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罗斯福」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罗斯福 '''({{lang-en|'''Roosevelt'''}})是源于荷兰语的姓氏,意为“玫瑰地”。 == 姓氏 == *西奥多·罗斯福(1…”)
 
(added Category:軍政事件 using HotCat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 次修訂)
行 1: 行 1:
'''罗斯福 '''({{lang-en|'''Roosevelt'''}})是源于[[ 荷蘭語|荷兰语]] 的姓氏,意为 “[[ 玫瑰]]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罗斯福
 +
| 外文名    =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
| 图像    = 
 +
[[File: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jpg|缩略图
 +
|center|[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9596cea2689501da 原图链接]  [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5%AF%8C%E5%85%B0%E5%85%8B%E6%9E%97%C2%B7%E5%BE%B7%E6%8B%89%E8%AF%BA%C2%B7%E7%BD%97%E6%96%AF%E7%A6%8F 图片来源]]]
 +
| 图像说明 =   罗斯福
 +
| 出生日期 =  1882年1月30日
 +
| 出生地点 =   纽约州海德帕克
 +
| 逝世日期 =  1945年4月12日
 +
| 国籍    =   美国
 +
| 别名    =  FDR,小罗斯福
 +
| 职业    =   政治家、总统
 +
| 知名作品 =   《罗斯福自述:走出危机》
 +
}}
 +
'''罗斯福'''( 美国民主党藉[[ 政治家]],美国第32任总统)”一般是指 富兰克林·德拉诺·[[ 罗斯福]] (美国民主党藉政治家,美国第32任总统)<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7%BD%97%E6%96%AF%E7%A6%8F%EF%BC%88%E7%BE%8E%E5%9B%BD%E6%B0%91%E4%B8%BB%E5%85%9A%E8%97%89%E6%94%BF%E6%B2%BB%E5%AE%B6%2C%E7%BE%8E%E5%9B%BD%E7%AC%AC32%E4%BB%BB%E6%80%BB%E7%BB%9F%EF%BC%89%E2%80%9D%E4%B8%80%E8%88%AC%E6%98%AF%E6%8C%87%E2%80%9C%E5%AF%8C%E5%85%B0%E5%85%8B%E6%9E%97%C2%B7%E5%BE%B7%E6%8B%89%E8%AF%BA%C2%B7%E7%BD%97%E6%96%AF%E7%A6%8F%EF%BC%88%E7%BE%8E%E5%9B%BD%E6%B0%91%E4%B8%BB%E5%85%9A%E8%97%89%E6%94%BF%E6%B2%BB%E5%AE%B6%2C%E7%BE%8E%E5%9B%BD%E7%AC%AC32%E4%BB%BB%E6%80%BB&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罗斯福(美国民主党藉政治家,美国第32任总统)”一般是指“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美国民主党藉政治家,美国第32任总],搜狗问问 - wenwen.sogou.com/z... - 2011-8-25</ref>
  
== 姓氏 ==
+
 富兰克林 ·德拉诺 ·罗斯福
*[[西奥多·罗斯福]](1858年-1919年)(Theodore Roosevelt,俗稱老羅斯福),第26任[[美国总统|美國總統]]。
 
*[[ 富兰克林 ·D ·罗斯福]](1882年-1945年)(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俗稱小羅斯福),第32任美國總統,[[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主要領導人之一,歷史上首位連任四屆的美國總統。
 
  
== 船艦 ==
+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出生于纽约州,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美国民主党籍政治家,美国第32任总统,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4届(第4届未任满)的总统<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5%AF%8C%E5%85%B0%E5%85%8B%E6%9E%97%C2%B7%E5%BE%B7%E6%8B%89%E8%AF%BA%C2%B7%E7%BD%97%E6%96%AF%E7%A6%8F%EF%BC%88Franklin%20D.%20Roosevelt%EF%BC%8C1882%E5%B9%B41%E6%9C%8830%E6%97%A5-1945%E5%B9%B44%E6%9C%8812%E6%97%A5%EF%BC%89%EF%BC%8C%E5%87%BA%E7%94%9F%E4%BA%8E%E7%BA%BD%E7%BA%A6%E5%B7%9E%EF%BC%8C%E5%85%88%E5%90%8E%E6%AF%95%E4%B8%9A%E4%BA%8E%E5%93%88%E4%BD%9B%E5%A4%A7%E5%AD%A6%E5%92%8C%E5%93%A5%E4%BC%A6%E6%AF%94%E4%BA%9A%E5%A4%A7%E5%AD%A6%EF%BC%8C%E7%BE%8E%E5%9B%BD%E6%B0%91%E4%B8%BB%E5%85%9A%E7%B1%8D%E6%94%BF%E6%B2%BB%E5%AE%B6%EF%BC%8C%E7%BE%8E%E5%9B%BD%E7%AC%AC32%E4%BB%BB%E6%80%BB%E7%BB%9F%EF%BC%8C%E7%BE%8E%E5%9B%BD%E5%8E%86%E5%8F%B2%E4%B8%8A%E5%94%AF%E4%B8%80%E8%BF%9E%E4%BB%BB4%E5%B1%8A%EF%BC%88%E7%AC%AC4%E5%B1%8A%E6%9C%AA%E4%BB%BB%E6%BB%A1%EF%BC%89%E7%9A%84%E6%80%BB%E7%BB%9F&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富兰克林·德拉诺 · 斯福 (Franklin D. Roosevelt,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出生于纽约州,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美国民主党籍政治家,美国第32任总统 美国历史上唯 连任4届(第4届未任满)的总统],豆瓣网 - https://www.douban.com/...- 2014-4-12</ref>
*[[西奧多 · 斯福 號航空母艦]] ,一 艘以老羅斯福命名,舷號CVN-71的航空母艦
+
任期内,推行新政帮助美国经济走向复苏;二战期间推动美国支持并加入同盟国阵营,对塑造战后世界秩序发挥了关键作用。他的影响力在雅尔塔会议及联合国的成立中尤其明显,因此他被学者评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同华盛顿和林肯齐名<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5%9B%A0%E6%AD%A4%E4%BB%96%E8%A2%AB%E5%AD%A6%E8%80%85%E8%AF%84%E4%B8%BA%E6%98%AF%E7%BE%8E%E5%9B%BD%E5%8E%86%E5%8F%B2%E4%B8%8A%E6%9C%80%E4%BC%9F%E5%A4%A7%E7%9A%84%E6%80%BB%E7%BB%9F%E4%B9%8B%E4%B8%80%EF%BC%8C%E5%90%8C%E5%8D%8E%E7%9B%9B%E9%A1%BF%E5%92%8C%E6%9E%97%E8%82%AF%E9%BD%90%E5%90%8D&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因此他被学者评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同华盛顿和林肯齐 ],百度知道 - zhidao.baidu.com/q... - 2015-8-9 -  </ref>
*[[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CV-42)]] 一艘以小羅斯福命 ,舷號CVB-42的航空母艦
 
  
== 地名 ==
+
  快速导航    :  词条图册关系表
*[[羅斯福縣 (蒙大拿州)]]
 
*[[羅斯福縣 (新墨西哥州)]]
 
  
== ==
+
  中 文   :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 斯福
[[臺北市]]、[[芝加哥]]及[[纽约|紐約]]等城市皆有命名為[[羅斯福路]]的大道以紀念小羅 斯福 總統。
 
  
{{disambig|L|Cat=三字 名消 义}}
+
外 文 名   :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
 
 +
逝世日期   :  1945年4月12日
 +
 
 +
国    籍 :   美国
 +
 
 +
民    族 :    美利坚人
 +
 
 +
代表作品 :  《罗斯福自述:走出危机》
 +
 
 +
出生日期 :  1882年1月30日
 +
 
 +
出 生 地 :  纽约州海德帕克
 +
 
 +
别   名 :  FDR,小罗斯福
 +
 
 +
职    业 :   政治家、总统
 +
 
 +
毕业院校 :   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
 +
 
 +
主要成就 :   连任四届(第四届任期未满)美国总统(史上任期最长的美国总统)
 +
 
 +
推行新政克服经济大萧条
 +
 
 +
战胜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成功对法西斯宣战
 +
 
 +
带领美国赢得二战胜利
 +
 
 +
三度荣登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展开
 +
 
 +
展开:目录:
 +
1词条概要
 +
2人物档案
 +
3人物年表
 +
4人物经历
 +
早年生活
 +
克服危机
 +
二战初期
 +
第三次当选
 +
美国参战
 +
四次当选
 +
5为政举措
 +
政治
 +
经济
 +
外交
 +
6思想贡献
 +
自由思想
 +
人才思想
 +
非殖民化思想
 +
7轶事典故
 +
8家族情况
 +
家族姓氏
 +
家族成员
 +
9人物评价
 +
总评
 +
其他评价
 +
10人物争议
 +
11后世纪念
 +
地名
 +
纪念馆
 +
 
 +
==词条概要==
 +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美国第32任总统,任期内带领美国赢得二战胜利,三度荣登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1944年第四次当选总统,2005年,被选为美国最伟大人物中的第十位。
 +
 
 +
==人物档案==
 +
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
 +
 
 +
出生:1882年1月30日,海德公园,纽约
 +
 
 +
死于:1945年4月12日,佐治亚
 +
 
 +
父亲:詹姆士·罗斯福
 +
 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
 +
 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
 +
 
 +
母亲:萨拉·德拉诺·罗斯福
 +
 
 +
夫人:安娜·埃利诺·罗斯福(1884-1962),于1905年3月17日结婚
 +
 
 +
子女:安娜·埃利诺·罗斯福(1906-1975);
 +
 
 +
詹姆士·罗斯福(1907-1991);
 +
 
 +
埃利奥特·罗斯福(1910-1990);
 +
 
 +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季尔(1914-1988);
 +
 
 +
约翰·阿斯平沃尔·罗斯福(1916-1981)
 +
 
 +
宗教:Episcopalian 美国新教圣公会教徒
 +
 
 +
教育:毕业于哈佛学院(1903);后又上哥伦比亚法律学校
 +
 
 +
政党:民主党
 +
 
 +
其他政府位置:纽约州立法机关成员,(1911-1913)
 +
 
 +
海军助理部长,(1913-1920)
 +
 
 +
纽约州州长,(1929-1933)
 +
 
 +
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美国31位、第32任总统(1933年3月4日——1937年1月20日,1937年1月20日——1941年1月20日,1941年1月20日——1945年1月20日,1945年1月20日——1945年4月12日 ) 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第四届未任满)的总统。罗斯福在20世纪的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学者评为是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远房堂叔。
 +
 
 +
==人物年表==
 +
 
 +
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
 +
  1882年 1月30日生于纽约海德公园
 +
 
 +
1900~190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后在纽约当律师。
 +
 
 +
1910年当选为纽约州参议员
 +
 
 +
1913~1920年 任海军部副部长
 +
 
 +
1921年 因患脊髓灰质炎下肢瘫痪。
 +
 
 +
1928~1933年任纽约州长。任期内,美国发生严重经济危机,他采取措施,建立救济机构,深得人心。
 +
 
 +
1933-1936年 当选美国总统,推行新政
 +
 
 +
1936-1940年 第二次当选美国总统,继续实行新政
 +
 
 +
1940-1944年 蝉联总统,卷入二战
 +
 
 +
1944年 第四次当选总统
 +
 
 +
1945年 参加雅尔塔会议,两个月后(4月12日)逝世
 +
 
 +
==人物经历==
 +
早年生活
 +
 
 +
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1882年1月30日,罗斯福出生于纽约。其父詹姆斯·罗斯福是外交界和商业界的活跃人物,其母萨拉·德拉诺是出身上层社会且受过国外教育的漂亮女性。詹姆斯比萨拉大26岁。经过母亲实施的启蒙教育之后,罗斯福随家庭教师学习拉丁语、法语、德语、书法、算术和欧洲历史。 罗斯福5岁时跟随父亲去见当时的总统克利夫兰,总统曾给他一个奇怪的祝愿:“祈求上帝永远不要让你当美国总统。”可是他却成了美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统,也是最有威望的总统之一。
 +
 
 +
1896年,罗斯福被送入以培养政界人物为目标的格罗顿学校,开始适应新的环境。 他读书多,见识广,文质彬彬,酷爱体育,擅长网球、高尔夫球,爱好骑马和驾驶帆船。当时,格罗顿公学橄揽球盛行,他就主动组织了拉拉队,当管理员。 他擅长辩论,是“辩论学会”会员,在格罗顿公学他的成绩优良,给人的印象是用讨好人的办法来加强自己的地位,以至于雷克斯福德.特格韦尔认为在格罗顿处理困难问题的作法,成了他在后来的类似情况中言行举止的模式。”[1]从格罗顿公学毕业后,曾一度想进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将来当一名海军军官。但年迈的父亲坚决反对。
 +
 
 +
1900年进入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学、历史学和新闻学。这年,他72岁的父亲去世,留下12万美元的存款,其母从外祖父处继承了130万美元的遗产,大学时代的罗斯福热衷于社会活动,学习成绩并不突出,数次去欧洲旅行,喜欢球类活动。在哈佛他当了校刊《绯红报》的出色助理。他巧妙的利用了堂叔老罗斯福的影响,他要求当时担任纽约州长的堂叔到哈佛来讲演,于是报刊就吸收他为助理人员,恰此时老罗斯福作为麦金利的伙伴与民主党的布赖恩竞选总统。他便主动提出访问校长,埃利奥特校长接见了这个一年级的新生。罗斯福进攻性的对校长说:“如果你的投票代表你的信仰,你就应该乐意把你的影响放在天平上。”埃利奥特回答了他的问题。不但在《绯红报》刊登了富兰克林的独家消息,美国的其它大报也纷纷作了转载。以至于当罗斯福快毕业时,升为该报的主编。为了保持声誉,他又在哈佛读了一年的研究生。
 +
 
