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约柜,外文名:Ark of the Covenant,基督教圣经术语。

基督教[1]”一词在中国大陆的学术界使用时比较混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基督教是指凡是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所有教派,即包括了罗马公教(Catholic)、正教(Orthodox)、新教(Protestant)三大派及其他一些小教派在内,也就是英语中的Christianity之意;狭义的基督教是指其中的新教[2]

目录

简介

神指示摩西于旷野建造会幕,并制作各样器具,约柜即其一,且是最为重要的一件(出二十五10-22)。约柜的希伯来原词可泛指“柜子”(王下十二9、10),或“棺材”(创五十26);但指挪亚方舟的并非此词。摩西命比撒列造的约柜,是一个椭圆形的皂荚木柜子(出三十一1-5,三十七1-9),长约45吋,宽、高均约27吋,内外包金,四角各有一环,可以杠穿过,方便扛抬。神赐摩西的两块法版即藏于柜中,故也称“法柜”;神赐的一罐吗哪(出十六33),并发芽开花的亚伦杖(民十七10;来九4),也置于柜中以志永念。

约柜顶部设置一包金厚板,称“施恩座”(出二十五17),其意义十分重大。大祭司一年一度以公牛、公羊之血洒于座上,为以色列全民赎罪(利十六2-16)。“施恩座”之名源自希伯来词“赎回”,其所以称“座”,是因此处是神的座位(诗九十九1),有基路伯守护于神座两侧;神就在两基路伯中间向摩西授命。

名称

约柜时而简称“柜”(出三十七1;民三31),时而称为“法柜”(民四5;书四16)。从此两个名称可知柜本身并无奇妙之处,其神圣全来自内涵的律法。“法柜”一名也提醒以色列人,必须谨守神在约中所立的诫命。

这些诫命是立约之神所赐的,神拯救了以色列人脱离埃及的奴役,且应许常与他们同在(出六6、7)。因此,这柜的最通用名称便是“约柜”,有时候也尊称为“耶和华的约柜”(代上二十八18),甚或“普天下主的约柜”(书三11)。

时而也有“神柜”之称。这可见可感之物,代表肉眼不能看见的神永在他百姓之中,所以,约柜就有凛然难犯的神圣。伯示麦人因对约柜有不敬之举而受到神的严惩(撒上六19);乌撒以手触柜,以防柜从牛车上翻侧而被神击杀于约柜旁(撒下六6-9)。约柜是神临在的象征,是不容人触摸冒犯的,因此神授意特设至圣所专置约柜,且在约柜前悬挂厚幔,以与会幕(后称“圣殿”)中其他器物隔离(出二十六31-33;来九3-5)。罪人不可见显现于施恩座上的神的荣耀,见者必死(利十六2)。

历史

以色列人自西乃至迦南,40年旷野跋涉,一直扛抬着约柜而行。约柜时刻提醒以色列人圣洁的神的临在。因此,旧约记述他们在旷野飘泊时,每提及约柜即视之如有位格之物(民十33-36)。起营时一切圣物的覆盖和扛抬,经中均有详载(民四),但因为约柜与神有特殊的关系,记及约柜时似不以为死物。

40年旷野的生活中,约柜在以色列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曾有一小撮以色列人悍然违逆神命,“耶和华的约柜和摩西没有出营”(民十四44),他们竟擅攻迦南,结果惨败而归(民十四45);在以色列民渡约但河(书三13-17,四9、10)、取耶利哥(书六6-11)、入迦南安居生活(书八33;士二十27)等事件中,约柜都有重大作用。但约柜既非迷信,也无魔术;它既非偶像,也非护符或法宝。它的重要在于有神的律法在内,又因它是神与其选民同在的证物。

约书亚以后的时代,约柜的地位跟从前有了强烈的对比。以利及其子的时代已值士师时代之末,以色列的宗教生活正日趋败落。是时,约柜表面上似被尊崇如故,却被奉若可杀敌取胜的神物。以色列人与非利士人初战失利之后,便把约柜抬到神前,企冀约柜显灵制胜(撒上四1-10)。然而,神岂能容忍公然滥用约柜的恶行?他让约柜被没受割礼的非利士人夺去(撒上四11),使以色列人溃不成军,也使大祭司以利家破人亡(撒上四13-22)

