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品「咬文嚼字」(張玉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細品「咬文嚼字」》是中國當代作家張玉庭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細品「咬文嚼字」
A
提起「咬文嚼字」,總會想起鄭板橋先生的一副書房聯:
咬住幾句有用書可以充飢;
養成數杆新生竹直似兒孫。
請細品這個「咬」字,的確用得極傳神,這個咬,不就是人們說的「咬」文嚼字嗎?至於聯中的「充飢」一詞,則更是意味極長--讀書才能餵飽人的靈魂啊!
此處說的的「充飢」, 肯定不是生理上飽肚子的,而心理上的充實心靈的。
「咬」住好書細細地看,才叫聰明。
B
提起「咬文嚼字」,還會想起漢代的王充的名言:「涉淺水者見蝦,其頗深者觀魚鱉,其尤深者觀蛟龍。」(《論衡 別通篇》)極巧妙地點明讀書治學的三個境界:
浮光掠影地讀,只能見到「小蝦」;
下功夫細心地讀,可以見到「魚鱉」;
刨根究底地讀,則可以見到「蛟龍」。
自然,如果不「咬文嚼字」,就肯定連「小蝦」也見不到。
尤其值得細細品味的是:我們還可以由王充的話里悟出另一層意思,這就是,如果根本就不通水性,是定然談不上見蛟龍的。
不是嗎?治學本身就是一種學問:粗知水性者只能初識水,最知水性者則能最識水,自然,最識水者才能見到蛟龍,這種從粗通水性到精通水性的過程,不正是治學的全過程嗎?
有句諺語:知識的根是苦的,果實卻是甜的。
不妨套上一句,識水性的過程是苦的,但,見到蛟龍時的歡樂則肯定是甜的!
那麼,您呢?體會過「咬文嚼字」後的快樂嗎?
C
提起「咬文嚼字」。還會想起關於讀書人的一個比喻,即,讀書人其實可以分為兩種:「蝴蝶式的」與「蜜蜂式的」:
他們的共同點是,都會選擇-----尋覓花中最美的,都很理智——都不會在假花前流連忘返。
但,細細地想開去,也會發現二者有一個重要的區別:這就是,前者只能「釆擷花的芳香與花的美麗」,後者才能把花香花容變成更髙檔次的蜜。
作者簡介
張玉庭,安徽作協會員,執教高校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