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叶榕灰白蚕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细叶榕灰白蚕娥昆虫名,为鳞翅目,家蚕蛾科。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台湾等地。在华南地区危害小叶榕、黄葛榕、高山榕、菩提榕,菠萝蜜等主要园林植物,在台湾危害榕树及无花果。幼虫取食于细叶榕的叶片和嫩梢,是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孵化后的初龄幼虫在叶片上取食叶肉组织,随着龄期的增大,幼虫开始沿叶缘取食。虫少时叶子残缺不全,影响细叶榕的观赏价值;虫多时,会把整棵树的叶片吃光,甚至导致细叶榕枯萎死亡。[1]
形态特征
幼虫似家蚕,体灰白色,长约30毫米;蛹淡黄色(hao mi _yong dan huang se),蛹体长7至12毫米,蛹外被白色丝织状物,寄生于叶片与树枝上,翌年3至5月羽化成虫,成虫羽化后交配产卵于枝干上或叶面上。孵化后的初龄幼虫在叶片上取食叶肉组织,随着龄期的增大,幼虫开始沿叶缘取食。虫少时叶子残缺不全,影响细叶榕的观赏价值;虫多时,会把整棵树的叶片吃光,甚至导致细叶榕枯萎死亡。
发生规律
粤北地区每年4至6月份和9至11月份为严重期。
分布与危害
幼虫取食于细叶榕的叶片和嫩梢,是咀嚼式口器的害虫。此虫还为害黄葛榕、高山榕、花叶榕等其它桑科榕属树种。幼虫有吐丝悬挂习性,俗称为吊丝虫。
防治方法
1、害虫化蛹越冬期间,结合榕树修剪,清除虫源,修剪的枝叶应及时焚烧;
2、对幼龄幼虫可 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