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肯尼迪
約翰·肯尼迪是美國第35任總統。他於1917年5月出生在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市的一個富豪家庭,就任總統時,年僅43歲,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1]
約翰·肯尼迪 | |
---|---|
國籍 | 美國 |
別名 | 約翰·F·肯尼迪 |
職業 | 總統 |
知名於 | 美國第35任總統 |
美國第35任總統,他的任期從1961年1月20日開始到1963年11月22日在達拉斯遇刺身亡為止。他是在美國頗具影響力的肯尼迪政治家族的一員,被視為美國自由主義的代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在南太平洋英勇救助了落水海軍船員,因而獲頒紫心勳章。肯尼迪在1946年-1960年期間曾先後任眾議員和參議員,並於1960年當選為美國總統,成為美國歷史上唯一信奉羅馬天主教的總統。
中文名稱:約翰·費茨傑拉德·肯尼迪
外文名稱:John Fitzgerald Kennedy
別名:約翰·F·肯尼迪
國籍:美國(愛爾蘭血統)
民族:愛爾蘭
出生地:馬薩諸塞州布魯克萊恩
出生日期:1917年5月29日
逝世日期:1963年11月22日(達拉斯被刺)[2]
職業:政治家,軍人,總統
畢業院校:哈佛大學
信仰:羅馬天主教
主要成就:美國歷史上當選時第二年輕的總統
政黨:民主黨
配偶:傑奎琳·肯尼迪
血型:O型
星座: 雙子座
孩子:卡羅琳·肯尼迪/約翰·肯尼迪二世
家族:肯尼迪家族
目錄
生平簡介
約翰·肯尼迪出生於1917年,卒於1963年。1960年,當選美國的第三十五任總統,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當選總統。1963年,肯尼迪遇刺身亡。
肯尼迪的一生都在與病魔作鬥爭,在他十七歲的時候又患上了愛迪生氏症,這讓他的身體免疫力下降,需要依賴各種藥劑,而他的醫療史也一直是機密,美國人對他的建康也一直十分關心。
1940年,肯尼迪於哈佛大學畢業,同年被斯坦福大學錄取。1940年秋,肯尼迪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二戰後,肯尼迪進入了政壇,因為其長兄不幸犧牲於戰場,家族大任便落在了他的身上。1947年至1952年肯尼迪擔任眾議院,1952至1960年,他成為了參議員。1953年,肯尼迪與傑奎琳結婚。婚後,肯尼迪就因腰椎問題而進行了一場手術,並在此後的兩年間,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1960年,在競選總統的選舉中,肯尼迪戰勝了尼克松,成功當選為第三十五任美國總統。1961年,尼克松正式就職總統一職。
肯尼迪在就任總統之後,對內在經濟政策、聯邦與軍事死刑、民權、公民自由等問題上做出努力,對外在古巴、越南等方面做出了決策。1963年,肯尼迪在達拉斯訪問時,遇刺身亡。
約翰·肯尼迪,我們已經了解過了。肯尼迪對美國的的發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人們為了紀念他,便用他的名字命名了很多地方。[3]
在他總統任期內的主要事件包括:豬灣入侵、古巴導彈危機、柏林牆的建立、太空競賽、越南戰爭的早期活動以及美國民權運動。在針對美國總統功績的排名中,肯尼迪通常被歷史學家列在排名的中部偏上的位置,但他卻一直被大多數美國民眾視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肯尼迪於1963年11月22日遇刺身亡,官方在隨後的調查報告中公布的結果表明,李·哈維·奧斯瓦爾德是殺害總統的兇手。他的遇刺被視為對美國歷史的發展產生重大決定性影響的事件之一,因為這一事件在其後數十年中一直影響了美國政治的發展方向。[4]
