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红与黑(杨恒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红与黑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红与黑》中国当代作家杨恒坡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红与黑

——曹操高陵探访记

曹操高陵位于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离安阳市里约三十公里。到达高陵,已近正午;稍事休整,即购票进入高陵。

从外观上看,曹操高陵最显眼的是它的围栏吧?偌大的高陵遗址博物馆,周围是一圈木质围栏。这并不特别,特别的是,高大、气派的围栏,全部颜色由红黑二色组成。红与黑,对于西方文学是一部名著。十九世纪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创作了《红与黑》,塑造了“于连”这个经典的人物形象。才华出众的于连醉心于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为此不惜出卖人格,最终落得个被砍头的下场。而曹操,在中国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赞之者,谓之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还是个大诗人;几千年文明史,能同时担得起这诸多称号的,唯有曹操与领袖毛泽东。毁之者,说曹操是个大奸臣,喜怒无常,心狠手辣,翻云覆雨,一世奸雄。也许,正因如此吧,高陵的围栏才如此地与众不同。

高陵发现于2006年,2010年被评为“2009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围绕高陵,前些年有太多的“故事”,主要是曹操墓真与假的问题。我想,假如高陵不是在河南,而是在中国另外一处地方,比如北京,比如山东,也许就没有这么多“故事”了。网络为言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有时却又缺少理性,成了某些网民宣泄情绪的垃圾桶。最终让这一问题得到解决的是“鲁潜墓志铭”。鲁潜是晚于曹操约一百二十年后赵政权的一位高级别官员。后赵是由羯族人石勒建立的政权,属于历史上的“五胡十六国”,国祚三十三年。鲁潜去世后,其墓志铭明确记载“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历史上的“魏武帝”有三个,但鲁潜之前,只有一个,那就是曹操。对于鲁潜墓志铭的解读,并且以鲁潜墓为参照,最终确定西高穴大墓就是曹操墓。

游客不少。虽不是“游人如织”,但三三两两、一波一波的,也有数百人吧?毕竟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一个分量十足的人物。在一步步的游览中,我发现,自己对于曹操的印象,正在一点点改变。尤其让我震撼的,是曹操墓出土的石璧。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石璧”。以前在不少博物馆都见到过玉璧。在(曲阜)孔子博物馆里,我见到过一块巨大的玉璧,那是曲阜鲁国故城出土的,直径足足有一只篮球那样大,堪称“玉璧王”。但十分真切地,现在我看到了石璧。璧者,“瑞玉也”;曹操贵为魏王,身后却陪葬了一块石头做成的“玉璧”!怎样的情怀,才可以以一块石壁陪葬?怎样的理性,才可以让保有四海的一代君王心境如此洒脱、淡然?虽然生前并未践履君位,但去世前四年,即公元216年,汉献帝已赐曹操晋爵魏王,实际上等于默许了曹操为天下之主。历代的天下之主,都十分重视自己的身后事;绝大多数,都是拿出国家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来营造自己陵墓的。退一步说,按照诸侯的“标准”,曹操也不至于寒酸得以石壁下葬啊!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曹操心怀天下,情系民生,鞠躬尽瘁,死而不已!打开《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一段文字可能更让人泪湿眼眶:

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珠宝。”

一代君王,情暖苍生!

为什么后世的曹操却成了反面人物?

傅斯年的解释比较合理:曹操是宋代以后,一步步“沦陷”的。宋代,随着科举制的日益成熟,作为科举教材的“四书五经”日益深入人心,整个社会也逐渐沉浸在儒家思想的氛围里。这种情况下,夺取了刘家天下的曹氏政权,被视为“大逆不道”,被视为“乱臣贼子”,就不足为奇了,毕竟,儒家最讲“正统”。《三国演义》并非文人独创的作品,罗贯中收集整理了自宋以来的[[民间]传说,加工而成《三国演义》,可以说是从民间立场看历史,而不是从历史的真实出发看历史。“拥刘反曹”的民间立场,让“刘皇叔”一步步被神化,也让“曹丞相”一步步被丑化。随着《三国演义》的深入人心,真实的曹操被逐渐遮蔽,戏剧化的曹操倒成了“历史”。数十年前,毛泽东就提出来要为曹操“翻案”,但不知为什么没有了下文。曹操高陵的被发现,也许会让这个话题继续。

当然,曹操的被抹黑,也并非完全是“指鹿为马”,曹操身上是有着不少缺点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世说新语》说曹操年少时曾与袁绍一起“劫人新妇”,典型一个纨绔子弟形象。曹操最大的污点是徐州屠城。为报陶谦杀父之仇,曹操不仅攻破了徐州,还下令屠城,数以万计无辜的生命终于一旦。但瑕不掩瑜。孟子说“知人论世”,放到具体的历史大背景下,曹操的优点多于缺点,功劳大于罪责。统一北方,结束战乱,是曹操的大功绩,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顺应人心的。从这个角度说,曹操功高盖世。在天下大乱的时代背景下,没有一些手腕是无法立足、无法服众的。也许,在曹操身上,与生俱来就有着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特定的历史条件,造就了曹操。也许,“命世之才”四个字,最能概括曹操的一生。

曹操与山东有很深厚的渊源。中年曹操曾任济南相。到任济南后,曹操不畏权贵,大力整顿吏治,罢免贪官污吏,引发济南官场地震,使得一段时间后济南“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后来曹操又领兖州牧。黄巾军大起义失败后,曹操收拢败军,组成“青州兵”,这成了曹操日后发家的资本。泰安籍将军鲍信为救曹操而战死,曹操不胜悲痛,厚葬鲍信于今泗水县泗河街道。山东自古出豪杰,一代枭雄、客籍山东的曹操又为大山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走出高陵,已近黄昏。“鲁潜墓志铭”不厌其烦地诉说着自己与曹操墓的位置关系,我相信,这出于一种敬仰。“千金买屋,万金买邻”,如果那个时代曹操是被恶评的,那么,“鲁潜墓志铭”绝不会有这样记载。既然有,又从另一个角度旁证了曹操的伟大,同时也说明曹操的形象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是正面的,而不像后世那样不堪。这样想着,回望高陵,我惊讶地发现,此时红与黑的围栏已与夕阳融为一体,共同幻化为天边一片灿烂的晚霞……[1]

作者简介

杨恒坡,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有多篇文章在省内外报纸、杂志及文学网络平台发表。

参考资料