 +
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
 +
 
 +
1904年,罗斯福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1905年3月,与埃莉诺(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侄女)结婚。 埃利诺是当时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女,总统亲自参加了结婚仪式,使得结婚非常隆重,但富兰克林发现,大多数人都是因总统而来,由此激发了他从政的决心。1907年,罗斯福从法学院毕业,进入律师事务所任律师。当时,他还为著名旅美侨领、中国致公党创始人的司徒美堂在纽约成立的“安良总堂”当法律顾问长达10年已久。
 +
 
 +
===涉足政界===
 +
 
 +
1910年,罗斯福以民主党人的身份开始涉足政界。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身为共和党人的总统叔叔时,对方怒而骂道:“你这个卑鄙的兔崽子!你这个叛徒……”但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没有改变前进方向。他乘着一辆红色的汽车,每天进行十多次演说,最终当选纽约市参议员。
 +
 
 +
1913年,威尔逊总统任命他为海军助理部长,他在任七年,表现杰出,主张建设"强大而有作战能力的海军",罗斯福在海军中建立了贯穿其一生的影响。1919年,罗斯福为威尔逊的国际联盟计划奔走游说,结果导致1920年竞选副总统失败。虽然此次竞选失败了,但他的作为政治新星的光芒却未曾削减。此后,罗斯福出任马里兰信用与储蓄公司的副董事长,同时又重操律师业。此外,罗斯福还从事各种商业冒险活动。
 +
 
 +
智慧、干练、胸怀宽广、深孚众望,似乎什么都不能阻挡这个39岁的男人迈上政治峰巅的脚步。但是,无情的灾难就在这时降临。
 +
 
 +
1921年8月,罗斯福带全家在坎波贝洛岛休假,在扑灭了一场林火后,他跳进了冰冷的海水,因此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高烧、疼痛、麻木以及终生残疾的前景,并没有使罗斯福放弃理想和信念,他一直坚持不懈地锻炼,企图恢复行走和站立能力,他用以疗病的佐治亚温泉被众人称之为“笑声震天的地方”。在康复期间,罗斯福大量阅读书籍,其中有不少传记和历史著作,却几乎没有经济学或哲学著作。
 +
 
 +
罗斯福的外交思想源于他最钦佩的两位总统。他的远房堂叔西奥多·罗斯福教给他如何捍卫民族利益,达到权力制衡。伍德罗·威尔逊教给他:国际秩序是建立在共同维护和平的基础上的。1928年,在罗斯福夫人的理解与支持下,罗斯福重返政界,参加州长竞选而险胜,于1929年出任纽约州州长(1930年再次当选州长)。纽约可以说是罗斯福培养进行政治活动和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的实验场所。
 +
 
 +
===克服危机===
 +
 
 +
1932年总统竞选是在严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进行的。1932年11月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提出了实行“新政”和振兴经济的纲领。政敌们常用他的残疾来攻击他,这是罗斯福终生都不得不与之搏斗的事情,但是他总能以出色的政绩、卓越的口才与充沛的精力将其变成优势。首次参加竞选他就通过发言人告诉人们:“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我们选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他干的是脑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依靠这样的坚忍和乐观,罗斯福终于在1933年以绝对优势击败胡佛,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
 +
 
 +
在罗斯福首次履任总统的1933年初,正值经济大萧条的风暴席卷美国的时候,到处是失业、破产、倒闭、暴跌,到处可见美国的痛苦、恐惧和绝望。罗斯福却表现出一种压倒一切的自信,他在宣誓就职时发表了一篇富有激情的演说,告诉人们:我们惟一害怕的就是恐惧本身。(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在1933年3月4日那个阴冷的下午,新总统的决心和轻松愉快的乐观态度,“点燃了举国同心同德的新精神之火”。提出了旨在实现国家复兴和对外睦邻友好的施政方针。罗斯福入住白宫后,对内积极推行以救济、改革和复兴为主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新政”抛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领域的干预,实行赤字财政,大力发展公共事业来刺激经济。为了推行新政,罗斯福将一批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律师、专家与学者组成智囊团,征询方针政策问题;通过"炉边谈话"方式,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与反对新政的最高法院进行坚决的斗争并成功地改组最高法院。
 +
 
 +
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美国国会应罗斯福总统之请召开特别会议。罗斯福先后提出各种咨文,督促和指导国会的立法工作。国会则以惊人的速度先后通过《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等。
 +
 
 +
1933-1934年的新政着重"复兴",主要措施有:维持银行信用,实行美
 +
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就职总统
 +
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就职总统
 +
元贬值,刺激对外贸易,限制农业生产以维持农产品价格,避免农场主破产;规定协定价格以减少企业之间的竞争,制止企业倒闭1935-1939年的新政则着重"救济"和"改革",主要措施有:更为有力地运用行政干预,实行缓慢的通货膨胀,广泛开展公共工程建设和紧急救济,实施社会保险,以扩大就业机会和提高社会购买力;进行税制改革,根据纳税能力纳税,分级征收公司所得税和过分利得税等。罗斯福新政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政治制度的信心,强化了联邦政府机构。并由此使美国的工业、农业逐渐全面恢复。第一个任期终了的1936年,面对国民收入50%的增幅,罗斯福娓娓动听地描述道:“此时此刻,工厂机器齐奏乐曲,市场一片繁荣,银行信用坚挺,车船满载客货往来奔驰。”因此,罗斯福在1936年再次当选总统,也就不足为怪了。
 +
 
 +
===二战初期===
 +
 
 +
20世纪30年代中期,德、意、日法西斯在欧洲和亚洲形成两个战争策源地。然而,此时的美国盛行孤立主义。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旨在使美国保持中立的皮特曼决议案。该决议案规定:战争时期禁止美国输出武器装备和信贷,而有效期为两年的"现购自运"条款则授权总统要求在美国购买非军事物资的交战国付现金并用本国船只装运。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孤立主义和中立法无异于对侵略扩张的默许和纵容。为了引导美国及其公众作好反法西斯战争的准备,加强美国防务力量,罗斯福与孤立主义展开了坚决而富有艺术性的斗争。
 +
 
 +
1937年10月,罗斯福在芝加哥参加新建大桥的落成典礼时发表演说,指出:"当某种传染性疾病开始蔓延的时候,为了保护居民的健康,防止病疫流行,社会许可并且共同对患者实行隔离","战争都会蔓延。战争可以席卷远离原来战场的国家和人民。我们决心置身于战争之外,然而我们并不能保证我们不受战争灾难的影响和避免卷入战争的危机;。"隔离演说"遭到猛烈抨击。乃至罗斯福事后不无后怕地说:"你想领个头,但回头一看,身后一个人也没有,这种情况多么可怕啊!"但是,"隔离演说"毕竟向美国公众指出了战争恐怖的存在。
 +
 
 +
1938年1月,罗斯福在特别咨文中敦促立即增加20%的海军建设费。国会经过激烈辩论而于5月通过文森扩充海军法,准许以10亿美元发展海军。这一事实表明,大多数认真思考问题的美国人,已经看到战争的威胁并因而同意加强防务。1938年12月,在罗斯福的倡议下,泛美会议通过《利马宣言》,反映出美洲国家反法西斯的决心。1939年3月,德军进入布拉格之后,美国副国务卿代表总统谴责德国"肆无忌惮的不法行为"和"横行霸道"。
 +
 
 +
1939年9月,德波战争爆发之后,罗斯福不得不发表正式中立声明并实施中立法。在9月21日国会召开的特别会议上,罗斯福企图用禁运政策曾给美国带来的灾难。
 +
 
 +
1940年5 月,英法联军经德军打击而溃败。罗斯福要求国会追加国防拨款,加强战备。为了获得共和党人的支持,罗斯福任命亨利·史汀生为陆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为海军部长。大战期间,美国历任陆军部长为哈里·伍德林(1937年至1940年6月)、亨利·史汀生(1940年6月到1945年9月)。历任海军部长为克劳德·斯旺森(任至1939年)、查尔斯·爱迪生(1940年)、弗兰克·诺克斯(1940年6月至1944年)、詹姆斯·福雷斯特尔(1944年继任)。在英国面临危亡的时刻,罗斯福开始向英国提供武器装备。
 +
 
 +
===第三次当选===
 +
 
 +
1940年总统竞选初期,罗斯福的全部精力集中在扩军备战方面,在罗斯福的影响下,国会批准陆海军的扩充,伯克一沃兹沃思选征兵役法得到通过。9月2日,罗斯福与英国签署协定,将50艘驱逐舰转让给英国,英国则将部分海军基地租借给美国。此项协定意味着正式中立的结束,标志着美国有限参战的开始。1940年7月,当民主党人在芝加哥举行总统提名会议时,代表们仍不清楚罗斯福是否会寻求从华盛顿总统以来就没有先例的第三个任期。对此,罗斯福玩了一个小小的把戏。他通过参议员艾尔本·巴克利向提名会议发表声明,宣布他没有再任下一届总统的愿望和目的,并敦促代表们选举他们中意的无论什么人,然而又通过参议员利斯特·希尔把自己的名字列到提名名单上。然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温德尔·威尔基却大肆发难:"选举罗斯福就意味着把他们的儿子、兄弟和情人送进坟墓。"大会开始酝酿投票。当写有罗斯福作为候选人的名单提交给大会的时候,整个会场乱作一团,代表们以嘘声和喝倒彩声表示强烈反对。罗斯福被迫改变策略,向选民保证他是主张和平的,甚至不惜许下诺言:"你们的孩子不会被送去参加任何外国的战争……我们防御的目的就是防御。罗斯福夫人立时从纽约飞往芝加哥,在会内会外发表讲话,从而很快改变了会场气氛。她说:“现在不是通常时期,而是战争迫近的非常时期,除了我们可以为整个国家利益做些什么这样的问题之外,我们不应为其他任何问题而进行争吵。”罗斯福夫人的话打动了代表们的心。当晚的报纸上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罗斯福夫人的讲话,选民们的情绪也一下子倒向了罗斯福。
 +
 
 +
当时由于世界战争频繁,为保证美国对外政策的一致性,美国人特别是孤立主义者不赞成领导人中途易人,所以55%的选民还是选择了罗斯福。因此罗斯福终于打破了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总统确立的传统,第三次当选为美国总统。
 +
 
 +
1940年12 月,正在加勒比海地区巡视的罗福收到英国首相丘吉尔的特急信件,内称为对付德国军事力量,英国需要大量武器装备,但英国财政不能为美国武器装备交付现金之日即将来临。于是,罗斯福在记者招待会上不提由美国贷款给英国或给英国军用物资的建议,却谈及平常的比方--"我"把花园浇水管借给家宅起火的邻居,以帮助邻居扑灭火灾,而灭火之后邻居是归还水管还是赔偿水管,都好商量;继而在炉边谈话中宣称:"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我要求我们的人民绝对相信我们的共同事业将取得巨大成功"。美国公众对此持赞成态度。
 +
 
 +
1941年1月6日,罗斯福提请国会"授权并拨给充分的款项,去制造更多的军火和多种军用物资,以供移交现在同侵略国家进行实际战斗的国家"。1941年3月,国会通过的租借法案(总统有权将武器装备租借给与美国安全有关的国家)经总统签署而生效。(60%供给英国,32%供给苏联)。租借法案的通过,使美国处于非交战状态,是美国积极干预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里程碑。
 +
 
 +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之后,罗斯福谴责德国的侵略,宣布美国将援助苏联。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纽芬兰举行会谈并发表"大西洋宪章"。该宪章宣称美国和英国不追求领土扩张,也不愿有违背有关民族意愿的领土变更,尊重各民族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
 +
 
 +
===美国参战===
 +
 
 +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国宣战。美国则向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宣战,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珍珠港事件负有责任的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沃尔特·肖特中将和太平洋舰队总司令赫斯本德·金梅尔海军上将于12月17日被解除职务。次年2月和3月,肖特和金梅尔分别以少将和海军少将军衔退役。
 +
 
 +
为了赢得战争,罗斯福下令实施战争动员和改组军队指挥机构。战争结束前,美国武装部队员额达到1514万余人,其中陆军1042万人,陆军航空队230万人(飞机7万余架),海军388万余人(舰船4500艘),海军陆战队59万余人,海岸警备队24万余人。1941年6月成立的科学研究与发展局主管国防科技研究,主要成就有:雷达和电子设备的发展,实战用火箭、炸弹、导弹等的无线电引信,原子弹等。生产管理局于1941年春夏使美国逐渐完成向战时经济的转变。此后,供应品优先分配委员会、战时生产委员会、经济稳定委员会、战时动员委员会(机构职能或交叉,或承继)负责战争物资的生产与分配,保证了美国及其盟国的战争需要。新闻检查局和战时新闻局则负责美国的新闻与宣传工作。自1939年起,罗斯福就对年迈体弱的将军实行强制退役,提拔富有作战指挥能力的人员进入最高指挥阶层。1942年,罗斯福下令在原陆海军联合委员会的基础上,组建参谋长联席会议(由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阿诺德及总统参谋长威廉·李海组成),对武装部队实施统一指挥。
 +
 