1953年,肯尼迪與傑奎琳結婚。婚後,肯尼迪就因腰椎問題而進行了一場手術,並在此後的兩年間,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1960年,在競選總統的選舉中,肯尼迪戰勝了尼克松,成功當選為第三十五任美國總統。1961年,尼克松正式就職總統一職。 肯尼迪在就任總統之後,對內在經濟政策、聯邦與軍事死刑、民權、公民自由等問題上做出努力,對外在古巴、越南等方面做出了決策。1963年,肯尼迪在達拉斯訪問時,遇刺身亡。[5]
家族背景
肯尼迪家族是美國的一個政治家族,長期以來在美國政治、公共服務、娛樂和商業領域都是出類拔萃,鶴立雞群,表現突出。
1884年,肯尼迪家族從愛爾蘭移民來到美國。35年後,這個家族中出現了第一個被選為公職的人,他就是帕特里克·約瑟夫·p·j·肯尼迪。他在馬薩諸塞州立法機構任職。
從1947年起,每年至少有一位肯尼迪家族成員在聯邦政府任職,P.J.肯尼迪的孫子約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從馬薩諸塞州當選國會議員;2011年,P.J.肯尼迪的曾孫帕特里克·j·肯尼迪(Patrick J. Kennedy)從羅德島(Rhode Island)的國會議員位子上退休,享年64歲。P.J.的後代們包括美國總統肯尼迪(他也曾在國會兩院當過議員);還有擔任美國司法部長(後來在美國參議院),還有其他四位也曾經在美國眾議院或參議院擔任議員;這個家族還出了兩個美國駐外大使;三個副州長和一個市長。
2012年11月,前眾議員約瑟夫·p·肯尼迪二世(Joseph P. Kennedy II)之子、已故參議員羅伯特·f·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之孫約瑟夫·p·肯尼迪三世(Joseph P. Kennedy III)從馬薩諸塞州第四國會選區當選為美國眾議院議員。
1961年,愛爾蘭國家領導人(Chief Herald of Ireland)向約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以及所有帕特里克·肯尼迪(Patrick Kennedy, 1823-1858)的後代授予了一枚族徽。族徽的設計為黑色底色上的三個銀色封閉頭盔,強烈地暗示了奧蒙德的肯尼迪家族和德斯蒙德的菲茨傑拉德家族徽章上的符號,據信這個家族就是他們的後裔。徽章是兩根橄欖枝之間拿着四隻箭的,這隻手,這些元素取自美國的盾形紋章,也是肯尼迪家族為美國做貢獻的象徵。
父親約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但對參與地方政治始終有着強烈的興趣。等到他娶了波士頓市長的女兒,便開始進入當地政治的核心圈子。
政治,似乎永遠是肯尼迪家族血液中不可缺少的東西,而這種傳統似乎從肯尼迪第一代就形成了。老約瑟夫·肯尼迪和露絲共生有4男5女,其中當空軍飛行員的老大29歲時飛機失事不幸殉職,其餘的三個兒子都步入政壇,成為顯赫一時的政治人物,其中老二約翰·肯尼迪先做參議員,後當總統,登上了美國政治的頂峰,老七羅伯特·肯尼迪作過參議員、司法部長,最年輕的愛德華也是一名參議員。肯尼迪家族有26人活躍在美國政界。[6]
從政經歷
作為總統,肯尼迪在美國政治方面,奉行他的「新邊疆」政策。在他執政期間,提出了為數眾多的計劃,包括改善城市住房條件、發展教育事業、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醫療保健、反對種族歧視、給黑人以公平權利等等。
