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缓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缓脉,一息四至,来去弛缓松懈的脉象。中医认为,若脉来均匀和缓,为平脉,是正常人的脉象。缓脉多见于湿证或脾胃虚弱。[1]

鉴别

中医认为,若脉来均匀和缓,为平脉,是正常人的脉象。缓脉多见于湿证或脾胃虚弱。缓脉须同近似脉、迟脉、濡脉、微脉、弱脉相区别。迟脉一息不足四至;濡脉浮细而软;微脉则细而软弱,似有似无;弱脉呈沉细之象,须重按始得,与缓脉来去怠缓,不浮不沉,一息四至不同。缓脉与紧脉为相反的脉象。临床上,缓脉常同浮、沉、大、迟等脉兼见。


病因

缓脉: 《脉诀汇辨》:“缓为胃气,不止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浮缓伤风,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2]

相关内容

【体状诗】 缓脉阿阿四至通①,柳梢袅袅飐轻风。 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中②。

【相类诗】 脉来三至号为迟,小快于迟作缓持③。 迟细而难知是涩④,浮而迟大以虚推⑤。

【主病诗】 缓脉营衰卫有余⑥,或风或湿或脾虚。 上为项强下痿痹⑦,分别浮沉大小区⑧。

【分部诗】 寸缓风邪项背拘⑨,关为风眩胃家虚⑩。 神门濡泄或风秘⑪,或是蹒跚足力迂⑫。

注解: ①.缓脉阿阿四至通:缓脉一息四至,脉象柔和舒缓。阿阿,这里作舒缓解。 ②.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中:中医认为,脉贵有神,其脉象应为从容和缓有力,指有神脉虽然触之有力,但应具有内在柔和之象,这是常脉,不作病脉论。 ③.小快于迟作缓持:指缓脉的脉象比迟脉稍快而比常人之脉缓慢。 ④.迟细而难知是涩:指涩脉的脉象迟细兼涩滞不畅。 ⑤.浮而迟大以虚推:指虚脉的脉象迟缓兼浮大而软。 ⑥.缓脉营衰卫有余:病理性缓脉可主营卫不和。如伤寒中风,风伤于卫,卫强营弱,故可见缓脉。 ⑦.上为项强下痿痹:项强为颈项强直。如风邪侵太阳经,太阳经气不利,故可见颈项部拘急不利(颈项部为太阳经脉分布之处)。痿痹为肌肉痿软,筋脉弛缓,肢体活动无力,甚或不用。风湿之邪入侵人体,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肺热伤津以及肝肾亏虚等,均可导致痿痹。 ⑧.分别浮沉大小区:缓脉有生理、病理之分。病理性缓脉主病也有表里虚实不同,故还应结合脉象的浮沉大小加以具体区分。 ⑨.寸缓风邪项背拘:寸部缓脉可主上焦病变。如风寒之邪入侵,太阳经气不利,则可见项背拘急不利。 ⑩.关为风眩胃家虚:关部缓脉主中焦疾病。邪犯肝经,可见头目眩晕,也可见于中焦脾胃虚弱。 ⑪.神门濡泄或风秘:尺部缓脉主中焦疾病。如肾阳不足,导致脾肾阳虚,运化失常,则可见大便泄泻。风秘:病证名。风邪犯肺传及大肠,“风动津泄”,导致大肠津枯便秘。 ⑫.或是蹒跚足力迂:蹒跚,走路重心不稳,行动艰难。如湿邪阻滞于下焦,导致关节屈伸不利;或肝肾不足,筋脉失养均可导致此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