 +
罗斯福在20世纪四十年代唤醒了美国对外干涉主义,同时他决定在二战后建立一个维持世界和平的组织——联合国。为了共同研究军事形势和制定联合作战计划,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华盛顿举行"阿卡迪亚"会议(1941年12月),达成的主要协议有:1942年和1943年美国的生产目标;成立"军需品分配委员会",统筹分配军需品,成立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协调盟军的联合作战;太平洋地区成立美英荷澳盟军司令部;组建中国战区(同时组建中缅印战区美军怀念部);重申盟国战略为"欧洲第一"即首先战胜纳粹
 +
 
 +
雅尔塔会议 巨头(中为罗斯福)
 +
德国;拟定《联合国家宣言》。
 +
 
 +
1942年元旦,在罗斯福的倡导下,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李维诺夫)中(宋子文)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值得提出的是,在签字的时候,中国以“四大国”之一的身份签 ,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1月6日,罗斯福向美国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时所说:“千百万中国人民顶住了轰炸和饥荒,在日本武装和装备占优势的情况下仍然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了侵略者。”2月7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所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中国人民,武装起来的和没有武装的都一样,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对于在装备上占极大优势的敌人进行了差不多五年坚决抗击所表现出的顽强,乃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
 +
 
 +
1942年上半年,北非英军屡遭失败,盟国面临的军事形势极为不利。为了摆脱军事困境和作为盟军不能于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补偿,罗斯福不顾马歇尔的反对,和丘吉尔一道决定盟军实施北非登陆计划。北非作战消灭了该区的德意军队。
 +
 
 +
1943年初,罗斯福和丘吉尔率领有关指挥与参谋人员赴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军事会议。会议决定:1943年进攻西西里,进攻法国的作战延至1944年。宣布轴心国无条件投降原则。在会议结束后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罗斯福宣称:"法西斯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不是说要消灭德、意大利、日本的所有居民,但是确是要消灭这些国家里的基于征服和奴役其他人民的哲学思想"。8月同丘吉尔在魁北克举行会议,讨论盟军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的“霸王”计划。
 +
 
 +
从1943年起,同盟国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为了协调盟国的作战行动和探讨盟国的战后政策,罗斯福先后与盟国首脑举行一系列重要会议。
 +
 
 +
1943年3月,罗斯福即与艾登谈及战后成立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的问题。在罗斯福的努力下,国会同意美国参加此种国际组织。
 +
 
 +
5月,罗斯福、丘吉尔及有关指挥与参谋人员在华盛顿举行"三叉戟"会议,决定:夺取亚速尔群岛以提供新的海空军事基础;加强对德国的空袭;训令艾森豪威尔在占领西西里之后即着手准备进攻意大利本土;次年5月1日为实施"霸王"计划的日期;制定详细计划,在太平洋地区发动打新的攻势。
 +
 
 +
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意大利政府垮台之后,罗斯福和丘吉尔于8月魁北克召开"象限"会议,决定与新政府谈判停战。但是,盟军仍在为争夺意大利而与德军作战。
 +
 
 +
11月,罗斯福与丘吉尔、蒋介石在埃及举行开罗会议。会议讨论了中国和缅甸的军事形势并决定实施"安纳吉姆"计划,签署了三国"开罗宣言"。宣言规定,三国旨在剥夺日本自一战以来在太平洋地区所提的一切岛屿,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国,使朝鲜获得自由与独立。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
 +
 
 +
开罗会议之后,罗斯福、丘吉尔一行即前往伊朗与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举行德黑兰会议。会议主要讨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意大利地区的军事行动和太平洋的进攻作战、德国投降后苏联的对日作战、波兰边界、战后德国的处置以及建立战后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等问题。会议重申盟军将于1944年5月实施"霸王"计划。罗斯福为了让马歇尔留在华盛顿,决定任命艾森豪威尔为实施"霸王"计划的盟军最高司令。
 +
 
 +
1944年6月5日(因气候原因而由5月1日延迟),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实施"霸王"作战计划,欧洲第二战场形成。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了最紧要的关头,美国的总统大选也同时迫近。美国舆论普遍认为,关键时刻行政首脑不宜更替。美国民主党政府警告选民:“行到河中最好别换船。”
 +
 
 +
===四次当选===
 +
 
 +
罗斯福选中哈里·S·杜鲁门为自己竞选的伙伴。开始,杜鲁门感到突然,认为自己从来没有进 行过这种竞选活动,担心对罗斯福的前途无补。经罗斯福劝解,他才最后答应。为了赢得竞选,罗斯福驳斥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托马斯·E·杜威的“疲惫不堪的老人”的抨击,公开了他的医生罗斯· 麦金太尔海军中将向人出示的一份健康证明书的情景,并示威性地在恶劣的天气中进行竞选活动。
 +
 
 +
1944年11月17日,罗斯福再次以53%的得票率第四次当选为美国总统。
 +
 
 +
1944年他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在财政、贸易、食品和农业等领域实行比较开放的政策。总之,他看住了美国,他是唯一能够阻止美国重犯孤立主义错误的人。
 +
 
 +
1945年2月,罗斯福和丘吉尔、斯大林在克里米亚半岛举行雅尔塔会议。会议主要讨论战后德国的处置、波兰与东欧政府、联合国、苏联对日作战等问题。会议重申纳粹德国必须无条件投降。
 +
 
 +
在这一任期里 ,罗斯福只担任了73天职务就在佐治亚州与世长辞了。这样,富兰克林·罗斯福一连任了四届,12年又39天的总统,是第一位任期超过两届、打破华盛顿先例的总统。由于1951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条的限制,他将是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位任期达四届的总统。 罗斯福4次当选美国总统,除了战争因素,究竟有无成功的秘诀呢?答案是肯定的。罗斯福的权威传记作家詹姆斯·伯恩斯,经过大量研究而得出以下结论:抓住公众舆论;善于选择时机;关心政治细节;注意内部的派别之争;个人的魅力和政治上的技巧。罗斯福连任4届总统,对于美国政治制度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是极为重要的。 罗斯福空前绝后地连任四届美国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非常状态使美国人民赋予他巨大的权力。二战结束后,美国的实力达到了巅峰。
 +
 
 +
==为政举措==
 +
政治
 +
 
 +
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表达了他对复兴国家经济的决心。因而怀抱各种不同政见的人都成为他的同盟者,其“新政”得以顺利实施。罗斯福使其政府成员在地理上、政治上均保持平衡,其中有自由派民主党员,也有保守派民主党员;有三位共和党员,还有一位女部长。他的立法计划面向广大选民,设法帮助美国经济中主要的利益集团,并争取共和党员的支持。
 +
 
 +
1935年1月,第一例有关“新政”的案件被呈到联邦最高法院。此后,12个重要的新政法案被保守的最高法院否决。1937年2月5日,成功连任总统的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一份司法改革法案,提出联邦法官满70岁后6个月之内未退休,总统可任命一名新的法官到原法官工作之法院工作,最高法院大法官人数由9人增加为15人。 这被称为“法院填塞计划”。 在1937年3月的“炉边谈话”中,罗斯福称,最高法院的法官们已经越界,变成“国会的第三党派”,他是为了给最高法院注入新鲜血液,法官们应该明白美国人生活中的新变化。
 +
 
 +
罗斯福的计划引发巨大争议。 1937年3月,国会仅仅通过了规定法官退休内容的《最高法院退休制度法案》,“填塞”计划受到重挫。最高法院也转变态度,于3月29日以5票对4票的结果,支持华盛顿州的最低工资立法。当年5月,保守派大法官德万特退休,罗斯福得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提名新的大法官。此后5年中,原来9 大法官中有7人退休或死去,罗斯福几乎重新完全塑造了最高法院。
 +
 
 +
===经济===
 +
 
 +
参见:罗斯福新政
 +
 
 +
①整顿财政金融体系:银行休业整顿,恢复银行的信用,这是一种应急性措
 +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
施,旨在迅速稳定金融资本市场。真正具有改革性意义的措施则是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它实际上是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具体实践。这一货币政策的推行必然是宣布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可以提高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刺激出口,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地促进美国国内公共工程事业的发展。庞大的工程开支,来自于政府的财政干预,部分开支就是美元贬值造成通货膨胀所得。但是由于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美元贬值必然加剧其它各国的经济困难,推迟了他们的经济复兴。
 +
 
 +
②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中心措施是通过工业复兴法,其目的在于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但并未触及企业的所有制。其中有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的规定,则起了扩大消费、提高生活水平、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9]
 +
 
 +
③调整农业的政策。实际上是政府通过奖励补偿等手段来压缩农业产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这样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利于环境保护。国家收购农产品等措施则起了国家监督调节经济的作用。
 +
 
 +
④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等系列措施,实际上通过扩大内需来刺激生产发展,起到了调节生产与 费矛盾的作用,同时由国家调节再分配。
 +
 
 +
===外交===
 +
 
 +
===邻政策===
 +
 
 +
1933年,罗斯福政府承认苏联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同时为了搞好与拉丁美洲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睦邻政策”。早在罗斯福上台之初,在其就职演说中声称:“在世界政治领域里,我将使本国遵循睦邻政策。”随后,美国对拉美政策作了某些调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在政治上,主张任何美洲国家不应干涉另一个美洲国家的内政;在经济上,则要奉行美洲国家之间互惠贸易协定。12月,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举行的第七次泛美会议上,美国国务卿赫尔代表罗斯福政府首次签字同意美洲各国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表示要放弃对美洲各国的“干涉权”。为此,美国于1934年废除了“普拉特修正案”,也就是放弃干涉古巴内政的特权。在墨西哥放弃驻军的权利。在海地和尼加拉瓜撤出了美国占领军。在巴拿马放弃其干涉内政的权利。在经济上,美国与拉美国家签订“互惠贸易协定”,增加对拉美各国的“经济援助”。1934年8月美国同古巴签定美国同拉美国家间的第一个贸易互惠协定。到1939年底,美国已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贸易互惠协定。
 +
 
 +
值得指出的是,罗斯福政府的“睦邻政策”并没有真正停止对拉美国家内政的干涉。实际上,在两次大战之间,美国政府也还时常采用包括武装干涉在内的各种手段干预拉美国家事务。著名的例子有:1933年古巴独裁者马查多被推翻与圣马丁政府上台以后,罗斯福就曾派遣30艘兵舰,进行干涉;1934年美国训练的尼加拉瓜国防军,谋杀了尼加拉瓜的民族英雄桑地诺将军;以及支持与扶植拉美地区反动独裁政府。
 +
 
 +
罗斯福政府的“睦邻政策”为美国资本进入拉丁美洲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美国垄断财团在拉美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据有关数字,1930至1938年九年中,美国垄断组织在拉美以利润、利息和其他方式获得的收入达到13.1亿美元。到二战前夕,美国在拉美进出口份额上已超过英国;美国在拉美的投资额已接近英国;美国垄断组织控制了拉丁美洲很大份额的铁矿、铜矿、白银、锌及石油的开采。
 +
 
 +
罗斯福政府的“睦邻政策”还有利美国对拉美地区政治的控制。拉美各国,尤其是一些南美国家,对与自己同处美洲大陆,并与自己一样通过独立战争获得独立的美国原本抱有一种亲近感,1823年的《门罗宣言》也曾在拉美国家中引起积极的反响。但美国的形象逐渐被自己在拉丁美洲的侵略扩张行为破坏了。1880~1914年,美国鼓吹整个西半球地区具有共同的感情和共同的利益,试图在整个西半球范围内组建一个国家联盟。在美国国务卿詹姆斯·布莱恩的倡议下,第一届泛美会议于1889年在华盛顿举行,1901年在墨西哥召开第二次泛美会议,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第四届美洲国家国际会议上,建立了泛美联盟,成为一个常设机构,并由美国国务卿担任常任主席。但由于美国在这一时期在拉美采取咄咄逼人的侵略行径,拉丁美洲各国对美国的动机抱有怀疑与担心,所以在20世纪的前30年对美国的建立国家联盟的想法不太热心。又由于历史文化上拉丁美洲与欧洲大陆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拉美国家甚至出现了想通过国联实行联欧抗美的趋势。自1933年罗斯福在蒙得维的亚举行的第七次泛美会议上宣布其“睦邻政策”后,泛美主 在美洲大陆重新抬头。美国在二战前夕和二战时期多次召集泛美会议,按美国的旨意统一美洲各国对二战的态度。大战结束以后,美国为了镇压拉丁美洲日益增长的人民民主革命运动,以反对来自西半球以外的“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于1948年3月至5月在波哥达召开了第九次泛美会议。这次会议把组织较为散漫的“泛美体系”,改组为“美洲国家组织”,把原有的“泛美联盟”改为这一新组织的秘书处。泛美会议和美洲国家组织成了美国利用来控制拉美各国的政治工具。
 +
 
 +
===二战政策===
 +
 
 +
1941年8月,罗斯福和英首相丘吉尔会于军舰上,并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宣布《大西洋宪章》,包括民族自决、扩大经济机会、消除恐惧与匮乏、海上自由、裁军等内容。12月7日,日本突然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11日,德、意对美宣战。参战后,罗斯福动员了全部工业积极从事军事生产。此时美国的军工生产约为德、日之总和;1944年则达到轴心国生产之两倍。战争期间,他将精力专注于战略问题,与盟国磋商未来之和平规划。
 +
 
 +
1943年1月,宣布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一原则。他认为战争与和平之维护有赖于与苏联保持友好关系。
 +
 
 +
1943年,罗斯福、丘吉尔与斯大林在德黑兰会晤。罗斯福与斯大林相处颇为融洽。
 +
 
 +
1945年2月,三巨头再度在克里米亚的雅尔塔会晤,那时欧洲战场战争已近尾声。美国预计日本能再战1年半左右。原子弹虽在制造,但美未曾预计其威力能达到后来实际发生的巨大程度。罗斯福及其军事顾问急欲争取苏联在亚洲出一臂之力。斯大林许诺了对日作战。罗斯福、丘吉尔也在远东向苏联作出让步。罗斯福希望建立一个有效的国际组织,即联合国,以维护战后和平。
 +
 