肯尼迪執政時期,正值國際政治舞颱風雲變幻,豬灣大敗、古巴導彈危機、柏林危機等一大堆的麻煩纏繞着他,然而,肯尼迪沒有退卻,以高昂的情緒給美國民族帶來了極大的希望和不顧一切勇往直前的勇氣。他成功地處理了一些重大的國際問題,與蘇聯簽訂了禁止核試驗條約。他創建了和平隊,把美國的活力和技術直接帶給貧窮國家的人民。[7]
1960年肯尼迪參加總統競選。他提出「新邊疆」的競選口號,倡導在科學技術、經濟發展、戰爭與和平等各個領域開拓新天地。1961年,肯尼迪在選民投票過程中以極小的差距贏得總統的位置,擊敗了共和黨人尼克松,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也是第一個羅馬天主教總統。肯尼迪成為美國總統後,布魯克萊市在比爾斯八十三號這棟住宅前設立了紀念牌。
在肯尼迪的就職演說中:「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而要問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什麼。」作為總統,他開始履行他的戰役保證再次使美國運轉起來。他上台後並非一切如願。任職開始就遇到了美國入侵古巴慘敗的事實。他為了尋得平等的權利採取有力措施,要求新公民權利立法。他給予民族文化的質量和藝術在一起至關重要的社會中心角色。他希望美國恢復老的任務作為致力於人權的革命的最早的民族。由於發展和和平小組的聯盟,他對發展中國家的幫助為美國人帶來理想主義。
1962年,他又處理了古巴導彈危機。除此之外,肯尼迪政府還干涉了剛果事務,派兵越南,開始了長達10年之久的侵越戰爭。
1963年,正當肯尼迪躊躇滿志要進一步干一番事業的時候,他遇刺身亡。兩年後,比爾斯83號被命名為國家歷史文物;1967年,國會批准將這棟住宅劃入國家公園系統使其成為國家歷史遺址。[8]
遇刺身亡
1964年是美國的大選年,肯尼迪從1963年開始便把注意力轉向了謀求競選連任的問題。當時德克薩斯州民主黨內以亞巴勒為代表的自由派與以州長康納利為首的保守派矛盾十分尖銳。肯尼迪為調節兩派之間的關係,爭取在競選中得到這個南部大州的支持,1963年11月22日,攜夫人傑奎琳前往該州。當天,肯尼迪夫婦抵達右翼活動中心達拉斯,受到州長康納利夫婦的歡迎。肯尼迪夫婦與康納利夫婦同乘一輛林肯牌敞蓬大轎車由勒夫機場開往市區,沿途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肯尼迪曾兩次停車向歡迎的群眾致意。中午時分,當車隊進入埃爾姆大街,行經德克薩斯州一座8層的教學圖書館大樓時,肯尼迪突然遭到刺客的槍擊,頭部與頸部中彈,同車的康納利州長也被擊中。肯尼迪立即被送往臨近的帕克蘭德紀念醫院搶救,然而他再也沒有醒過來。11月25日,肯尼迪遺體被安葬在華盛頓國家公墓。
暗殺肯尼迪的刺客是一名24歲的青年,名叫李·哈維·奧斯瓦德。他是美國前海軍陸戰隊的神槍手,曾旅居蘇聯,後回國。奧斯瓦德在個人發展道路上曾受挫,對政治與社會現實不滿。11月25日,達拉斯警察局準備把他押送縣監獄。當奧斯瓦德被帶出來時,一名叫作傑克·魯比的酒店老闆開槍將他打死。1964年9月24日,由新總統林登·約翰遜任命的,以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厄爾·華倫為首的特別調查委員會發表了調查報告,通常稱為「華倫報告」,認定奧斯瓦德和魯比純系個人單獨作案,沒有任何政治背景。但是,華倫報告受到許多人的懷疑和批評。甚至在報告公布多年之後進行的民意測驗表明,仍有三分之二的公眾對報告持懷疑態度。[9]
婚姻生活
1953年9月12日下午約翰-費-肯尼迪和傑奎琳·李·布維爾小姐在羅德島的紐波特舉行婚禮。
肯尼迪與他的妻子傑奎琳相比其他的總統和第一夫人都更加年輕,而且他們廣受歡迎。他們的影響方式與歌星、影星更加類似,照片經常登上時尚雜誌的封面,肯尼迪還是1961年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第一夫人傑奎琳購置了許多家具和藝術品,並把白宮所有房間翻修一新。
