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红娘子(中药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红娘子

中文学名: 红娘子
拉丁学名:Huechys sanguinea (DeGeer)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目:同翅目
科:蝉科

红娘子[1],中药材名。本品为蝉科昆虫红娘子的干燥全虫。于6~8月间,朝露未干时捕捉。此虫能分泌毒液,刺激人的皮肤而发泡,故捕时宜戴手套及口罩。捕得后,蒸死或烤死,然后晒干。功能主治为:攻毒,通瘀,破积。外用治瘰疬,癣疮;内服治血瘀经闭,狂犬咬伤。①《本经》:主心腹邪气,阴痿。②《别录》:疗腰痛,下气。③《本草衍义》:行瘀血、月闭。④《纲目》:主瘰疬,散目中结翳,疗a犬伤。⑤《药材资料汇编》:效用与斑蝥同。⑥《山西中药志》:外用治疮癣。

别名

樗鸡,灰花蛾,红娘虫,么姑虫

入药部位

为蝉科昆虫红娘子的干燥全虫。于6~8月间,朝露未干时捕捉。此虫能分泌毒液,刺激人的皮肤而发泡,故捕时宜戴手套及口罩。捕得后,蒸死或烤死,然后晒干。

性味归经

苦辛,平有毒

功能主治

攻毒,通瘀,破积。外用治瘰疬,癣疮;内服治血瘀经闭,狂犬咬伤

①《本经》:主心腹邪气,阴痿

②《别录》:疗腰痛,下气

③《本草衍义》:行瘀血、月闭

④《纲目》:主瘰疬,散目中结翳,疗a犬伤

⑤《药材资料汇编》:效用与斑蝥同

⑥《山西中药志》:外用治疮癣[2]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敷贴,发泡或调涂。

内服:炒炙后研末入丸、散。

加工炮制

拣净杂质,除去头、足及翘,用同炒至老黄色,取出,筛去米粒即成。

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心腹邪气,阴痿。

2.《名医别录》:疗腰痛,下气。

3.《本草衍义》:行瘀血、月闭

4.《本草纲目》:主瘰疬,散目中结翳,疗a犬伤。

5.《药材资料汇编》:效用与斑蝥同。

6.《山西中药志》:外用治疮癣。

7.《本草纲目》:红娘子,盖厥阴

8.经药,能行血活血。《普济方》治目翳,拔云膏中与芫青、斑蝥同用,亦是活血散结之义也。《本草汇言》:红娘子,通血闭,行瘀血,破胎孕之药也。陶隐居曰,此药性味猛厉,为虫类之最酷者,方药稀用。

9.《本经逢原》:樗鸡,能活血散血。孙一奎治血蛊用抵当丸,以樗鸡易水蛭,三服血下胀消,形神自复。与薛新甫治水肿用椒仁丸中芫青不殊。一走血而下瘀,一走气而破水,皆峻剂也[3]

性状

干燥虫体呈长圆形,尾部较狭。头黑臂红,复眼大而突出。颈部棕黑色,两肩红色。背部翅黑棕色,质脆易破碎。胸部棕黑色,足3对,多已脱落,腹部红色,可见有8个环节,尾部尖。质松而轻,剖开后可见体内呈淡黄色。气微臭,以身干、翅黑、腹红、色鲜艳、完整不碎、新鲜者为佳[4]

化学成份

红娘子含斑蝥素等,又含蜡、脂肪油及红、黑2种色素。樗鸡含酸性粘多糖、粘蛋白、脂蛋白[5]

附方

治瘰疬结核:红娘子十四枚,乳香、砒霜各一钱,硇砂一钱五分,黄丹五分。为末,糯米粥和作饼贴之。不过一月,其核自然脱下矣。(《卫生易简方》)

治横痃便毒:鸡子一个开孔,入红娘子六个,纸包煨熟,去红娘子,食鸡子,以下。(《积德堂经验方》)

治疯狗咬伤:红娘子二个,斑蝥五个(并去翅、足,若四十岁各加一个,五十岁各加二个),青娘子三个(去翅足,四十岁加一个,五、六十岁加三个),海马半个,续随子一分,乳香、沉香、桔梗各半分,酥油少许。为末。十岁者作四服,十五岁作三服,二十岁作二服,三十岁作一服[6]。(《谈野翁试验方》)

注意事项

剧毒,内服宜慎;体弱及孕妇忌服。

形态特征

形似而小,体长15~25毫米,宽约5~7毫米。头部及胸部均呈黑色,唇基朱红色。头部两侧有复眼,大而突出,杂有黑褐色的斑块;触角1对,位于复眼间的前方。前胸背板前狭后宽,黑色;中胸背板黑色。左右两侧有2个大形斑块,呈朱红色;雄虫在后胸腹板两侧有鸣器。翅2对,长大,胶质,前翅黑色,后翅褐色,有光泽,翅脉黑褐色,明显。足3对,黑褐色,健壮。腹部血红色,基部黑色;雌虫有黑褐色的产卵管。多生于丘陵地带,成虫栖息于低矮树丛中,不能高飞;若虫生活于未开垦的砂质土壤中。

生境分布

分布湖南、湖北、河南、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四川、云南等地。产于湖南、河南、湖北、江苏、四川、安徽,河北等地;以湖南、河南产量较大。

备注

红娘子和樗鸡,在现代动物学上是两种不同科属的昆虫,而历代《本草》每多混淆。或云"形似寒螀",或云"形类蚕蛾"。"寒螀"是蝉类,云似"寒螀"者,颇与蝉科红娘子相近;类"蚕蛾"者,则很象樗鸡科的樗鸡。但目前药材只用红娘子,樗鸡未见入药。樗鸡体较红娘子小;体表及翅都附有白色蜡质。头狭小,淡褐色,复眼黑褐色。前胸背板淡褐色,中央有隆起线1条,小盾片三角形,颇大,暗褐色。前翅革质,基半部淡褐色,稍带绿色,存黑斑20余枚,翅脉白色;后翅膜质,基部约占翅的1/2呈红色,上有黑色斑纹7~8枚,翅端黑色,中央有白色纹,腹部宽大,尾端逐渐狭小。多群栖于樗、榆、刺槐、桐、枫、女贞及多种果树上;吸食树中液汁,为林木之害[7]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