 +
==思想贡献==
 +
自由思想
 +
在1941年1月6日致国会的咨文中,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根据租借法案,把必要的武器装备提供给那些总统认为其防御对美国利益至关重要的国家。由于战 争逼近,他宣布了四项「人类的基本自由」这项宣布,被认为是关于美国人民准备为之奋斗的原则的最简要声明。被罗斯福称为四大自由的分别是:表达意见的自由,崇拜的自由,不虞匮乏的自由,免除恐惧的自由。
 +
 
 +
第一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发表言论和表达意见的自由。
 +
 
 +
第二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人人有以自己的方式来崇拜上帝的自由。
 +
 
 +
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这种自由,就世界范围来讲,就是一种经济上的融洽关系,它将保证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居民都过健全的、和平时期的生活。
 +
 
 +
第四是免除恐惧的自由——这种自由,就世界范围来讲,就是世界性的裁减军备,要以一种彻底的方法把它裁减到这样的程度:务使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向全世界任何地区的任何邻国进行武力侵略。
 +
 
 +
===人才思想===
 +
 
 +
罗斯福毕业于号称政治家和外交官摇篮的哈佛大学,主攻法律,但他不喜欢法律。作为领袖人物,罗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
 +
 
 +
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
 +
无二的的“智囊团”并能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早在担任州长时,罗斯福就开始罗织各方面专家,组建顾问班子。到入主白宫时,这个班子已初具规模, 后经挑选、扩充,日臻完善,形成了他的“智囊团”。其中人员包括特格韦尔、 阿道夫·伯利和雷蒙德·莫利这样的经济专家,马歇尔这样的参谋人才,霍普金斯这样的外交活动家。 “智囊团”比国务院班子灵活,不讲究资历,甚至超越党派。正是这批智囊人物,成为罗斯福作出决策时的主要思想来源。
 +
 
 +
罗斯福初任总统时,工厂停工、银行倒闭、农民破产。罗斯福的首要任务就是对付经济危机。他没有管理企业的经验,但他却运用了“智囊团”经济专家们的智慧。由于这批经济学家出谋划策,反危机的“新政”得以顺利推行。在“新政”头100 天,罗斯福就签署了15 项重大法令,这些法令的草案,主要来源于其智囊人物。到1935年,生产、就业和制造业工资总额的指数就取得大幅度回升的成就。不懂经济的总统奇迹般地恢复了美国的经济元气。 1941年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罗斯福又一次求助于他的“智囊团”。他的大部分智 囊人物,包括精通战略的马歇尔,在分析了轴心集团各国的战争潜力、战略地位以后认为德国是轴心集团主力,击败了德国,日本就必败无疑。于是提出了“先欧后亚”的建议。罗斯福据此作出了战略决策, 在太平洋取守势, 集中力量于大西洋方面。 历史证明, “先欧后亚” 是当时最佳的战略选择。
 +
 
 +
除博采“智囊团”的建议外,罗斯福也把执行权交给智囊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比人力、比智力、比科技、比工业和资源的总体战。指挥作战已不像拿破仑时代那样凭直觉而是要依靠军事科学。罗斯福远不是军事专家,但他大胆起用军事人才。在太平洋战场,他依赖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在中印缅战区,他让史迪威独当一面;在欧洲,他让艾森豪威尔全权指挥远征军。最后,在华盛顿,还有一个可以信赖的马歇尔,以陆军参谋长的头衔节制三军。作为总司令,罗斯福不像希特勒那样去背诵某一兵器的月产量;也不像斯大林那样守在电话机旁指挥每一个战役;更不像丘吉尔那样亲抵北非沙漠干涉某一个炮兵连的调动。他很少过问战术问题,这样,参谋长们就能以军事专家的眼光,独立判断,相机行事。事实证明,这是最符合现代战争要求的指挥结构。总统由此可腾出时间潜心研究大战略,而参谋长们也就有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
 +
 
 +
===非殖民化思想===
 +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美国国务院即着手研究战后世界安排问题,殖民地是其中重要内容。美国计划战后在殖民地建立国际托管制度,这来源于罗斯福的非殖民化思想。罗斯福的非殖民化思想最早可追溯到1941年英美签署的《大西洋宪章》。在《宪章》中两国宣称,支持民族自决和独立,“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在与英国首相丘
 +
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图册
 +
 
 +
吉尔讨论时,罗斯福坚持《宪章》不仅适用于欧洲,也适用于全世界各地,包括殖民地在内。《大西洋宪章》是美国战后世界安排的指导性文件,它不但确立了“机会均等”、“贸易自由”、“航行自由”等对美国有利的原则,而且成为罗斯福推行非殖民化政策的旗帜。
 +
 
 +
在以后的国际会议以及与下属谈话中,罗斯福多次谈及对殖民地实行国际托管的设想。1942年6月1日,他在与来访的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会谈时提出了由国际组织托管各国殖民地的主张,并且以印度支那、马来属邦和荷属东印度为例。1943年3月他又向英国外交大臣艾登表示,在击败日本后,并非远东所有殖民地都将归还给原来的宗主国,一些不能立即独立的殖民地应置于联合国的国际托管之下。在1943年10月举行的英美苏外长会议上,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提交了一份由罗斯福起草的文件,提出设立专门的国际托管机构,把殖民地由一国托管转变为国际托管。在以后的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上,托管问题均被列为会议议题。
 +
 
 +
==轶事典故==
 +
奇怪祝福
 +
 
 +
罗斯福5岁时跟随父亲去见当时的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小小的罗斯福给总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临走时,总统却给了他一个奇怪的祝福:“祈求上帝永远不要让你当美国总统。”可是他却成了美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也是最有威望的总统之一。
 +
 
 +
===狗在乎===
 +
 
 +
在1944年的一次访问期间,有传言称罗斯福不慎将他的爱犬法拉丢在了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岛上,为了找回法拉,他竟然下令派遣一艘驱逐舰去营救法拉。此时,正值总统大选之际,共和党人借此机会对其大加攻击,罗斯福大胆回击:“对于共和党人的攻击,我不在乎,我妻子不在乎,我的儿子也不在乎,但我的狗法拉,它在乎!”罗斯福语出惊人,迅速变被动为主动,重新赢得选民支持。在华盛顿的罗斯福塑像旁,也伫立着法拉的塑像,而法拉的小脑袋已经被络绎不绝的游客摸得光滑如镜。
 +
 
 +
===连任感想===
 +
 
 +
1944年,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先驱论坛报》的一位记者采访他,就他连任总统之事问他有何感想。罗斯福笑而不答,请记者吃一片三明治。记者觉得这是殊荣,很快就吃下去了。罗斯福又请他吃第二片,记者受宠若惊,又吃下去了。这时,罗斯福又请他吃第三片,虽然肚子已不需要了,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吃下去。这时罗斯福微笑着说:“现在已经不用回答你的问题了,因为你已经有了亲身的感受。”
 +
 
 +
===集邮大家===
 +
 
 +
罗斯福也是一位集邮大家,但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位高产的邮票设计师,一生共设计了183枚邮票,其中8枚还获过奖。罗斯福设计的第一枚邮票是“南极探险”邮票。罗斯福的好朋友伯德在准备南极探险的时候发生了资金短缺,罗斯福决定亲自设计、发行一枚南极探险的纪念邮票来资助伯德。
 +
 
 +
他要求美国邮政将贴有这枚纪念邮票的信件投递到美国在南极的小美洲基地,盖戳后寄回,作为一个集邮老手,总统深知集邮者会为一个珍贵的南极基地纪念邮戳而慷慨解囊,于是,这种加盖“小美洲”纪念戳的实寄封收费53美分,其中3美分是南极探险邮票的面值,另外50美分是“盖戳费”,全部用于赞助伯德的南极探险。
 +
 
 +
不集邮的伯德怎么也想不出这样的筹款高招,他对罗斯福表示了十二万分的感激。当然,作为回报,罗斯福则要求伯德“顺道”带回一个实寄封。
 +
 
 +
==家族情况==
 +
家族姓氏
 +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远房堂兄[2]西奥多·罗斯福是第26任美国总统,故在中文环境里
 +
 
 +
常称富兰克林·罗斯福为“小罗斯福”总统,而称西奥多·罗斯福为“老罗斯福”总统。美国人通常以其姓名英文缩写FDR称之。
 +
 
 +
罗斯福是英语化的荷兰姓“vanRosevelt”或“vanRosenvelt”,原意为“玫瑰田”。
 +
 
 +
作为纽约州最富有和最古老的家族之一,罗斯福家族在政治以外的其他领域也卓然有成。罗斯福的堂姐埃伦·罗斯福是1890年美国国家网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和双打冠军,并入选国际网球名人堂。
 +
 
 +
罗斯福的母亲用她最喜欢的叔父富兰克林·德拉诺的名字为罗斯福取名。德拉诺家族的祖先于1621年来到美洲,名为菲利普·德拉诺耶(PhilipedelaNoye),是第一位在新世界登陆的雨格诺派新教教徒。其家族姓氏随后英语化,变成了德拉诺(Delano)。
 +
 
 +
===家族成员===
 +
 
 +
人物关系 中文名 英文名
 +
父亲 詹姆斯·罗斯福一世 James Roosevelt I
 +
母亲 萨拉·安·德拉诺·罗斯福 Sara Ann Delano Roosevelt
 +
兄弟 詹姆斯·罗斯福·罗斯福(同父异母) James Roosevelt Roosevelt
 +
妻子 安娜·埃莉诺·罗斯福 Anna Eleanor Roosevelt
 +
长女 安娜·埃莉诺·罗斯福·达尔·波蒂格·霍尔斯特德
 +
Anna Eleanor Roosevelt Dall Boettiger Halsted
 +
 
 +
二儿子 詹姆斯·罗斯福二世 James Roosevelt II
 +
三儿子 埃利奥特·罗斯福 Elliott Roosevelt
 +
四儿子 小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Jr.
 +
 
 +
五儿子 约翰·阿斯平沃尔·罗斯福 John Aspinwall Roosevelt
 +
==人物评价==
 +
总评
 +
作为政治家,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美国历史上既最受人尊敬,也最被人憎恨。他的政敌认为他浅薄、无能、狡猾;而其拥护者则称他是美国经济的救星,认为他是全世界民主政治的保卫者。一般人都承认:作为政治领袖,他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在他的政府中容纳了各种观点的领袖人物。许多专家认为:尽管偶尔有混乱现象,但罗斯福政府的行政效率还是很高的。
 +
 
 +
罗斯福无疑是一个时代的伟人,但又是一个执著地追求美国现实利益的总统,他的行为方式更多地体现出了实用主义的倾向。正是这种不拘泥于教条理论的务实态度,才使罗斯福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
 
 +
===其他评价===
 +
 
 +
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
 +
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
 +
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
 +
《美国史》一书的作者拉夫尔·德·贝茨评论说:“罗斯福或许还不能被认为是一个知识界领袖,在许多领域,他的造诣并不深,也不是一个见地卓绝的思想家。 或许正因为如此,罗斯福才不像丘吉尔那样,事必躬亲。而强大的‘智囊团’弥补了他专业知识的缺陷,保证了他政治上的成功。”
 +
 
 +
罗斯福的传记作家让·爱德华·史密斯在2007年如此说:“他把自己从轮椅上举起,把整个国家自屈服中解放。”
 +
 
 +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关于罗斯福逝世的记载:的确,罗斯福可以说是在战争的最高潮的时刻,而且正当最需要他的权威来指导美国政策的时候死去的。我跟这位卓越人物的关系,在我们共同工作的漫长而充满惊涛骇浪的岁月中,曾经起过极其巨大的作用。现在这些关系已经告终,一种深沉而无可挽回的损失之感把我压倒。请接受我对于你的悲痛的损失的最深切的同情。这也是英国和全世界各地自由事业的损失。我对你们全家深切同情。
 +
 
 +
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们一致认为,罗斯福与华盛顿、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总统。
 +
 
 +
阿瑟·施莱辛格在《外交事务》撰文指出:罗斯福是一个忠实的威尔逊主义者,他相信集体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最终目标,他的战时政策保证了美国成为联合国的一个成员,作为威尔逊的信徒,罗斯福实现了威尔逊集体安全的理想。
 +
 
 +
==人物争议==
 +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
 
 +
罗斯福的民权记录一直受到很大争议。
 +
 
 +
他对广大的弱势族群来说是一个英雄,特别是非裔美国人、天主教徒、以及犹太人。在新政救济程序中对非裔和美国原住民有不错的待遇,尽管他们都不在WPA与CCC担任重大的领导角色。罗斯福需要南方民主党人支持他的新政计划,因此,他决定不推动反私刑立法,因为那样一来可能会危及他所提最优先项目的通过。罗斯福非常成功地吸引了绝大多数的非裔、犹太人、天主教徒加入和他的新政联盟。从1941年起,罗斯福总统颁布了一系列行政命令,旨在保障种族、宗教、少数民族平等分享新的战时工作。他推动政府接纳非裔美国人在军中担任更好的职位。
 +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于1942年作出最后决定下令拘留日裔、意大利裔、和德裔美国人(许多人一直到战后才释放)。自1960年代起他被指控不采取果断的行动以防止制止大屠杀造成6百万犹太人死亡。批评者指出,在1939年大屠杀发生时,936位犹太难民在圣路易斯号客轮上被剥夺了庇护权,不允许其进入美国。
 +
 
