議並付諸實施表示置疑。

哥倫比亞:態度較為積極,歷屆政府均支持成立美洲自由貿易區,以獲取自由的貿易環境促進經濟增長。

阿根廷:自2001年11月爆發金融危機後,政府的精力更多地轉到國內經濟振興上,亟待解決的問題也很多,因此參與談判的力度明顯力不從心。

不管怎麼說,以美國現在的實力地位和霸主氣勢,它會不擇手段去達到它想要達到的目的。在FTAA問題上,美國從老布什提出FTAA的設想,到小布什,歷經幾任總統,目標從未動搖,對建立FTAA勢在必得。經過八年的延擱,美國國會終於在2002年7月艱難通過「貿易促進授權」 (Trade promotion Authority)法案,恢復政府對外談判貿易自由化協定的「快車道」。此項授權為期三年,經國會同意,可延期二年。這為美國政府參加新一輪WTO多邊談判和對外談判自由貿易協定開了綠燈。此項授權雖然不僅僅是針對FTAA的,但對FTAA實質性談判的開始和取得最後成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美國還在採取各個擊破的策略,去年年底的FTAA第8次部長級會議期間,美國貿易談判代表佐立克宣布美國同意與哥倫比亞等四個安第斯國家商談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美國除與加拿大、墨西哥簽有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外,與智利簽有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正在與5個中美洲國家(CAFTA包括哥斯達黎加、薩爾瓦多、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五國)以及多米尼加和巴拿馬商談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至此,美國與美洲大陸34個國家中的14個已經簽署或正在擬簽雙邊自由貿易協定。2003年6月美國與智利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已於2004年1月1日開始實施。

而從拉美發展中國家來說,為了發展經濟,增加就業,擺脫貧困,需要擴大出口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為穩定政治和經濟局勢,也需要美國的援助和資金。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經濟趨向復甦,阿根廷經濟已出現復甦跡象。在金融和貨幣危機中一些拉美國家提高了進口壁壘,隨着危機過去這些壁壘已逐步消除,而它們的貨幣貶值,將提高它們的出口競爭力。儘管拉美國家政治不穩定將會繼續,但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拉美發展中國家除了進行改革開放,適應全球競爭,擴大出口市場,保持經濟增長,沒有別的選擇。北美自由貿易區也有一定的示範效應,墨西哥從區域貿易集團化中受益不小,提高了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對 FTAA的期望和興趣。

綜合分析上述因素,FTAA的如期啟動雖然值得懷疑,但是最終建立一個廣泛的「靈活的」美洲自由貿易區應是意料中的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