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统收统支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统收统支是一个名词术语。

中国汉字的发展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步的一条生动鲜明的脉络[1],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2]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字体多样。

目录

名词解释

统收统支是我国高度集中型财政管理体制下的收支管理办法,也称满收满支,是一种高度集权的财政管理体制。按此体制,地方的收入统一上缴中央,其支出又统一由中央拨付,预算管理权基本上集中于中央。

统收统支的背景

统收统支的资金管理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制度的产物。同时,这种体制也是与大一统的金融体系相适应的。在建国初期,我国急需恢复国民经济,尤其是要建立和壮大全民所有制的国营经济,因此,资金供求的矛盾异常突出。为了将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优先用于那些对国计民生有着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实行统收统支的资金管理体制,应该说是有其客观必要性的。从建国初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实践来看,这种统收统支的资金管理体制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在那个时期以后,这种统收统支的资金管理体制却被作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本质特征而得到长期的延续。

统收统支的财政制度

财政制度是政府与企事业单位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分配关系上相对稳定的形式,它由一系列有关财政分配、财务活动的法律、规章、条例等制度性的典章所规定,用于规范和调节财政领域中各个主体或当事人的行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制度,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过多次的调整与改革,但是在1978年以前,从总体上看,实行的是一种以统收统支为基本特征的财政制度。统收统支指的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全部上缴,支出由上级政府统一拨付;国有企业的利润全部上缴,财务开支由财政部统一规定,亏损由财政部门进行补贴;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由财政部统一拨核。

统收统支的财政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这样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在计划经济下集中国家的物力、财力,新建大中型建设项目,统筹安排国家财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因此在奠定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物质技术基础过程中,发挥了功不可没的重要作用。但是财权的过于集中,地方财政收支不挂钩,则既不利于调动地方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因中央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缺乏弹性,而不利于财政在国民经济管理中宏观调控功能的发挥。而且由于国有企业的一切收入(包括折旧)都上缴中央财政,然后由中央财政根据各地区、各个部门的需要将资金按计划分拨下去,这种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制度,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增加收入、节约支出的积极性,制约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正因为如此,这种制度在1979年以后成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对象。

统收统支的主要做法

统收统支的主要做法是国家财政政策、法令、收支项目、范围、标准、办法等都由中央统一制定,地方组织的一切收入全部逐级上缴中央,地方所需要的支出由叫中央逐级拨款,年终地方结余资金全部交还中央,国家的财政管理和财力支配权全部集中在中央。1950年3月,政务院通过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关于统一管理1950年度财政收支的决定》,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物资和现金管理,初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财政体制。

统收统支模式

统收统支模式是指企业的一切现金收付活动都集中在总部或母公司的财务部门,各地区营销组织或者不单独设立账户,一切现金支出都通过财务部门付出,现金收支的批准权高度集中在总部经理或其授权的代表手中;或者虽设置独立账户,但通过实行“收支两条线”及现金合并、账户集中等手段,将现金收付活动的控制权收归总部或母公司所有。信息化水平较低的企业一般采取前一种模式,而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的企业则采取后一种模式。

统收统支方式

统收统支方式是企业集团公司的货币资金控制模式之一,具体是指将企业的一切现金收付活动都集中在企业的财务部门,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均不单独设立账号,一切现金支出都通过财务部分支出,现金收支的批准权高度集中于经营者,或者经营者授权的代表。

统收统支方式有助于企业实现全面收支平衡,提高现金的流转效率,减少资金的沉淀,控制现金的流出。但不利于调动各层开源节流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各层次经营的灵活性,以至于降低集团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效率。

统收统支体制存在的问题

在统收统支这种高度集中的体制形成后,一直到1978年,其间虽然也有过几次较大的调整变动,但其高度集中、统收统支的基本特征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因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体制的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主要弊端是:

(1)国家对企业统负盈亏,利润全部上缴,亏损国家弥补,扩大再生产费用由财政审核拨付,财政成为国家直接管理和经营企业的工具,企业成为国家的行政附属物,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中央与地方收支两条线,地方财政收支由中央统一安排,使地方政府缺乏发展经济的财力和积极性;

(3)财政税收的调节、监督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统收统支和收支两条线的区别

统收统支和收支两条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收支两条线是指中央对地方年度预算,采取收支脱钩,分别计算收入留解比例和支出指标的办法。这种办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高度集权的统收统支办法;一种是下放财权的收支分别包干办法。实行后一种办法,地方对中央下达的收入,支出任务,采取收支脱钩,分别包干。包干期可以是一年或若干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