 +
==后世纪念==
 +
地名
 +
 
 +
法国里昂BRON区有条街道名为富兰克林·罗斯福街。
 +
台湾台北市与新店区间有一条六线(部份八线)大道,亦称作罗斯福路,即纪念罗斯福总统,台北捷运新店线位于其下方。
 +
1945年至1949年间,天津市和平区的和平路,当时曾名为罗斯福路。
 +
为纪念罗斯福总统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和对中国抗战的援助,“国立罗斯福图书馆”在重庆设立后,于1947年5月1日正式对重庆市民试开放。1949年11月30日,其更名为“国立西南人民图书馆”。1955年5月,与原重庆市人民图书馆、原重庆市北碚区图书馆三馆合并,组成“重庆市图书馆”。1987年,更名为“重庆图书馆”。2007年重庆图书馆迁往新址后,原址作为“罗斯福图书馆旧址”对外开放,主要收藏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抗日战争重要历史文件。2019年1月22日,“国立罗斯福图书馆”的复刻版“重庆图书馆两江国际影视城分馆”正式对外开放。[3]
 +
1962年连接美国缅因州卢贝克的缅因州国道189和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的坎波贝洛岛的大桥建成,该桥被命名为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大桥。
 +
===纪念馆===
 +
罗斯福的墓碑
 +
罗斯福纪念馆坐落于华盛顿特区,与位于潮汐湖(TidalBasin)旁的杰佛逊纪念堂为邻,并且他的头像出现在10美分硬币上(美国人亦称其为罗斯福10美分)。许多公园和学校,以及一艘[[航空母舰]]和一座巴黎的地铁站以及在美国及世界各个角落数以百计的街道和广场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
 
 +
 
 +
参考资料:
 +
1.
 +
富兰克林·罗斯福--军事频道-中华网
 +
2.
 +
西奥多·罗斯福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叔叔?
 +
豆瓣 2018-02-21 [引用日期2018-02-21]
 +
3.
 +
“国立罗斯福图书馆”亮相两江国际影视城
 +
人民网 [引用日期2019-04-15]
 +
词条标签:
 +
二战 政治人物 元首 人物 二战人物
 +
==视频==
 +
===美式霸权主义奠基人,引领二战三巨头,罗斯福总统的激荡人生路===
 +
{{#iDisplay:y3245dpvfcm|寬度|高度|qq}}
 +
==参考来源==
 +
 
 +
[[Category:政府官员]]
 +
[[Category:軍政事件]]

於 2021年5月15日 (六) 10:40 的最新修訂

羅斯福
羅斯福
原文名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出生 1882年1月30日
紐約州海德帕克
逝世 1945年4月12日
國籍 美國
別名 FDR,小羅斯福
職業 政治家、總統
知名作品 《羅斯福自述:走出危機》

羅斯福(美國民主黨藉政治家,美國第32任總統)」一般是指「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美國民主黨藉政治家,美國第32任總統)[1]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出生於紐約州,先後畢業於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美國民主黨籍政治家,美國第32任總統,美國歷史上唯一連任4屆(第4屆未任滿)的總統[2]。 任期內,推行新政幫助美國經濟走向復甦;二戰期間推動美國支持並加入同盟國陣營,對塑造戰後世界秩序發揮了關鍵作用。他的影響力在雅爾塔會議及聯合國的成立中尤其明顯,因此他被學者評為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同華盛頓和林肯齊名[3]

快速導航 : 詞條圖冊關係表

中 文 名 :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外 文 名 :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逝世日期 : 1945年4月12日

國 籍 : 美國

民 族 : 美利堅人

代表作品 : 《羅斯福自述:走出危機》

出生日期 : 1882年1月30日

出 生 地 : 紐約州海德帕克

別 名 : FDR,小羅斯福

職 業 : 政治家、總統

畢業院校 : 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

主要成就 : 連任四屆(第四屆任期未滿)美國總統(史上任期最長的美國總統)

推行新政克服經濟大蕭條

戰勝美國國內孤立主義,成功對法西斯宣戰

帶領美國贏得二戰勝利

三度榮登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 展開

展開:目錄: 1詞條概要 2人物檔案 3人物年表 4人物經歷 早年生活 克服危機 二戰初期 第三次當選 美國參戰 四次當選 5為政舉措 政治 經濟 外交 6思想貢獻 自由思想 人才思想 非殖民化思想 7軼事典故 8家族情況 家族姓氏 家族成員 9人物評價 總評 其他評價 10人物爭議 11後世紀念 地名 紀念館

詞條概要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美國第32任總統,任期內帶領美國贏得二戰勝利,三度榮登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1944年第四次當選總統,2005年,被選為美國最偉大人物中的第十位。

人物檔案

富蘭克林· 德拉諾·羅斯福

出生:1882年1月30日,海德公園,紐約

死於:1945年4月12日,佐治亞

父親:詹姆士·羅斯福

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
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

母親:薩拉·德拉諾·羅斯福

夫人:安娜·埃利諾·羅斯福(1884-1962),於1905年3月17日結婚

子女:安娜·埃利諾·羅斯福(1906-1975);

詹姆士·羅斯福(1907-1991);

埃利奧特·羅斯福(1910-1990);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季爾(1914-1988);

約翰·阿斯平沃爾·羅斯福(1916-1981)

宗教:Episcopalian 美國新教聖公會教徒

教育:畢業於哈佛學院(1903);後又上哥倫比亞法律學校

政黨:民主黨

其他政府位置:紐約州立法機關成員,(1911-1913)

海軍助理部長,(1913-1920)

紐約州州長,(1929-1933)

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美國31位、第32任總統(1933年3月4日——1937年1月20日,1937年1月20日——1941年1月20日,1941年1月20日——1945年1月20日,1945年1月20日——1945年4月12日 ) 美國歷史上唯一蟬聯四屆(第四屆未任滿)的總統。羅斯福在20世紀的經濟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學者評為是美國最偉大的三位總統之一。美國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是富蘭克林·羅斯福的遠房堂叔。

人物年表

富蘭克林· 德拉諾·羅斯福   1882年 1月30日生於紐約海德公園

1900~1907年就讀於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後在紐約當律師。

1910年當選為紐約州參議員

1913~1920年 任海軍部副部長

1921年 因患脊髓灰質炎下肢癱瘓。

1928~1933年任紐約州長。任期內,美國發生嚴重經濟危機,他採取措施,建立救濟機構,深得人心。

1933-1936年 當選美國總統,推行新政

1936-1940年 第二次當選美國總統,繼續實行新政

1940-1944年 蟬聯總統,捲入二戰

1944年 第四次當選總統

1945年 參加雅爾塔會議,兩個月後(4月12日)逝世

人物經歷

早年生活

富蘭克林· 德拉諾·羅斯福1882年1月30日,羅斯福出生於紐約。其父詹姆斯·羅斯福是外交界和商業界的活躍人物,其母薩拉·德拉諾是出身上層社會且受過國外教育的漂亮女性。詹姆斯比薩拉大26歲。經過母親實施的啟蒙教育之後,羅斯福隨家庭教師學習拉丁語、法語、德語、書法、算術和歐洲歷史。 羅斯福5歲時跟隨父親去見當時的總統克利夫蘭,總統曾給他一個奇怪的祝願:「祈求上帝永遠不要讓你當美國總統。」可是他卻成了美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總統,也是最有威望的總統之一。

1896年,羅斯福被送入以培養政界人物為目標的格羅頓學校,開始適應新的環境。 他讀書多,見識廣,文質彬彬,酷愛體育,擅長網球、高爾夫球,愛好騎馬和駕駛帆船。當時,格羅頓公學橄攬球盛行,他就主動組織了拉拉隊,當管理員。 他擅長辯論,是「辯論學會」會員,在格羅頓公學他的成績優良,給人的印象是用討好人的辦法來加強自己的地位,以至於雷克斯福德.特格韋爾認為在格羅頓處理困難問題的作法,成了他在後來的類似情況中言行舉止的模式。」[1]從格羅頓公學畢業後,曾一度想進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將來當一名海軍軍官。但年邁的父親堅決反對。

1900年進入哈佛大學,攻讀政治學、歷史學和新聞學。這年,他72歲的父親去世,留下12萬美元的存款,其母從外祖父處繼承了130萬美元的遺產,大學時代的羅斯福熱衷於社會活動,學習成績並不突出,數次去歐洲旅行,喜歡球類活動。在哈佛他當了校刊《緋紅報》的出色助理。他巧妙的利用了堂叔老羅斯福的影響,他要求當時擔任紐約州長的堂叔到哈佛來講演,於是報刊就吸收他為助理人員,恰此時老羅斯福作為麥金利的夥伴與民主黨的布賴恩競選總統。他便主動提出訪問校長,埃利奧特校長接見了這個一年級的新生。羅斯福進攻性的對校長說:「如果你的投票代表你的信仰,你就應該樂意把你的影響放在天平上。」埃利奧特回答了他的問題。不但在《緋紅報》刊登了富蘭克林的獨家消息,美國的其它大報也紛紛作了轉載。以至於當羅斯福快畢業時,升為該報的主編。為了保持聲譽,他又在哈佛讀了一年的研究生。

富蘭克林· 德拉諾·羅斯福

1904年,羅斯福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1905年3月,與埃莉諾(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侄女)結婚。 埃利諾是當時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侄女,總統親自參加了結婚儀式,使得結婚非常隆重,但富蘭克林發現,大多數人都是因總統而來,由此激發了他從政的決心。1907年,羅斯福從法學院畢業,進入律師事務所任律師。當時,他還為著名旅美僑領、中國致公黨創始人的司徒美堂在紐約成立的「安良總堂」當法律顧問長達10年已久。

涉足政界

1910年,羅斯福以民主黨人的身份開始涉足政界。當他把這個決定告訴身為共和黨人的總統叔叔時,對方怒而罵道:「你這個卑鄙的兔崽子!你這個叛徒……」但是富蘭克林·羅斯福沒有改變前進方向。他乘着一輛紅色的汽車,每天進行十多次演說,最終當選紐約市參議員。

1913年,威爾遜總統任命他為海軍助理部長,他在任七年,表現傑出,主張建設"強大而有作戰能力的海軍",羅斯福在海軍中建立了貫穿其一生的影響。1919年,羅斯福為威爾遜的國際聯盟計劃奔走遊說,結果導致1920年競選副總統失敗。雖然此次競選失敗了,但他的作為政治新星的光芒卻未曾削減。此後,羅斯福出任馬里蘭信用與儲蓄公司的副董事長,同時又重操律師業。此外,羅斯福還從事各種商業冒險活動。

智慧、幹練、胸懷寬廣、深孚眾望,似乎什麼都不能阻擋這個39歲的男人邁上政治峰巔的腳步。但是,無情的災難就在這時降臨。

1921年8月,羅斯福帶全家在坎波貝洛島休假,在撲滅了一場林火後,他跳進了冰冷的海水,因此患上了脊髓灰質炎症。高燒、疼痛、麻木以及終生殘疾的前景,並沒有使羅斯福放棄理想和信念,他一直堅持不懈地鍛煉,企圖恢復行走和站立能力,他用以療病的佐治亞溫泉被眾人稱之為「笑聲震天的地方」。在康復期間,羅斯福大量閱讀書籍,其中有不少傳記和歷史著作,卻幾乎沒有經濟學或哲學著作。

羅斯福的外交思想源於他最欽佩的兩位總統。他的遠房堂叔西奧多·羅斯福教給他如何捍衛民族利益,達到權力制衡。伍德羅·威爾遜教給他:國際秩序是建立在共同維護和平的基礎上的。1928年,在羅斯福夫人的理解與支持下,羅斯福重返政界,參加州長競選而險勝,於1929年出任紐約州州長(1930年再次當選州長)。紐約可以說是羅斯福培養進行政治活動和管理國家事務的能力的實驗場所。

克服危機

1932年總統競選是在嚴重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進行的。1932年11月作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參加競選,提出了實行「新政」和振興經濟的綱領。政敵們常用他的殘疾來攻擊他,這是羅斯福終生都不得不與之搏鬥的事情,但是他總能以出色的政績、卓越的口才與充沛的精力將其變成優勢。首次參加競選他就通過發言人告訴人們:「一個州長不一定是一個雜技演員。我們選他並不是因為他能做前滾翻或後滾翻。他幹的是腦力勞動,是想方設法為人民造福。」依靠這樣的堅忍和樂觀,羅斯福終於在1933年以絕對優勢擊敗胡佛,成為美國第32屆總統。

在羅斯福首次履任總統的1933年初,正值經濟大蕭條的風暴席捲美國的時候,到處是失業、破產、倒閉、暴跌,到處可見美國的痛苦、恐懼和絕望。羅斯福卻表現出一種壓倒一切的自信,他在宣誓就職時發表了一篇富有激情的演說,告訴人們:我們惟一害怕的就是恐懼本身。(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在1933年3月4日那個陰冷的下午,新總統的決心和輕鬆愉快的樂觀態度,「點燃了舉國同心同德的新精神之火」。提出了旨在實現國家復興和對外睦鄰友好的施政方針。羅斯福入住白宮後,對內積極推行以救濟、改革和復興為主要內容的「羅斯福新政」。「新政」拋棄了傳統的自由放任主義,加強政府對經濟領域的干預,實行赤字財政,大力發展公共事業來刺激經濟。為了推行新政,羅斯福將一批具有自由主義色彩的律師、專家與學者組成智囊團,徵詢方針政策問題;通過"爐邊談話"方式,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聯繫,與反對新政的最高法院進行堅決的鬥爭並成功地改組最高法院。

