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物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經濟物品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用名詞。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1],是有着鮮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濃郁的文化意蘊、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結。漢字之美[2],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詞解釋
經濟物品是指人類必須付出代價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須藉助生產資源通過人類加工出來的物品,其數量有限。
相對於人類社會的無窮欲望而言,經濟物品或者說生產這些物品的資源總是不足的。這種資源的相對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經濟物品也叫稀缺物品,是指人類必須付出相應代價才能夠得到的有用物品。
經濟物品稀缺的原因
經濟物品稀缺的原因:因為生產這些經濟物品的資源總是有限的,具體如下:
1、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石油、天然氣、煤等資源都是不可再生的,用一點少一點;
2、經濟組織中的資本、勞動力、企業家才能等資源也是有限的;
3、時間資源也是有限的,因為時間具有一維性,不可逆轉。
因此,人們不可能無限制地生產經濟物品。
經濟物品的特點
經濟物品有以下特點:
1、經濟物品具有有用性的特點;
2、經濟物品具有人們獲得時通常要花費代價的特點;
3、經濟物品相對於自由物品來說一定是稀缺的,即經濟物品的稀缺性;
4、經濟物品具有價格為正的特點。
經濟物品和自由物品的對比
經濟物品和自由物品都屬於經濟學概念。自由物品和經濟物品在經濟學中是相對的,即隨着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二者可以互相轉化。例如,石頭對於居住在大山中的居民可能是自由物品,但對居住在平原上的居民卻可能是經濟物品;海水對居住在海邊的居民可能是自由物品,但對遠離大海的海產品養殖者則是經濟物品。隨着污染的加劇,本來水、空氣是自由取用物品,現在也變成經濟物品。
自由物品指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就能夠得到的有用物品,如陽光、空氣等。
自由物品的特點包括「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對人類有用但價格為零。買方不用花費任何代價,賣方也得不到任何好處,不存在買賣市場。
術語解釋
稀缺性:經濟學上所說的稀缺性,不是指物品或資源絕對數量的多少,而是稽相對於人類欲望的無限性而言,再多的物品和資源也是不足的,所以,稀缺性是相對的。但是,稀缺性的存在又是絕對的,它存在於入類社會的任何時期和任何地方。從歷史上看,無論是原始社會還是當今社會,都存在着稀缺性。從現實來看,無論是貧窮的非洲還是富裕的歐美,都存在稀缺性。
參考文獻
- ↑ 【愛我中華】中國智慧到底有多贊?,搜狐,2019-11-16
- ↑ 漢字之美--最美解析這些你熟悉的漢字,搜狐,202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