但同时,神又显示了约柜的尊严。非利士人将约柜放入大衮庙与大衮并列(“大衮”是非利士人崇拜的异神),结果使他们同罹灾祸,百费周折,才把约柜送还以色列人(撒上五,六)。圣经作者以这段不乏幽默感的记述表明,神圣的约柜既不可被神的百姓当作迷信之物而滥加崇拜,也不能容忍敌人的肆意侮慢。

伟大的先知兼改革家撒母耳并未在约柜送还之后,立即建造殿宇以迎置之,而是暂寄于基列耶琳(撒上六21,七2)。他深知当务之急是先要恢复以色列民对神约的顺服和尊崇之心,然后约柜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从经载可知,大卫是神所喜悦的王,神拣选他替代了忤逆神意的扫罗。大卫尽心竭力,欲把约柜安置于显赫之所(撒下六1-17)。大卫这样作可能也是一项旨在加强新立首都耶路撒冷之地位的政治措施,耶路撒冷原为迦南耶布斯人的坚城。然而,诗篇一三二篇说明了大卫虔敬事神和尊崇约柜的诚意。在满怀虔敬热切和欢乐之中,大卫向神颂赞道:“耶和华啊,求你兴起,和你有能力的约柜同入安息之所!”(诗一三二8)迦南之地始终未靖,以色列未能享受安息;大卫不能安息,约柜也一直无安息之所。约书亚时代,虽说也算赢得了一定程度的安居乐业(书二十一43-45),但距离全面的太平仍是遥远得很。及至大卫取了耶布斯,应许地才算完全征服了。这时四境太平,耶和华也可以“安居”于圣殿,就是约柜的“安息之所”。不过,大卫却未克实现他建殿的愿望(撒下七1-17);神告诉他所罗门将会实现他的愿望。所罗门遵父嘱建造了一座壮丽雄伟的圣殿,殿内圣幔之后的至圣所,便是安放约柜之处(王上八1-11)。

关于约柜的历史,所知者即此而已。犹大国亡,官民同徒巴比伦之际,约柜的遭遇始终是一个谜。于主前586年,尼布甲尼撒兵洗耶路撒冷,城摧殿毁,约柜也可能同归于尽了。待犹太人归国重建新殿时,殿中并无约柜。次经传说约柜被耶利米藏在尼波山一岩洞之中,只等神复兴以色列民时才再出现(《马加比二书》二4-8)。

约柜于被掳时演灭,也是神意。其实,神不仅弃绝了他的“施恩座”,也早已拒绝不纳人们在殿中的崇拜祭典(哀二6、7;赛一11-14)。再者,约柜的目的、作用和意义,将在耶稣基督身上和他的工作上,得到终极的成全。

随着耶稣基督的降世,那一年一度以牛羊牺牲的血,洒在施恩座的仪式,就毫无必要了,因为基督以自己的宝血,为我们作了永恒的赎祭(来九11-14)。结果,凡信耶稣基督的人,都大可满怀信心走到施恩宝座前,得神的恩惠(来四14-16),因为原先横亘在人与约柜之间的那层幔障,已被耶稣的死裂为两截(太二十七51;来十20),豁然一条道路已摆在敬拜者面前,使他们得以直见神的约柜(启十一19)。

至于约柜,也无须再作神与其民同在的象征了,因耶稣基督之道成肉身和圣灵住在信徒心中,最完美地实现了神与其子民同在(结三十六27、28;约一14,十四16、17)。凡在耶稣救赎功成之后出生的人,都会经验到这一可喜的事实,认识到约柜仅是一个影儿,表示神“要与人同住”(启二十一3)。耶利米早有预言说,将来人们必不再提说耶和华的约柜,因为到那时,“人必称耶路撒冷为耶和华的宝座”(耶三16、17)。所以,新耶路撒冷将既无约柜,也无圣殿,因为全能的神和他的羔羊耶稣基督,就是圣殿(启二十一22)。

参:“会幕,圣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