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美國國會應羅斯福總統之請召開特別會議。羅斯福先後提出各種咨文,督促和指導國會的立法工作。國會則以驚人的速度先後通過《緊急銀行法》、《聯邦緊急救濟法》、《農業調整法》、《國家工業復興法》、《田納西河流域管理法》等。

1933-1934年的新政着重"復興",主要措施有:維持銀行信用,實行美 富蘭克林· 德拉諾·羅斯福就職總統 富蘭克林· 德拉諾·羅斯福就職總統 元貶值,刺激對外貿易,限制農業生產以維持農產品價格,避免農場主破產;規定協定價格以減少企業之間的競爭,制止企業倒閉1935-1939年的新政則着重"救濟"和"改革",主要措施有:更為有力地運用行政干預,實行緩慢的通貨膨脹,廣泛開展公共工程建設和緊急救濟,實施社會保險,以擴大就業機會和提高社會購買力;進行稅制改革,根據納稅能力納稅,分級徵收公司所得稅和過分利得稅等。羅斯福新政恢復了公眾對美國政治制度的信心,強化了聯邦政府機構。並由此使美國的工業、農業逐漸全面恢復。第一個任期終了的1936年,面對國民收入50%的增幅,羅斯福娓娓動聽地描述道:「此時此刻,工廠機器齊奏樂曲,市場一片繁榮,銀行信用堅挺,車船滿載客貨往來奔馳。」因此,羅斯福在1936年再次當選總統,也就不足為怪了。

二戰初期

20世紀30年代中期,德、意、日法西斯在歐洲和亞洲形成兩個戰爭策源地。然而,此時的美國盛行孤立主義。1935年,美國國會通過旨在使美國保持中立的皮特曼決議案。該決議案規定:戰爭時期禁止美國輸出武器裝備和信貸,而有效期為兩年的"現購自運"條款則授權總統要求在美國購買非軍事物資的交戰國付現金並用本國船隻裝運。面對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孤立主義和中立法無異於對侵略擴張的默許和縱容。為了引導美國及其公眾作好反法西斯戰爭的準備,加強美國防務力量,羅斯福與孤立主義展開了堅決而富有藝術性的鬥爭。

1937年10月,羅斯福在芝加哥參加新建大橋的落成典禮時發表演說,指出:"當某種傳染性疾病開始蔓延的時候,為了保護居民的健康,防止病疫流行,社會許可並且共同對患者實行隔離","戰爭都會蔓延。戰爭可以席捲遠離原來戰場的國家和人民。我們決心置身於戰爭之外,然而我們並不能保證我們不受戰爭災難的影響和避免捲入戰爭的危機;。"隔離演說"遭到猛烈抨擊。乃至羅斯福事後不無後怕地說:"你想領個頭,但回頭一看,身後一個人也沒有,這種情況多麼可怕啊!"但是,"隔離演說"畢竟向美國公眾指出了戰爭恐怖的存在。

1938年1月,羅斯福在特別咨文中敦促立即增加20%的海軍建設費。國會經過激烈辯論而於5月通過文森擴充海軍法,准許以10億美元發展海軍。這一事實表明,大多數認真思考問題的美國人,已經看到戰爭的威脅並因而同意加強防務。1938年12月,在羅斯福的倡議下,泛美會議通過《利馬宣言》,反映出美洲國家反法西斯的決心。1939年3月,德軍進入布拉格之後,美國副國務卿代表總統譴責德國"肆無忌憚的不法行為"和"橫行霸道"。

1939年9月,德波戰爭爆發之後,羅斯福不得不發表正式中立聲明並實施中立法。在9月21日國會召開的特別會議上,羅斯福企圖用禁運政策曾給美國帶來的災難。

1940年5 月,英法聯軍經德軍打擊而潰敗。羅斯福要求國會追加國防撥款,加強戰備。為了獲得共和黨人的支持,羅斯福任命亨利·史汀生為陸軍部長,弗蘭克·諾克斯為海軍部長。大戰期間,美國歷任陸軍部長為哈里·伍德林(1937年至1940年6月)、亨利·史汀生(1940年6月到1945年9月)。歷任海軍部長為克勞德·斯旺森(任至1939年)、查爾斯·愛迪生(1940年)、弗蘭克·諾克斯(1940年6月至1944年)、詹姆斯·福雷斯特爾(1944年繼任)。在英國面臨危亡的時刻,羅斯福開始向英國提供武器裝備。

第三次當選

1940年總統競選初期,羅斯福的全部精力集中在擴軍備戰方面,在羅斯福的影響下,國會批准陸海軍的擴充,伯克一沃茲沃思選徵兵役法得到通過。9月2日,羅斯福與英國簽署協定,將50艘驅逐艦轉讓給英國,英國則將部分海軍基地租借給美國。此項協定意味着正式中立的結束,標誌着美國有限參戰的開始。1940年7月,當民主黨人在芝加哥舉行總統提名會議時,代表們仍不清楚羅斯福是否會尋求從華盛頓總統以來就沒有先例的第三個任期。對此,羅斯福玩了一個小小的把戲。他通過參議員艾爾本·巴克利向提名會議發表聲明,宣布他沒有再任下一屆總統的願望和目的,並敦促代表們選舉他們中意的無論什麼人,然而又通過參議員利斯特·希爾把自己的名字列到提名名單上。然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溫德爾·威爾基卻大肆發難:"選舉羅斯福就意味着把他們的兒子、兄弟和情人送進墳墓。"大會開始醞釀投票。當寫有羅斯福作為候選人的名單提交給大會的時候,整個會場亂作一團,代表們以噓聲和喝倒彩聲表示強烈反對。羅斯福被迫改變策略,向選民保證他是主張和平的,甚至不惜許下諾言:"你們的孩子不會被送去參加任何外國的戰爭……我們防禦的目的就是防禦。羅斯福夫人立時從紐約飛往芝加哥,在會內會外發表講話,從而很快改變了會場氣氛。她說:「現在不是通常時期,而是戰爭迫近的非常時期,除了我們可以為整個國家利益做些什麼這樣的問題之外,我們不應為其他任何問題而進行爭吵。」羅斯福夫人的話打動了代表們的心。當晚的報紙上都在顯著位置刊登了羅斯福夫人的講話,選民們的情緒也一下子倒向了羅斯福。

當時由於世界戰爭頻繁,為保證美國對外政策的一致性,美國人特別是孤立主義者不贊成領導人中途易人,所以55%的選民還是選擇了羅斯福。因此羅斯福終於打破了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總統確立的傳統,第三次當選為美國總統。

1940年12 月,正在加勒比海地區巡視的羅福收到英國首相丘吉爾的特急信件,內稱為對付德國軍事力量,英國需要大量武器裝備,但英國財政不能為美國武器裝備交付現金之日即將來臨。於是,羅斯福在記者招待會上不提由美國貸款給英國或給英國軍用物資的建議,卻談及平常的比方--"我"把花園澆水管借給家宅起火的鄰居,以幫助鄰居撲滅火災,而滅火之後鄰居是歸還水管還是賠償水管,都好商量;繼而在爐邊談話中宣稱:"我們必須成為民主國家的偉大兵工廠","我要求我們的人民絕對相信我們的共同事業將取得巨大成功"。美國公眾對此持贊成態度。

1941年1月6日,羅斯福提請國會"授權並撥給充分的款項,去製造更多的軍火和多種軍用物資,以供移交現在同侵略國家進行實際戰鬥的國家"。1941年3月,國會通過的租借法案(總統有權將武器裝備租借給與美國安全有關的國家)經總統簽署而生效。(60%供給英國,32%供給蘇聯)。租借法案的通過,使美國處於非交戰狀態,是美國積極干預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里程碑。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之後,羅斯福譴責德國的侵略,宣布美國將援助蘇聯。8月,羅斯福和丘吉爾在紐芬蘭舉行會談並發表"大西洋憲章"。該憲章宣稱美國和英國不追求領土擴張,也不願有違背有關民族意願的領土變更,尊重各民族選擇其政府形式的權利。

美國參戰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德國和意大利對美國宣戰。美國則向日本、德國和意大利宣戰,正式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珍珠港事件負有責任的美國太平洋陸軍司令沃爾特·肖特中將和太平洋艦隊總司令赫斯本德·金梅爾海軍上將於12月17日被解除職務。次年2月和3月,肖特和金梅爾分別以少將和海軍少將軍銜退役。

為了贏得戰爭,羅斯福下令實施戰爭動員和改組軍隊指揮機構。戰爭結束前,美國武裝部隊員額達到1514萬餘人,其中陸軍1042萬人,陸軍航空隊230萬人(飛機7萬餘架),海軍388萬餘人(艦船4500艘),海軍陸戰隊59萬餘人,海岸警備隊24萬餘人。1941年6月成立的科學研究與發展局主管國防科技研究,主要成就有:雷達和電子設備的發展,實戰用火箭、炸彈、導彈等的無線電引信,原子彈等。生產管理局於1941年春夏使美國逐漸完成向戰時經濟的轉變。此後,供應品優先分配委員會、戰時生產委員會、經濟穩定委員會、戰時動員委員會(機構職能或交叉,或承繼)負責戰爭物資的生產與分配,保證了美國及其盟國的戰爭需要。新聞檢查局和戰時新聞局則負責美國的新聞與宣傳工作。自1939年起,羅斯福就對年邁體弱的將軍實行強制退役,提拔富有作戰指揮能力的人員進入最高指揮階層。1942年,羅斯福下令在原陸海軍聯合委員會的基礎上,組建參謀長聯席會議(由陸軍參謀長喬治·馬歇爾、海軍作戰部長歐內斯特·金、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阿諾德及總統參謀長威廉·李海組成),對武裝部隊實施統一指揮。

羅斯福在20世紀四十年代喚醒了美國對外干涉主義,同時他決定在二戰後建立一個維持世界和平的組織——聯合國。為了共同研究軍事形勢和制定聯合作戰計劃,羅斯福和丘吉爾在華盛頓舉行"阿卡迪亞"會議(1941年12月),達成的主要協議有:1942年和1943年美國的生產目標;成立"軍需品分配委員會",統籌分配軍需品,成立美英聯合參謀長會議,協調盟軍的聯合作戰;太平洋地區成立美英荷澳盟軍司令部;組建中國戰區(同時組建中緬印戰區美軍懷念部);重申盟國戰略為"歐洲第一"即首先戰勝納粹

雅爾塔會議三巨頭(中為羅斯福) 德國;擬定《聯合國家宣言》。

1942年元旦,在羅斯福的倡導下,美(羅斯福)英(丘吉爾)蘇(李維諾夫)中(宋子文)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共同宣言》,國際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值得提出的是,在簽字的時候,中國以「四大國」之一的身份簽字,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1月6日,羅斯福向美國國會發表國情咨文時所說:「千百萬中國人民頂住了轟炸和饑荒,在日本武裝和裝備占優勢的情況下仍然一次又一次地打擊了侵略者。」2月7日,羅斯福致電蔣介石:「中國軍隊對貴國遭受野蠻侵略所進行的英勇抵抗已經贏得美國和一切熱愛自由民族的最高讚譽。中國人民,武裝起來的和沒有武裝的都一樣,在十分不利的情況下,對於在裝備上占極大優勢的敵人進行了差不多五年堅決抗擊所表現出的頑強,乃是對其他聯合國家軍隊和全體人民的鼓舞。」。

1942年上半年,北非英軍屢遭失敗,盟國面臨的軍事形勢極為不利。為了擺脫軍事困境和作為盟軍不能於1942年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的補償,羅斯福不顧馬歇爾的反對,和丘吉爾一道決定盟軍實施北非登陸計劃。北非作戰消滅了該區的德意軍隊。

1943年初,羅斯福和丘吉爾率領有關指揮與參謀人員赴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舉行軍事會議。會議決定:1943年進攻西西里,進攻法國的作戰延至1944年。宣布軸心國無條件投降原則。在會議結束後的聯合記者招待會上,羅斯福宣稱:"法西斯軸心國必須無條件投降","這不是說要消滅德、意大利、日本的所有居民,但是確是要消滅這些國家裡的基於征服和奴役其他人民的哲學思想"。8月同丘吉爾在魁北克舉行會議,討論盟軍在法國開闢第二戰場的「霸王」計劃。

從1943年起,同盟國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為了協調盟國的作戰行動和探討盟國的戰後政策,羅斯福先後與盟國首腦舉行一系列重要會議。

1943年3月,羅斯福即與艾登談及戰後成立維持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國際組織的問題。在羅斯福的努力下,國會同意美國參加此種國際組織。

5月,羅斯福、丘吉爾及有關指揮與參謀人員在華盛頓舉行"三叉戟"會議,決定:奪取亞速爾群島以提供新的海空軍事基礎;加強對德國的空襲;訓令艾森豪威爾在占領西西里之後即着手準備進攻意大利本土;次年5月1日為實施"霸王"計劃的日期;制定詳細計劃,在太平洋地區發動打新的攻勢。

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意大利政府垮台之後,羅斯福和丘吉爾於8月魁北克召開"象限"會議,決定與新政府談判停戰。但是,盟軍仍在為爭奪意大利而與德軍作戰。

11月,羅斯福與丘吉爾、蔣介石在埃及舉行開羅會議。會議討論了中國和緬甸的軍事形勢並決定實施"安納吉姆"計劃,簽署了三國"開羅宣言"。宣言規定,三國旨在剝奪日本自一戰以來在太平洋地區所提的一切島嶼,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歸還中國,使朝鮮獲得自由與獨立。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

