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出自唐代王維的《相思[1]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紅豆生長在陽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長多少新枝。

希望思念的人兒多多採摘,因為它最能寄託相思之情。

注釋

相思:題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贈李龜年」。

紅豆:又名相思子,一種生在江南地區的植物,結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鮮紅色。

「春來」句:一作「秋來發故枝」。

「願君」句:一作「勸君休採擷」。採擷(xié):採摘。

相思:想念。

賞析

這是借詠物而寄相思的詩,是眷懷友人之作。起句因物起興,語雖單純,卻富於想象;接着以設問寄語,意味深長地寄託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誼,表面似乎囑人相思,背面卻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後一語雙關,既切中題意,又關合情思,妙筆生花,婉曲動人。全詩情調健美高雅,懷思飽滿奔放,語言樸素無華,韻律和諧柔美。可謂絕句的上乘佳品。[2]

紅豆,生於南國,其果鮮紅渾圓,外表晶瑩剔透,因為常被南方人作為服飾裝飾物。紅豆與相思聯繫在一起,則是來源於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傳說,古代一位女子,因為丈夫戰死邊疆,思念亡夫太甚哭死在了樹下,此後化為了紅豆,在春天的時候生長發芽。從此以後,紅豆被人們稱為了相思子,也在文學中引用為相思之意。而「相思」不限於男女情愛範圍,朋友之間也有相思的,如蘇李詩「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即著例。此詩題一作《江上贈李龜年》,可見詩中抒寫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緒。

南國」(南方)既是紅豆產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紅豆生南國」起興,暗示後文的相思之情。語極單純,而又富於形象。次句「春來發幾枝」輕聲一問,承得自然,寄語設問的口吻顯得分外親切。然而單問紅豆春來發幾枝,是意味深長的,這是選擇富於情味的事物來寄託情思。「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對於梅樹的記憶,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鄉情。同樣,這裡的紅豆是赤誠友愛的一種象徵。這樣寫來,便覺語近情遙,令人神遠。

第三句緊接着寄意對方「多採擷」紅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採擷植物來寄託懷思的情緒,是古典詩歌中常見手法,如漢代古詩:「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即著例。「願君多採擷」似乎是說:「看見紅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遠方的友人珍重友誼,語言懇摯動人。這裡只用相思囑人,而自己的相思則見於言外。用這種方式透露情懷,婉曲動人,語意高妙。宋人編《萬首唐人絕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襯離情之苦,因相思轉怕相思,當然也是某種境況下的人情狀態。用「多」字則表現了一種熱情飽滿、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調。此詩情高意真而不傷纖巧,與「多」字關係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

最後一句「此物最相思」只因紅豆是最能表達相思之物。中國人常說,睹物思人。這「物」可能是他吃過的、穿過的,也可能是他看過的、聽過的;可能是他喜歡的,也可能是他厭惡的。只要是與他有關係的,哪怕只有一絲關聯,都能激起思念者敏感的神經。詩人所希望的,是友人每每看見這最能代表相思之意的紅豆,就能想起正在相思的「我」、正在思念「你」的「我」。從詩人對朋友的深切叮嚀中,我們看到了詩人自己深重的相思之意。正是詩人對朋友的滿心思念,才使他希望朋友亦如此。用這種方式表露情懷,語意高妙,深摯動人。

全詩洋溢着少年的熱情,青春的氣息,滿腹情思始終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話兒不離紅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它「一氣呵成,亦須一氣讀下」,極為明快,卻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話往往樸素無華,自然入妙。王維很善於提煉這種素樸而典型的語言來表達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詩語淺情深,當時就成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創作背景

此詩一作《江上贈李龜年》,可見為懷念友人之作。據載,天寶末年安史之亂時,李龜年流落江南時曾演唱此詩,由此可以證明此詩為天寶年間所作。

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