在白宮草坪之外肯尼迪添置了幼兒園、游泳池和樹屋。傑奎琳很少允許為孩子們照照片,但當她不在時總統會允許白宮攝影師塞西爾·斯托頓去拍攝孩子們的照片。最受歡迎的照片包括一張小約翰在總統辦公桌底下嬉戲的照片。
緋聞女友
美國第三十五任總統約翰·肯尼迪,不僅是個政治上的高手,還是一名在花叢中摸爬滾打多年的花花公子。細數之下,約翰·肯尼迪情人數量超過了十位,甚至可能更多。她們中的一部分是大方承認和肯尼迪的關係,而有一些則是遮遮掩掩,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半遮半掩的緋聞才最激動人心。讓我們來見識一下肯尼迪情人都是誰吧。
最為著名的一個情人是瑪麗蓮·夢露,當然,肯尼迪總統到底有沒有和夢露在一起過一直是個謎題,但是他們曾經一起在加州棕櫚泉度過周末,也曾一起在月光下約會過。但即使是風情萬種的夢露也只能是總統情婦而已。同為明星的基恩·蒂爾尼也是肯尼迪的情人之一,但是肯尼迪以一個小明星配不上大總統的理由甩了吉恩。
朱迪斯·看鋪貝爾·艾克斯納也曾經是肯尼迪的情婦,但同時,她也是當時黑手黨交付薩姆吉安卡納的情婦,遊走在黑與白的刀刃之上。傑奎琳·布維爾是正統的第一夫人,他們於1953年相識,直到肯尼迪被刺殺,優雅的傑奎琳成為了寡婦,結束了自己的第一夫人生涯。肯尼迪和波斯特也許只約會過一次,但是直到1955年肯尼迪婚後都與波斯特有來往。米米·比爾茲利·阿爾弗德在還是在校生的時候便參觀了白宮與肯尼迪相識,之後便一直和肯尼迪有往來,成了他的情人之一,米米在肯尼迪的幫助下事業也平步青雲。身為脫衣舞女郎的布拉茲·斯塔爾也是肯尼迪的眾多情婦之一。
父親約瑟夫肯尼迪
肯尼迪父親約瑟夫肯尼迪出生於1888年,1912年從哈佛畢業以後就開始在銀行工作,在其父親的支持下成為了銀行的董事長。一戰之後,約瑟夫肯尼迪積累了大量的資產,一躍成為了百萬富翁。當他的資產達到一定數目以後,約瑟夫開始對政治投入大量的精力。約瑟夫對羅斯福一直都十分關注,他一直認為羅斯福是當仁不二的總統人選,所以約瑟夫為羅斯福的競選出了很多力,不僅幫助他籌集資金,還陪着他四處奔走。當然,約瑟夫這麼做也是有私心的,他幫助羅斯福競選,可以讓他幫助自己步入政壇。
令約瑟夫沒有想到的是,羅斯福競選成功後,並沒有重用他。但是約瑟夫並沒有放棄,他依然對羅斯福表示的忠心耿耿,對於羅斯福回信給他的條子他都會細心收藏,並向所有人誇耀。最後,約瑟夫的忠心,終於得到了回報。1937年,約瑟夫被羅斯福任命為美國駐英國的大使。可惜的是,約瑟夫雖然對政治十分熱衷,但是卻並不十分擅長。三年不到,約瑟夫就回國了。此後,約瑟夫就在政治界銷聲匿跡了。[11]
相關視頻
1、珍貴畫面:約翰肯尼迪與傑奎琳婚禮現場
2、美國史上最珍貴45秒:肯尼迪被槍殺的一瞬間
參考來源
- ↑ 1963年11月22日 約翰·肯尼迪遇刺身亡,人民網,2013年11月22日
- ↑ 約翰·肯尼迪,時光網
- ↑ 約翰肯尼迪生平簡介,國學大師網
- ↑ 約翰·肯尼迪,時光網
- ↑ 1963年11月22日 約翰·肯尼迪遇刺身亡,人民網,2013年11月22日
- ↑ 肯尼迪家族有什麼背景?,個人圖書館網,2019-05-16
- ↑ 1963年11月22日 約翰·肯尼迪遇刺身亡,人民網,2013年11月22日
- ↑ 約翰肯尼迪——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趣歷史網
- ↑ 1963年11月22日 約翰·肯尼迪遇刺身亡,人民網,2013年11月22日
- ↑ 約翰肯尼迪生平簡介,國學大師網
- ↑ 1963年11月22日 約翰·肯尼迪遇刺身亡,人民網,2013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