開羅會議之後,羅斯福、丘吉爾一行即前往伊朗與蘇聯最高統帥斯大林舉行德黑蘭會議。會議主要討論開闢歐洲第二戰場、意大利地區的軍事行動和太平洋的進攻作戰、德國投降後蘇聯的對日作戰、波蘭邊界、戰後德國的處置以及建立戰後維持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國際組織等問題。會議重申盟軍將於1944年5月實施"霸王"計劃。羅斯福為了讓馬歇爾留在華盛頓,決定任命艾森豪威爾為實施"霸王"計劃的盟軍最高司令。

1944年6月5日(因氣候原因而由5月1日延遲),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實施"霸王"作戰計劃,歐洲第二戰場形成。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到了最緊要的關頭,美國的總統大選也同時迫近。美國輿論普遍認為,關鍵時刻行政首腦不宜更替。美國民主黨政府警告選民:「行到河中最好別換船。」

四次當選

羅斯福選中哈里·S·杜魯門為自己競選的夥伴。開始,杜魯門感到突然,認為自己從來沒有進 行過這種競選活動,擔心對羅斯福的前途無補。經羅斯福勸解,他才最後答應。為了贏得競選,羅斯福駁斥了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托馬斯·E·杜威的「疲憊不堪的老人」的抨擊,公開了他的醫生羅斯· 麥金太爾海軍中將向人出示的一份健康證明書的情景,並示威性地在惡劣的天氣中進行競選活動。

1944年11月17日,羅斯福再次以53%的得票率第四次當選為美國總統。

1944年他召開了一系列會議,在財政、貿易、食品和農業等領域實行比較開放的政策。總之,他看住了美國,他是唯一能夠阻止美國重犯孤立主義錯誤的人。

1945年2月,羅斯福和丘吉爾、斯大林在克里米亞半島舉行雅爾塔會議。會議主要討論戰後德國的處置、波蘭與東歐政府、聯合國、蘇聯對日作戰等問題。會議重申納粹德國必須無條件投降。

在這一任期里 ,羅斯福只擔任了73天職務就在佐治亞州與世長辭了。這樣,富蘭克林·羅斯福一連任了四屆,12年又39天的總統,是第一位任期超過兩屆、打破華盛頓先例的總統。由於1951年通過的憲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條的限制,他將是美國歷史上惟一一位任期達四屆的總統。 羅斯福4次當選美國總統,除了戰爭因素,究竟有無成功的秘訣呢?答案是肯定的。羅斯福的權威傳記作家詹姆斯·伯恩斯,經過大量研究而得出以下結論:抓住公眾輿論;善於選擇時機;關心政治細節;注意內部的派別之爭;個人的魅力和政治上的技巧。羅斯福連任4屆總統,對於美國政治制度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都是極為重要的。 羅斯福空前絕後地連任四屆美國總統,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非常狀態使美國人民賦予他巨大的權力。二戰結束後,美國的實力達到了巔峰。

為政舉措

政治

1933年,羅斯福在就職演說中表達了他對復興國家經濟的決心。因而懷抱各種不同政見的人都成為他的同盟者,其「新政」得以順利實施。羅斯福使其政府成員在地理上、政治上均保持平衡,其中有自由派民主黨員,也有保守派民主黨員;有三位共和黨員,還有一位女部長。他的立法計劃面向廣大選民,設法幫助美國經濟中主要的利益集團,並爭取共和黨員的支持。

1935年1月,第一例有關「新政」的案件被呈到聯邦最高法院。此後,12個重要的新政法案被保守的最高法院否決。1937年2月5日,成功連任總統的羅斯福向國會提交一份司法改革法案,提出聯邦法官滿70歲後6個月之內未退休,總統可任命一名新的法官到原法官工作之法院工作,最高法院大法官人數由9人增加為15人。 這被稱為「法院填塞計劃」。 在1937年3月的「爐邊談話」中,羅斯福稱,最高法院的法官們已經越界,變成「國會的第三黨派」,他是為了給最高法院注入新鮮血液,法官們應該明白美國人生活中的新變化。

羅斯福的計劃引發巨大爭議。 1937年3月,國會僅僅通過了規定法官退休內容的《最高法院退休制度法案》,「填塞」計劃受到重挫。最高法院也轉變態度,於3月29日以5票對4票的結果,支持華盛頓州的最低工資立法。當年5月,保守派大法官德萬特退休,羅斯福得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提名新的大法官。此後5年中,原來9名大法官中有7人退休或死去,羅斯福幾乎重新完全塑造了最高法院。

經濟

參見:羅斯福新政

①整頓財政金融體系:銀行休業整頓,恢復銀行的信用,這是一種應急性措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施,旨在迅速穩定金融資本市場。真正具有改革性意義的措施則是通貨膨脹的貨幣政策和赤字財政政策,它實際上是凱恩斯貨幣理論的具體實踐。這一貨幣政策的推行必然是宣布美元貶值。美元貶值可以提高美國商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從而刺激出口,帶動國內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有利地促進美國國內公共工程事業的發展。龐大的工程開支,來自於政府的財政干預,部分開支就是美元貶值造成通貨膨脹所得。但是由於美國的世界經濟霸主地位,美元貶值必然加劇其它各國的經濟困難,推遲了他們的經濟復興。

②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中心措施是通過工業復興法,其目的在於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但並未觸及企業的所有制。其中有關工資標準和工作日時數的規定,則起了擴大消費、提高生活水平、緩解社會矛盾的作用。[9]

③調整農業的政策。實際上是政府通過獎勵補償等手段來壓縮農業產量,調整農業生產結構。這樣有利於穩定農產品價格,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利於環境保護。國家收購農產品等措施則起了國家監督調節經濟的作用。

④推行「以工代賑」。興辦公共工程等系列措施,實際上通過擴大內需來刺激生產發展,起到了調節生產與消費矛盾的作用,同時由國家調節再分配。

外交

鄰政策

1933年,羅斯福政府承認蘇聯並與之建立外交關係,同時為了搞好與拉丁美洲之間的關係,提出了「睦鄰政策」。早在羅斯福上台之初,在其就職演說中聲稱:「在世界政治領域裡,我將使本國遵循睦鄰政策。」隨後,美國對拉美政策作了某些調整。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在政治上,主張任何美洲國家不應干涉另一個美洲國家的內政;在經濟上,則要奉行美洲國家之間互惠貿易協定。12月,在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舉行的第七次泛美會議上,美國國務卿赫爾代表羅斯福政府首次簽字同意美洲各國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表示要放棄對美洲各國的「干涉權」。為此,美國於1934年廢除了「普拉特修正案」,也就是放棄干涉古巴內政的特權。在墨西哥放棄駐軍的權利。在海地和尼加拉瓜撤出了美國占領軍。在巴拿馬放棄其干涉內政的權利。在經濟上,美國與拉美國家簽訂「互惠貿易協定」,增加對拉美各國的「經濟援助」。1934年8月美國同古巴簽定美國同拉美國家間的第一個貿易互惠協定。到1939年底,美國已同11個拉美國家簽訂了貿易互惠協定。

值得指出的是,羅斯福政府的「睦鄰政策」並沒有真正停止對拉美國家內政的干涉。實際上,在兩次大戰之間,美國政府也還時常採用包括武裝干涉在內的各種手段干預拉美國家事務。著名的例子有:1933年古巴獨裁者馬查多被推翻與聖馬丁政府上台以後,羅斯福就曾派遣30艘兵艦,進行干涉;1934年美國訓練的尼加拉瓜國防軍,謀殺了尼加拉瓜的民族英雄桑地諾將軍;以及支持與扶植拉美地區反動獨裁政府。

羅斯福政府的「睦鄰政策」為美國資本進入拉丁美洲地區創造了有利條件,美國壟斷財團在拉美獲得了豐厚的利潤。據有關數字,1930至1938年九年中,美國壟斷組織在拉美以利潤、利息和其他方式獲得的收入達到13.1億美元。到二戰前夕,美國在拉美進出口份額上已超過英國;美國在拉美的投資額已接近英國;美國壟斷組織控制了拉丁美洲很大份額的鐵礦、銅礦、白銀、鋅及石油的開採。

羅斯福政府的「睦鄰政策」還有利美國對拉美地區政治的控制。拉美各國,尤其是一些南美國家,對與自己同處美洲大陸,並與自己一樣通過獨立戰爭獲得獨立的美國原本抱有一種親近感,1823年的《門羅宣言》也曾在拉美國家中引起積極的反響。但美國的形象逐漸被自己在拉丁美洲的侵略擴張行為破壞了。1880~1914年,美國鼓吹整個西半球地區具有共同的感情和共同的利益,試圖在整個西半球範圍內組建一個國家聯盟。在美國國務卿詹姆斯·布萊恩的倡議下,第一屆泛美會議於1889年在華盛頓舉行,1901年在墨西哥召開第二次泛美會議,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第四屆美洲國家國際會議上,建立了泛美聯盟,成為一個常設機構,並由美國國務卿擔任常任主席。但由於美國在這一時期在拉美採取咄咄逼人的侵略行徑,拉丁美洲各國對美國的動機抱有懷疑與擔心,所以在20世紀的前30年對美國的建立國家聯盟的想法不太熱心。又由於歷史文化上拉丁美洲與歐洲大陸地區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拉美國家甚至出現了想通過國聯實行聯歐抗美的趨勢。自1933年羅斯福在蒙得維的亞舉行的第七次泛美會議上宣布其「睦鄰政策」後,泛美主義在美洲大陸重新抬頭。美國在二戰前夕和二戰時期多次召集泛美會議,按美國的旨意統一美洲各國對二戰的態度。大戰結束以後,美國為了鎮壓拉丁美洲日益增長的人民民主革命運動,以反對來自西半球以外的「共產主義威脅」為藉口,於1948年3月至5月在波哥達召開了第九次泛美會議。這次會議把組織較為散漫的「泛美體系」,改組為「美洲國家組織」,把原有的「泛美聯盟」改為這一新組織的秘書處。泛美會議和美洲國家組織成了美國利用來控制拉美各國的政治工具。

二戰政策

1941年8月,羅斯福和英首相丘吉爾會於軍艦上,並發表聯合新聞公報,宣布《大西洋憲章》,包括民族自決、擴大經濟機會、消除恐懼與匱乏、海上自由、裁軍等內容。12月7日,日本突然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12月11日,德、意對美宣戰。參戰後,羅斯福動員了全部工業積極從事軍事生產。此時美國的軍工生產約為德、日之總和;1944年則達到軸心國生產之兩倍。戰爭期間,他將精力專注於戰略問題,與盟國磋商未來之和平規劃。

1943年1月,宣布軸心國必須無條件投降這一原則。他認為戰爭與和平之維護有賴於與蘇聯保持友好關係。

1943年,羅斯福、丘吉爾與斯大林在德黑蘭會晤。羅斯福與斯大林相處頗為融洽。

1945年2月,三巨頭再度在克里米亞的雅爾塔會晤,那時歐洲戰場戰爭已近尾聲。美國預計日本能再戰1年半左右。原子彈雖在製造,但美未曾預計其威力能達到後來實際發生的巨大程度。羅斯福及其軍事顧問急欲爭取蘇聯在亞洲出一臂之力。斯大林許諾了對日作戰。羅斯福、丘吉爾也在遠東向蘇聯作出讓步。羅斯福希望建立一個有效的國際組織,即聯合國,以維護戰後和平。

思想貢獻

自由思想 在1941年1月6日致國會的咨文中,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要求國會根據租借法案,把必要的武器裝備提供給那些總統認為其防禦對美國利益至關重要的國家。由於戰 爭逼近,他宣布了四項「人類的基本自由」這項宣布,被認為是關於美國人民準備為之奮鬥的原則的最簡要聲明。被羅斯福稱為四大自由的分別是:表達意見的自由,崇拜的自由,不虞匱乏的自由,免除恐懼的自由。

第一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發表言論和表達意見的自由。

第二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人人有以自己的方式來崇拜上帝的自由。

第三是不虞匱乏的自由——這種自由,就世界範圍來講,就是一種經濟上的融洽關係,它將保證全世界每一個國家的居民都過健全的、和平時期的生活。

第四是免除恐懼的自由——這種自由,就世界範圍來講,就是世界性的裁減軍備,要以一種徹底的方法把它裁減到這樣的程度:務使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有能力向全世界任何地區的任何鄰國進行武力侵略。

人才思想

羅斯福畢業於號稱政治家和外交官搖籃的哈佛大學,主攻法律,但他不喜歡法律。作為領袖人物,羅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擁有一個美國歷史上獨一

富蘭克林· 德拉諾·羅斯福 無二的的「智囊團」並能充分地發揮它的作用。早在擔任州長時,羅斯福就開始羅織各方面專家,組建顧問班子。到入主白宮時,這個班子已初具規模, 後經挑選、擴充,日臻完善,形成了他的「智囊團」。其中人員包括特格韋爾、 阿道夫·伯利和雷蒙德·莫利這樣的經濟專家,馬歇爾這樣的參謀人才,霍普金斯這樣的外交活動家。 「智囊團」比國務院班子靈活,不講究資歷,甚至超越黨派。正是這批智囊人物,成為羅斯福作出決策時的主要思想來源。

