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细品“咬文嚼字”(张玉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细品“咬文嚼字”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细品“咬文嚼字”》中国当代作家张玉庭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细品“咬文嚼字”

A

提起“咬文嚼字”,总会想起郑板桥先生的一副书房联:

咬住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

养成数杆新生竹直似儿孙。

请细品这个“咬”字,的确用得极传神,这个咬,不就是人们说的“咬”文嚼字吗?至于联中的“充饥”一词,则更是意味极长--读书才能喂饱人的灵魂啊!

此处说的的“充饥”, 肯定不是生理上饱肚子的,而心理上的充实心灵的。

因此,不读书人生肯定没有资格叫做完美的人生。

“咬”住好书细细地看,才叫聪明

B

提起“咬文嚼字”,还会想起汉代的王充的名言:“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观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论衡 别通篇》)极巧妙地点明读书治学的三个境界:

浮光掠影地读,只能见到“小虾”;

下功夫细心地读,可以见到“鱼鳖”;

刨根究底地读,则可以见到“蛟龙”。

自然,如果不“咬文嚼字”,就肯定连“小虾”也见不到。

尤其值得细细品味的是:我们还可以由王充的话里悟出另一层意思,这就是,如果根本就不通水性,是定然谈不上见蛟龙的。

不是吗?治学本身就是一种学问:粗知水性者只能初识水,最知水性者则能最识水,自然,最识水者才能见到蛟龙,这种从粗通水性到精通水性的过程,不正是治学的全过程吗?

有句谚语:知识的根是苦的,果实却是甜的。

不妨套上一句,识水性的过程是苦的,但,见到蛟龙时的欢乐则肯定是甜的!

那么,您呢?体会过“咬文嚼字”后的快乐吗?

C

提起“咬文嚼字”。还会想起关于读书人的一个比喻,即,读书人其实可以分为两种:“蝴蝶式的”与“蜜蜂式的”:

他们的共同点是,都会选择-----寻觅花中最美的,都很理智——都不会在假花前流连忘返。

但,细细地想开去,也会发现二者有一个重要的区别:这就是,前者只能“釆撷花的芳香与花的美丽”,后者才能把花香花容变成更髙档次的蜜。

自然,这后者的成功,肯定离不开“咬文嚼字”。[1]

作者简介

张玉庭,安徽作协会员,执教高校中文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