羅斯福初任總統時,工廠停工、銀行倒閉、農民破產。羅斯福的首要任務就是對付經濟危機。他沒有管理企業的經驗,但他卻運用了「智囊團」經濟專家們的智慧。由於這批經濟學家出謀劃策,反危機的「新政」得以順利推行。在「新政」頭100 天,羅斯福就簽署了15 項重大法令,這些法令的草案,主要來源於其智囊人物。到1935年,生產、就業和製造業工資總額的指數就取得大幅度回升的成就。不懂經濟的總統奇蹟般地恢復了美國的經濟元氣。 1941年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羅斯福又一次求助於他的「智囊團」。他的大部分智 囊人物,包括精通戰略的馬歇爾,在分析了軸心集團各國的戰爭潛力、戰略地位以後認為德國是軸心集團主力,擊敗了德國,日本就必敗無疑。於是提出了「先歐後亞」的建議。羅斯福據此作出了戰略決策, 在太平洋取守勢, 集中力量於大西洋方面。 歷史證明, 「先歐後亞」 是當時最佳的戰略選擇。

除博採「智囊團」的建議外,羅斯福也把執行權交給智囊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比人力、比智力、比科技、比工業和資源的總體戰。指揮作戰已不像拿破崙時代那樣憑直覺而是要依靠軍事科學。羅斯福遠不是軍事專家,但他大膽起用軍事人才。在太平洋戰場,他依賴麥克阿瑟和尼米茲;在中印緬戰區,他讓史迪威獨當一面;在歐洲,他讓艾森豪威爾全權指揮遠征軍。最後,在華盛頓,還有一個可以信賴的馬歇爾,以陸軍參謀長的頭銜節制三軍。作為總司令,羅斯福不像希特勒那樣去背誦某一兵器的月產量;也不像斯大林那樣守在電話機旁指揮每一個戰役;更不像丘吉爾那樣親抵北非沙漠干涉某一個炮兵連的調動。他很少過問戰術問題,這樣,參謀長們就能以軍事專家的眼光,獨立判斷,相機行事。事實證明,這是最符合現代戰爭要求的指揮結構。總統由此可騰出時間潛心研究大戰略,而參謀長們也就有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機會。

非殖民化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不久,美國國務院即着手研究戰後世界安排問題,殖民地是其中重要內容。美國計劃戰後在殖民地建立國際託管制度,這來源於羅斯福的非殖民化思想。羅斯福的非殖民化思想最早可追溯到1941年英美簽署的《大西洋憲章》。在《憲章》中兩國宣稱,支持民族自決和獨立,「尊重各民族自由選擇其所賴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權利。各民族中主權和自治權有橫遭剝奪者,兩國俱欲設法予以恢復」。在與英國首相丘 富蘭克林· 德拉諾·羅斯福圖冊

吉爾討論時,羅斯福堅持《憲章》不僅適用於歐洲,也適用於全世界各地,包括殖民地在內。《大西洋憲章》是美國戰後世界安排的指導性文件,它不但確立了「機會均等」、「貿易自由」、「航行自由」等對美國有利的原則,而且成為羅斯福推行非殖民化政策的旗幟。

在以後的國際會議以及與下屬談話中,羅斯福多次談及對殖民地實行國際託管的設想。1942年6月1日,他在與來訪的蘇聯外長莫洛托夫會談時提出了由國際組織託管各國殖民地的主張,並且以印度支那、馬來屬邦和荷屬東印度為例。1943年3月他又向英國外交大臣艾登表示,在擊敗日本後,並非遠東所有殖民地都將歸還給原來的宗主國,一些不能立即獨立的殖民地應置於聯合國的國際託管之下。在1943年10月舉行的英美蘇外長會議上,美國國務卿科德爾·赫爾提交了一份由羅斯福起草的文件,提出設立專門的國際託管機構,把殖民地由一國託管轉變為國際託管。在以後的德黑蘭會議和雅爾塔會議上,託管問題均被列為會議議題。

軼事典故

奇怪祝福

羅斯福5歲時跟隨父親去見當時的總統格羅弗·克利夫蘭,小小的羅斯福給總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臨走時,總統卻給了他一個奇怪的祝福:「祈求上帝永遠不要讓你當美國總統。」可是他卻成了美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也是最有威望的總統之一。

狗在乎

在1944年的一次訪問期間,有傳言稱羅斯福不慎將他的愛犬法拉丟在了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島上,為了找回法拉,他竟然下令派遣一艘驅逐艦去營救法拉。此時,正值總統大選之際,共和黨人藉此機會對其大加攻擊,羅斯福大膽回擊:「對於共和黨人的攻擊,我不在乎,我妻子不在乎,我的兒子也不在乎,但我的狗法拉,它在乎!」羅斯福語出驚人,迅速變被動為主動,重新贏得選民支持。在華盛頓的羅斯福塑像旁,也佇立着法拉的塑像,而法拉的小腦袋已經被絡繹不絕的遊客摸得光滑如鏡。

連任感想

1944年,羅斯福第四次連任美國總統。《先驅論壇報》的一位記者採訪他,就他連任總統之事問他有何感想。羅斯福笑而不答,請記者吃一片三明治。記者覺得這是殊榮,很快就吃下去了。羅斯福又請他吃第二片,記者受寵若驚,又吃下去了。這時,羅斯福又請他吃第三片,雖然肚子已不需要了,但他還是硬着頭皮吃下去。這時羅斯福微笑着說:「現在已經不用回答你的問題了,因為你已經有了親身的感受。」

集郵大家

羅斯福也是一位集郵大家,但鮮為人知的是,他還是一位高產的郵票設計師,一生共設計了183枚郵票,其中8枚還獲過獎。羅斯福設計的第一枚郵票是「南極探險」郵票。羅斯福的好朋友伯德在準備南極探險的時候發生了資金短缺,羅斯福決定親自設計、發行一枚南極探險的紀念郵票來資助伯德。

他要求美國郵政將貼有這枚紀念郵票的信件投遞到美國在南極的小美洲基地,蓋戳後寄回,作為一個集郵老手,總統深知集郵者會為一個珍貴的南極基地紀念郵戳而慷慨解囊,於是,這種加蓋「小美洲」紀念戳的實寄封收費53美分,其中3美分是南極探險郵票的面值,另外50美分是「蓋戳費」,全部用於贊助伯德的南極探險。

不集郵的伯德怎麼也想不出這樣的籌款高招,他對羅斯福表示了十二萬分的感激。當然,作為回報,羅斯福則要求伯德「順道」帶回一個實寄封。

家族情況

家族姓氏 富蘭克林·羅斯福的遠房堂兄[2]西奧多·羅斯福是第26任美國總統,故在中文環境裡

常稱富蘭克林·羅斯福為「小羅斯福」總統,而稱西奧多·羅斯福為「老羅斯福」總統。美國人通常以其姓名英文縮寫FDR稱之。

羅斯福是英語化的荷蘭姓「vanRosevelt」或「vanRosenvelt」,原意為「玫瑰田」。

作為紐約州最富有和最古老的家族之一,羅斯福家族在政治以外的其他領域也卓然有成。羅斯福的堂姐埃倫·羅斯福是1890年美國國家網球錦標賽女子單打和雙打冠軍,併入選國際網球名人堂。

羅斯福的母親用她最喜歡的叔父富蘭克林·德拉諾的名字為羅斯福取名。德拉諾家族的祖先於1621年來到美洲,名為菲利普·德拉諾耶(PhilipedelaNoye),是第一位在新世界登陸的雨格諾派新教教徒。其家族姓氏隨後英語化,變成了德拉諾(Delano)。

家族成員

人物關係 中文名 英文名 父親 詹姆斯·羅斯福一世 James Roosevelt I 母親 薩拉·安·德拉諾·羅斯福 Sara Ann Delano Roosevelt 兄弟 詹姆斯·羅斯福·羅斯福(同父異母) James Roosevelt Roosevelt 妻子 安娜·埃莉諾·羅斯福 Anna Eleanor Roosevelt 長女 安娜·埃莉諾·羅斯福·達爾·波蒂格·霍爾斯特德 Anna Eleanor Roosevelt Dall Boettiger Halsted

二兒子 詹姆斯·羅斯福二世 James Roosevelt II 三兒子 埃利奧特·羅斯福 Elliott Roosevelt 四兒子 小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Jr.

五兒子 約翰·阿斯平沃爾·羅斯福 John Aspinwall Roosevelt

人物評價

總評 作為政治家,富蘭克林·羅斯福在美國歷史上既最受人尊敬,也最被人憎恨。他的政敵認為他淺薄、無能、狡猾;而其擁護者則稱他是美國經濟的救星,認為他是全世界民主政治的保衛者。一般人都承認:作為政治領袖,他獲得廣大人民的支持,在他的政府中容納了各種觀點的領袖人物。許多專家認為:儘管偶爾有混亂現象,但羅斯福政府的行政效率還是很高的。

羅斯福無疑是一個時代的偉人,但又是一個執著地追求美國現實利益的總統,他的行為方式更多地體現出了實用主義的傾向。正是這種不拘泥於教條理論的務實態度,才使羅斯福在內政和外交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其他評價

美國著名記者約翰遜在羅斯福傳記中寫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爛的古老結構比任何人都多,他對美國整個面貌的改變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 富蘭克林· 德拉諾·羅斯福 最深切地相信,美國這座建築物從整個來說,是相當美好的。" 《美國史》一書的作者拉夫爾·德·貝茨評論說:「羅斯福或許還不能被認為是一個知識界領袖,在許多領域,他的造詣並不深,也不是一個見地卓絕的思想家。 或許正因為如此,羅斯福才不像丘吉爾那樣,事必躬親。而強大的『智囊團』彌補了他專業知識的缺陷,保證了他政治上的成功。」

羅斯福的傳記作家讓·愛德華·史密斯在2007年如此說:「他把自己從輪椅上舉起,把整個國家自屈服中解放。」

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關於羅斯福逝世的記載:的確,羅斯福可以說是在戰爭的最高潮的時刻,而且正當最需要他的權威來指導美國政策的時候死去的。我跟這位卓越人物的關係,在我們共同工作的漫長而充滿驚濤駭浪的歲月中,曾經起過極其巨大的作用。現在這些關係已經告終,一種深沉而無可挽回的損失之感把我壓倒。請接受我對於你的悲痛的損失的最深切的同情。這也是英國和全世界各地自由事業的損失。我對你們全家深切同情。

歷史學家和政治學家們一致認為,羅斯福與華盛頓、林肯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三位總統。

阿瑟·施萊辛格在《外交事務》撰文指出:羅斯福是一個忠實的威爾遜主義者,他相信集體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最終目標,他的戰時政策保證了美國成為聯合國的一個成員,作為威爾遜的信徒,羅斯福實現了威爾遜集體安全的理想。

人物爭議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羅斯福的民權記錄一直受到很大爭議。

他對廣大的弱勢族群來說是一個英雄,特別是非裔美國人、天主教徒、以及猶太人。在新政救濟程序中對非裔和美國原住民有不錯的待遇,儘管他們都不在WPA與CCC擔任重大的領導角色。羅斯福需要南方民主黨人支持他的新政計劃,因此,他決定不推動反私刑立法,因為那樣一來可能會危及他所提最優先項目的通過。羅斯福非常成功地吸引了絕大多數的非裔、猶太人、天主教徒加入和他的新政聯盟。從1941年起,羅斯福總統頒布了一系列行政命令,旨在保障種族、宗教、少數民族平等分享新的戰時工作。他推動政府接納非裔美國人在軍中擔任更好的職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羅斯福於1942年作出最後決定下令拘留日裔、意大利裔、和德裔美國人(許多人一直到戰後才釋放)。自1960年代起他被指控不採取果斷的行動以防止制止大屠殺造成6百萬猶太人死亡。批評者指出,在1939年大屠殺發生時,936位猶太難民在聖路易斯號客輪上被剝奪了庇護權,不允許其進入美國。

後世紀念

地名

法國里昂BRON區有條街道名為富蘭克林·羅斯福街。 台灣台北市與新店區間有一條六線(部份八線)大道,亦稱作羅斯福路,即紀念羅斯福總統,台北捷運新店線位於其下方。 1945年至1949年間,天津市和平區的和平路,當時曾名為羅斯福路。 為紀念羅斯福總統對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和對中國抗戰的援助,「國立羅斯福圖書館」在重慶設立後,於1947年5月1日正式對重慶市民試開放。1949年11月30日,其更名為「國立西南人民圖書館」。1955年5月,與原重慶市人民圖書館、原重慶市北碚區圖書館三館合併,組成「重慶市圖書館」。1987年,更名為「重慶圖書館」。2007年重慶圖書館遷往新址後,原址作為「羅斯福圖書館舊址」對外開放,主要收藏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抗日戰爭重要歷史文件。2019年1月22日,「國立羅斯福圖書館」的復刻版「重慶圖書館兩江國際影視城分館」正式對外開放。[3] 1962年連接美國緬因州盧貝克的緬因州國道189和加拿大新不倫瑞克省的坎波貝洛島的大橋建成,該橋被命名為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大橋。

紀念館

羅斯福的墓碑 羅斯福紀念館坐落於華盛頓特區,與位於潮汐湖(TidalBasin)旁的傑佛遜紀念堂為鄰,並且他的頭像出現在10美分硬幣上(美國人亦稱其為羅斯福10美分)。許多公園和學校,以及一艘航空母艦和一座巴黎的地鐵站以及在美國及世界各個角落數以百計的街道和廣場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參考資料: 1. 富蘭克林·羅斯福--軍事頻道-中華網 2. 西奧多·羅斯福是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叔叔? 豆瓣 2018-02-21 [引用日期2018-02-21] 3. 「國立羅斯福圖書館」亮相兩江國際影視城 人民網 [引用日期2019-04-15] 詞條標籤: 二戰 政治人物 元首 人物 二戰人物

視頻

美式霸權主義奠基人,引領二戰三巨頭,羅斯福總統的激盪人生路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